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外国语学校 李 芳 图/视觉中国
看到“寿衣”这个词,你是否会觉得有些阴森?但在《百年孤独》中却有一位女性,在为自己日复一日地缝制寿衣的过程中迎接死亡的到来。这种特殊的物象、离奇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正是《百年孤独》的魔力所在。
阿玛兰妲是布恩迪亚家族第二代的小女儿,她在《百年孤独》第二章出生,在第十四章去世。全书近200次写到阿玛兰妲,从情节量来说,其出现频率仅次于乌尔苏拉。自小,阿玛兰妲比父母领养的女儿丽贝卡魅力稍逊,但气质自然、内心高傲。当其长成少女后,她和丽贝卡同时爱上了钢琴技师皮埃特罗,但皮埃特罗却钟情于丽贝卡,两人的结合也获得了父母的认可。在强烈的嫉妒和怨恨中,阿玛兰妲数次破坏他们的婚礼,最后竟错杀蕾梅黛丝,使得皮埃特罗和丽贝卡的恋人关系永远停滞,阿玛兰妲出于内疚,抚养了奥雷里亚诺的儿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在丽贝卡嫁给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后,阿玛兰妲的殷勤表现,让皮埃特罗陷入其温柔的罗网中。她初期欣然答应皮埃特罗的求婚,后期却断然拒绝,并声称“我死也不会和你结婚”,导致皮埃特罗绝望自尽。阿玛兰妲将自己的手放在炭火中烧伤以治疗悔恨,并用黑纱裹在伤手上直到死亡。乌尔苏拉劝阿玛兰妲嫁给从小就倾慕她的马尔克斯上校,阿玛兰妲也试图努力重燃爱情的激情。在抚养侄儿奥雷里亚诺·何塞的过程中,阿玛兰妲和他产生了不伦之恋,让侄儿“成为宽慰自己的孤独的良药”,后从狂热中惊醒,决然地断绝了两人的关系。当奥雷里亚诺·何塞被枪杀后,阿玛兰妲彻底拒绝了马尔克斯上校。步入晚年的阿玛兰妲开始为自己缝制寿衣,希望她一生的情敌丽贝卡死在她之前,以便实施报复计划,但最终是她先看见了死神,在丽贝卡离世之前,穿着自己缝制的寿衣以老处女的身份去世了。
《百年孤独》一共11 次写到缝制寿衣,全在写阿玛兰妲,其中8 次写阿玛兰妲为自己缝制寿衣,2 次写阿玛兰妲为丽贝卡缝制寿衣,1 次写费尔南达在回忆中提及阿玛兰妲缝制寿衣及家族“且造且毁、且毁且造”的恶习。那么,阿玛兰妲为何要为自己缝制寿衣呢?
阿玛兰妲出生时,马尔克斯形容其“又轻又湿像条蜥蜴”。“蜥蜴”这个喻体非常形象地暗示了人物的特点和命运。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动物,其可怖外形已拒人千里,更要命的是其变温特征。纵观阿玛兰妲的一生,其不被爱时疯狂夺取爱,拥有爱时决绝放弃爱的矛盾性可以说贯穿始终,忽而热、忽而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恰如作家形容的“蜥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不能正常地去爱人呢?根据我的分析,一是源自其“高傲”的天性。少女时代在和丽贝卡竞争皮埃特罗的感情时,居然败给一个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养女,这对阿玛兰妲造成了重大伤害。二是她“持守孤独”的需要。作家在第十三章点明了阿玛兰妲的心理状态。阿玛兰妲白天缝制寿衣,晚上又拆除寿衣,如此往复,和奥雷里亚诺上校制作小金鱼又熔化小金鱼循环往复一样,“不是为了借此击败孤独”,而是为了“持守孤独”。什么是“持守”?就是坚持、保持。任何阻挠或破坏其持守孤独的因素都将被坚决去除。依据阿玛兰妲这一心理状态,我们无论是往前还是往后再次深入理解阿玛兰妲的种种矛盾的行为,都将豁然开朗。于是,晚年的阿玛兰妲找到了非常适宜其持守孤独的行为,那就是缝制寿衣——寿衣可以制作,可以拆除,可以再制作,可以再拆除。在一种没有活人复杂情感干扰的平静状态中,阿玛兰妲自然地迎接着死亡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还是让阿玛兰妲死在了她一生的情敌丽贝卡之前(丽贝卡死于第十七章),没有让阿玛兰妲实现她临终恶毒的愿望——让丽贝卡死在她之前,并把她下葬到蛆虫所在的位置。这或许正是作家对其的惩罚,阿玛兰妲对丽贝卡恶毒的仇恨本无道理,她多次破坏他者婚姻、戏弄他人情感,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每个人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本无可厚非,但当其一味追求个人满足,并且不惜牺牲他人幸福的时候,这就和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兽性的人”无异了。
《百年孤独》文本阅读系列解析(四)
一起读
许左:布恩迪亚家族已陷于吉卜赛预言的囹圄,从树上和空中,与金鱼和寿衣,在枪口和血液的虚无和荒诞里走向灭亡,然而当马孔多的太阳再次升起时,所有读过羊皮卷的人将从布恩迪亚家族的坟墓走向新的乐章。
王奕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侵扰。”在这样的时空里,我在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字中,来到古老的美洲大陆,第一次探索别开生面的美洲文明,理解既永恒又普遍的孤独感。要孤独地去阅读它,你要先敬仰他丰盈无比的想象与创造的能量,继而迷茫于人的生存现状,最后或许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孤独”,找到生命中永恒、持久、自由的属性,这样就完成了和马尔克斯的神交。
何新恬:《百年孤独》像是一座等待着读者探索的奇幻花园,在拉美特有的斑斓色彩中,读者可以探寻迷离的情节之下的精巧细节,在解谜式的乐趣中勾勒出“孤独”的不同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