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丽艳,戴 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南京 210006
压力性损伤是一种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的开放性溃疡或局部组织损伤,常好发于尺骨鹰嘴、桡骨茎突、腓骨小头、内外踝、足跟等,严重时可引起腓总神经损伤、跟腱断裂[1-3]。压力性损伤伴随感染、疼痛、伤口渗出物和气味、身体形象不佳、情绪问题和死亡风险增加等问题[4],对患者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压力性损伤的预防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将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引入临床一线工作。笔者医院骨科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共同研发了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1103075A),可对患者骨突受压情况做出精准监测,超出设置压力报警范围后及时报警,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提示给予其针对性防护措施,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前使用支具固定50例患者资料,重点分析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对骨折支具固定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体位舒适度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降低骨折支具固定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供借鉴。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均为支具外固定行内固定手术前患者。(2)认知功能正常,可完成量表评估。(3)支具包括:肘关节支具、胫腓骨下肢支具、颈托。支具松紧程度符合肢体肿胀程度,由同一组医师团队完成。(4)临床资料完整。(5)生命体征平稳。(6)具备基本理解与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2)严重全身性感染;(3)已明确为压力性损伤或压力性损伤前期;(4)极度营养不良;(5)存在斑疹或红斑等影响压力性损伤诊断与评估的疾病;(6)凝血功能异常。
本组纳入50例患者,根据是否采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分为对照组25例和试验组25例。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34~46岁,平均41.7岁;道路交通伤12 例,高处坠落伤4 例,摔伤5 例,重物砸伤4 例。体质量指数:(22.53±4.55)kg/m2。试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6~50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3 例,高处坠落伤3 例,摔伤5 例,重物砸伤4 例,体质量指数:(22.29±3.7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本研究通过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JZ-NJSDYYY-20200725009)。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1对照组 术前护理采用常规措施。(1)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压力性损伤危害性及预防措施;(2)责任护士密切关注受压部位皮肤具体情况,在使用支具期间保证骨突处及时空出,每2h拆卸观察支具内皮肤情况;(3)责任护士保持床单及病房环境清洁,并定期通风消毒;(4)告之患者适当营养支持;(5)责任护士协助患者保持患者支具内皮肤清洁干燥。
2.2试验组 (1)医务人员在支具内骨突处贴柔性压力传感器,采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实验室制备的一种“即贴即用”的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单元(图1),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测到的压力数据发送给数据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串口同心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的上位机,上位机的软件可以实时显示(图2)。9例上肢骨折监测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尺桡骨茎突处压力,11例下肢骨折监测腓骨头、足跟部、内外踝骨突处压力,5例颈椎骨折监测下颌、枕部、第七颈椎棘突处压力。(2)医务人员结合监测指标设置压力预警,本次试验预警压力设置为超过200mmHg,持续60min以上。
图1 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单元
图2 压力时间曲线实时显示软件页面
3.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参考美国压力性损伤专家顾问组推荐压力性损伤分期标准[6-8],在支具固定结束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分期:Ⅰ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褪色,常局限;Ⅱ期,部分皮肤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溃疡的血泡;Ⅲ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Ⅳ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结痂、皮下隧道。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3.2体位舒适度评分 本次运用郭素云等[9]翻译的汉化版围术期舒适度量表,包含心理维度(6个条目)、生理维度(4个条目)、环境维度(5个条目)及社会文化维度(3个条目)共4个层面,使用likert 6级评分法,1~6分依次代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其中条目4、6、8、11、12、13、14、16、17反向计分,重测信度为0.862,Cronbach’s α系数为0.844,体位舒适度与分值呈现正相关。
3.3患者支具平均每天拆卸次数和患者满意度 统计患者每天拆卸支具次数,调查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总分为10分,9~10 分为完全满意,6~ 8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
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支具固定前,体位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固定后,两组体位舒适度评分均高于支具固定前,且试验组体位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医务人员平均每天拆卸支具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体位舒适度评分指标分)
表4 两组患者需拆卸支具次数、满意度
骨折支具是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同时因为固定部位被支具遮挡不便观察,容易引起压力性损伤。及时识别支具导致的压力性损伤是临床实践中的核心部分。
尽管压力性损伤的危害得到了广泛的认识,但目前压力性损伤的危险预测却主要依靠评估量表这一缺乏有效数据支持的方式。仲华等[10]报道Braden量表和Waterlow量表对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的识别率仅18.18%。说明靠护士用量表去评估识别压力性损伤风险比较低。而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使压力性损伤的监管由人工上报向系统自动获取转变,变终末数据管理为持续、动态过程监管,较好实现了患者全诊疗过程、医护工作全流程自动客观、实时准确、安全可靠的压力性损伤事件监测[11]。
佩戴骨折支具是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快速康复外科理论认为,早期骨折支具佩戴能缩短骨折患者住院时间,降低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院内感染及压力性损伤等发生风险[12]。刘洋等[13]研究表明,骨折治疗结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能加速骨痂生长与骨折愈合,促进患肢尽早负重行走,恢复髋关节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后,试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骨折支具固定患者运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可明显降低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传统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缺乏针对性,随意性较强,导致支具固定效果欠佳,而运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不仅能自动显示骨突处实时压力,同时还可确保超出预警值及时报警进行监控[14-15]。本研究的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在支具内骨突处使用柔性屏和新型液体敷料固定,其主要成分包含脂肪酸酯,能够供给局部皮肤充足的营养,有效避免皮肤水分流失,防止皮肤干燥、变薄,进而达到修复皮肤的作用。结果提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体位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骨折支具固定患者运用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可明显提升其体位舒适度。该系统不仅能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同时还可以个性化地给予调整措施,有助于提高其舒适度。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可降低骨折支具固定患者骨折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提高其体位舒适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但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检出率,后续需通过前瞻性、多中心的大样本研究来验证压力性损伤风险无线报警系统在骨折支具固定中的优越性。
作者贡献声明:卞丽艳:资料搜集、整理及统计学分析、论文撰写;戴莲:研究指导、论文修改、病例随访、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