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产融合的金融支持机制探讨

2023-12-20 16:24:35常玉栋翟慧敏张晓妮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产融合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常玉栋 翟慧敏 张晓妮

摘   要:农村单靠第一产业的农作物种植在农户收入增加上有较大的局限性,从农业向关联的第二、三产业延伸寻求收益是自然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高效地组织农村三产融合,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是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外经验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在金融支持农村三产融合方面,建议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金融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从农村合作社服务边界和全产业链角度全面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三产融合;金融支持;发展模式;支持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1-0093-03

农村三产融合主要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业产业向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链条,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改变农业自身附加值低的现状,综合进行农产品种植、加工、服务的资源整合,发挥协同优势,提高农户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农村三产融合涉及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特别是资金和金融支持,许多发达国家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金融在农村三产融合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支持机制,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国情,有哪些不足和改进空间,值得探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服务业的日益发展,从2013年开始,农业占GDP的比重进入10%以下的新阶段。依靠农业不足10%的经济比重使占比超过总人口40%的农村人口致富,从收入分配比例上就无法支持。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从产业链中获取价值成为必然的选择。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要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资源配置层面共同发力,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一、金融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

牛若峰从农业的专业化与市场拓展的角度,提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容易获得成功[1]。黄承伟、覃志敏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农民创业园区产业化扶贫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以园区的形式进行产业化扶贫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户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2]。姜长云提出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在于产业融合,是借助新技术、新业态延伸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功能的转型[3]。

只有厘清金融资金在支持农村三产融合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投入农村。第一,农业种植规模化程度不足,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第二,产业组织化程度不足,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对农户服务和利益保护不足;第三,相关政策支持不足,缺少整合各方资源的产业发展规划;第四,农村普遍缺少抵押品,抗风险能力弱;第五,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延伸弱,缺少议价能力。

对于上述困难,学者们做了许多研究。马忠富认为,通过城市商业性金融的发展,可以保障农业信贷的持续发展,降低信贷风险[4]。杜晓山提出小额信贷为大量低收入及贫困人口提供无抵押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农村信贷的发展[5]。丁志国等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户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性收入[6]。杜晓山等剖析了格莱珉银行的模式及变迁,明确其服务穷人的本质一直没变,我国发展普惠金融要在深度上下苦功夫[7]。

陈瑜、马彦图指出,正规金融借款以及民间借贷都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但要防止民间借贷流程不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弱的问题[8]。马九杰等人的研究发现产业扶贫存在权力寻租和产业发展失败的风险,要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多重风险防范机制[9]。常玉栋基于真实农业生产和订单交易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对破解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农户融资难题,有较大帮助[10]。刘娟提出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加强龙头企业的农业组织能力,并配套提供财政上风险补偿等方面的建议[11]。申云等通過对不同主体合作社的比较分析,发现供应链金融信贷向企业主导的合作社提供资金的减贫效应高于其他形式的合作社[12]。

针对我国金融支持农村三产融合遇到的困难,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对我国的实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要深刻理解国外的金融运作模式,首先要对国外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再分析金融体系对其的支撑。

二、国外农业产业发展

这里以美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模式为例进行分析。虽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科技水平、政府扶持程度等方面中美差别仍较大,但以规模化发展为基础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减少一二三产业间的收益率差异方面,美国发展模式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美国的农业体系发达,组织化程度高,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不大,农户收入较高,贫富差距小。美国农业经营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并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美国发展高产农业,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和金融体系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得益于美国农业产业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美国农户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基本消失,这对我国以规模经营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提供了借鉴思路。

(二)特色农业与合作社发展

特色农业一般是从规模上、产量上、质量上都有竞争力的农业,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区域特色产品。美国于2002年出台了《农业法》,明确了每年拨款10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农村劳动者的合作组织,必须由从事农业相关活动的成员组成,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社员提供尽可能满意的服务,基本的指导原则是共担风险、共享盈利。

(三)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在发达经济体农业中占据较大的份额。订单农业是指农户依据与采购企业签订的协议,生产相应质量和规格的农产品,并按期交付,协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在协议中明确规定。这种方式可以使农户规避价格波动,降低生产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四)农业政策补贴

美国的农业补贴一直占据农户收入的较大比例,大约在40%的水平,其中包括收入补贴和风险保障补贴,确保农户收入的安全边界。农业补贴政策的核心是保障农户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采用的制度主要是目标价格制度,农产品的参考价格由政府制定。当目标参考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农户可按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获取更高收益;而当目标参考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农户按市场价格交易产生的损失由政府补贴。

三、国外金融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从国外农业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向产业融合的演化过程中合作社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美国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和探讨,有利于我国因地制宜实施金融改革,提升三产融合发展成效。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

美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由联邦政府创办,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信贷机构。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具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但主要是合作金融的范畴。农业信贷机构以农民家计局为代表,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向农户提供多种条件优惠的农业贷款。

(二)合作金融体系建设

美国农村信用合作体系最开始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后来经过发行债券、商业银行借款和向贷款的农场主发行股票等方式,政府资金逐渐退出,发展成为主要由农场主拥有的金融组织。联邦土地银行系统、联邦中期银行信用系统和合作银行系统,这三个系统构成合作金融体系,且各自职责明确、独立经营,统一受政府管理。

(三)合作金融体系对农业的支持机制

为了使农村信用合作金融组织有效运转,美国设立了包含监管机构、资金清算中心、行业自律机构和保险机构的合作管理体系。各机构独立运作,各司其职,共同为农业信用合作机构服务。美国信用管理局行使监管职能。中央信用联社通过信息科技建立完善的清算体系,提供资金清算、调剂等服务。为信用社提供业务、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的机构是美国信用社协会。为美国信用社的发展提供重要损失补偿和风险屏障的是保险机构。

美国合作金融体系包含了按不同贷款需求区分的信用合作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完善的管理体系,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政府的合作金融机制设计充分考虑了市场化规律,由市场化的贷款需求驱动形成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的利益趋同,便于组织在一起,同时避免了行政指令和盲目指派。

四、合作社、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产业融合分析

合作社对农业产业发展融合的作用和意义重大。第一,合作社把社员有效组织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社员很多都是农场主,社员通过与合作社的交易,进入合作社的系统中。合作社的非盈利性质使农户对合作社的信任度高,农户无须担心合作社会在组织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赚取中间差价,同时农户又可以得到很多的服务和帮助。第二,合作社减少了内部社员间的无效竞争,提高了在市场上的话语权。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市场销售,可以消除社员内部的互相杀价现象。第三,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合作社在农业科技和机械化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与协调的作用,是政府与农户沟通的桥梁。第四,合作社提高了产业融合发展效率,特别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即工农融合。工农结合一体化,拓展农业产业链成为一种发展方向。

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产业融合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实施国家政策补贴以及符合国家意志的项目贷款,以政策激励引导农村市场发展。合作社成员利益一致,合作社对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制定统一规格和质量标准,直接面向市场,延长产业链条,在这条可信链条上展开各种金融合作,提升了金融支持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

五、完善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金融支持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金融支持农村三产融合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美国经验,可以看出金融与农村三产融合关联紧密,机制上要考虑协同发展。依据我国的国情,为提高农村三产融合的金融支持效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政府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力度,科学规划融合发展路线,既要完善产业链条,又要从终端消费者角度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产业链条的运转效率。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政策制定围绕保护农户利益和保障合作社发展。产业融合要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产业延伸不能侵犯农户利益。政府在合作社发展上要给予全面的指导,创新合作社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完善产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业与相关加工业、服务业产生深度融合,在三产融合中与金融深度结合,使各方在产业发展中都能获益。

第三,强化农业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能力。不仅要考虑某一产业的发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走势等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精准营销,结合农产品期货等衍生品,减少产业发展的波动。多部门协同,多种措施结合,稳定农业产业发展预期,促进与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合作。

第四,改变农村金融机构运作模式。深入挖掘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实际场景,理清发展链条和其中存在的各种资金问题,积极配合政府共同探索金融解决方案。打造农村金融多元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農业参与者的金融需求,与农村产业发展过程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第五,加强产业链条合作社、加工制造企业、关联产品服务企业的合作。建设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使产业链条各环节供求数据、资金来往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为产业发展赋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三产融合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信息和价值传输通道。降低农业产业链条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农业经济问题,2006(3):8-15.

[2]   黄承伟,覃志敏.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扶贫机制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民创业园产业化扶贫案例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5):51-55.

[3]   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4]   马忠富.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5):72-77.

[5]   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12-19.

[6]   丁志国,谭伶俐,赵晶.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72-77.

[7]   杜晓山,张睿,王丹.执着地服务穷人:格莱珉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7(3):3-13.

[8]   陈瑜,马彦图.甘肃农业龙头企业成长性与融资关系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332-335.

[9]   马九杰,罗兴,吴本健.精准化金融产业扶贫机制创新探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6(9):26-37.

[10]   常玉栋.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机制[J].社会科学家,2019(8):42-47.

[11]   刘娟.金融服务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现实困境与政策路径[J].西南金融,2019(6):74-82.

[12]   申云,李庆海,杨晶.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减贫效应研究[J].经济评论,2019(4):94-107.

[责任编辑   文   欣]

猜你喜欢
三产融合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诸城:工业强县的“三产融合”之路
齐鲁周刊(2017年11期)2017-04-07 15:12:54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的农业园区规划
绿色科技(2016年24期)2017-03-30 15:58:55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三产融合续写新篇章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6:03:46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51:46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5:31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5:20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