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与创新。情境教学法是在英语大单元课堂中运用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化与合理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对其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了讨论,然后对情境任务教学的创设原则展开了研究,最后对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本文简单的分析探讨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中学英语;情境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崔小雨(1992.07-),女,山东日照人,日照市北京路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英语大单元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英语大单元教学中,一些情境任务的实践性、真实感还不够强,尚未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語知识比小学英语知识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范围很广,内容也繁杂。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架构和内容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十分迷茫,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提升。而大单元教学是在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构建出英语知识的整体架构,进而使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情境教学法也是一种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不同,情境教学法突出“以人为本”,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其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建构性思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情境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大单元的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情景任务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结构化意识,是教师要积极探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完善和健全初中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重要措施。
二、情境教学法在大单元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良好的预设和引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根据英语学科的特征,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推动学生探究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设置问题,并将其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或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置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建立起知识体系,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探讨和解释,以此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英语课堂教学的枯燥死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情境,也就是与学生有关的生活事例,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话说,这样就能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性。例如,在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文中的一种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该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思考,为进行英语表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提问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出小组代表,用英语表达他们的观点。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学生进行英语表达、培养英语思维的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三)在情境中展开深度探究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情境—任务”学习方法,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探究,并在情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现在进行时语法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在进行时的句子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构成、常用时间状语,并自主探索动词ing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现在进行时的理解。
三、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于英语知识有不同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给予所有学生公正平等的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按照他们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在设置情境任务时,教师应考虑情境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例如,在开展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活动对学生个人与整体发展的影响,进而按照教学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积极地鼓励和指导,从而将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情境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其英语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创新精神。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既要整理、解释教材中的知识,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与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联系起来
为了更好地完成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情境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目标。反之,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没有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经历没有任何关系,仅仅是在想象中创设,这将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就一定要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相适应,为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情境教学法的开展策略
(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英语思维框架为基础的英语大单元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简单的英语知识灌输中走出来,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让他们发挥主体性,主动感受和探索英语知识,从而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英语会话和表演的情境中,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实现英语学习目标。情境教学法打破“唯分数论”“为学而学”等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发展”,强调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确立课程主题,设置课程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中,单元的选题是最关键的一步,单元的目标是大单元的起点和归宿。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情境任务的设定要以本单元的主题为中心,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概括和归纳,明确单元的主题,进而以本单元主题为中心,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单元主题并非一定要按章节来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单元主题。要实现大单元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要在认真分析新课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单元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的拓展,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下,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设计情境式作业,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抓住知识要点,进而提高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通过教学实践和活动创设任务情境
為了解决英语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知识体系松散等问题,将实践性教学和娱乐性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在英语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2b Reading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有关濒危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之后再提出问题“How can we do to help the animals in danger?”,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表达。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然后在下节课用英语来陈述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意见出现了分歧,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辩论,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考能力。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2b Reading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让他们在课后进行思考。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置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英语单词接龙、朗诵、听歌、读单词等游戏,并加入相应的奖惩制度,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五、结语
大单元教学法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情境教学法是基于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思维发散,在自主探索和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在大单元教学中,要创设一个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既需要教师对课本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也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江琴花.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大单元阅读探索[J].校园英语,2023(5):78-80.
[2]姜男男,李广.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3(1):138-145.
[3]曾玉萍,曾可琪.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7):25-28.
[4] 孙耿珍.让区域英语教研活动彰显魅力:揭阳市榕城区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记[J].华夏教师,2017(16):27-28.
[5]金小凤.单元整体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2(1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