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萍,尹建男,陈健
(1.兰陵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山东 临沂 277700;2.兰陵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山东 临沂 277700;3.临沂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山东 临沂 276002)
脑卒中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因机体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致使脑部供血不足,可导致部分脑部组织坏死,且可能损伤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 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以脑细胞保护、抑制血小板聚焦、对症治疗等西医为主,疗效有限,需借助中医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 中医认为,脑卒中患者因忧思恼怒、劳倦内伤、气血内虚等,造成气血逆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脑脉痹阻,而参芪通络汤有温经除痹、益气活血之效。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3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为对象,将探讨参芪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兰陵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3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 例。对照组男82 例,女68 例;年龄49~73 岁,平均年龄(60.58±4.63)岁;病程19~50 d,平均病程(33.78±6.22)d。观察组男85 例,女65 例;年龄50~73 岁,平均年龄(60.63±4.50)岁;病程20~50 d,平均病程(33.92±6.35)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缺血性血卒中的相关标准。(2)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中风的相关标准,辨证为肾虚血瘀型,主症为神识昏蒙、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偏身异常,次症为失眠、耳鸣、健忘、头晕目眩、偏瘫、夜尿多、唇甲紫黯、腰膝酸软,舌脉显示舌质紫暗、舌苔薄,脉沉、细涩。 (3)发病2~24 周者。 (4)伴肢体功能障碍者。 (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急性进展期患者;(2)继发出血者;(3)类风湿关节炎;(4)严重器质性疾病者;(5)认知或意识功能障碍者。
两组患者依据实际情况接受控血脂、 控血糖、控血压等治疗,且在治疗期间调节情志,戒烟忌酒,规律作息。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 (1)常规基础治疗:口服100 mg 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1 次/d;每晚口服20 mg辛伐他汀(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82),1 次/d。 (2)康复训练: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步行、使用餐具、脱衣等训练动作,训练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动作;②电动起立床训练,依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站立角度、时间,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20 min;③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时,健侧手扶扶手,重心在健腿,健足迈上楼梯,期间家属协助其重心向前,移健足上,辅助其患足迈向第二台阶;下楼梯时,健侧手扶扶手,重心在健腿,患足先下楼梯,家属辅助其向前,重心在患足。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参芪通络汤和康复训练,常规基础治疗、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一致。参芪通络汤药方组成:红花15 g、丹参15 g、当归20 g、川芎15 g、桃仁15 g、半夏12 g、蜈蚣2 条、黄芪30 g、葛根15 g、土鳖虫6 g。 随症加减:肝火偏盛者加栀子15 g、黄芩15 g;肢体瘫痪者加伸筋草10 g、桑枝10 g;浊痰盛者加白附子10 g、胆南星10 g、石菖蒲10 g。 加水煎煮,弃渣留汁,1 剂/d,3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包括神识昏蒙、言语謇涩、口舌歪斜、偏身异常,依据症状轻重赋值,分别为0、2、4、6 分。 (2)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6]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分为上肢(33 项,66 分)、下肢(17 项,34 分)2 个部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佳。(3)记录烦躁不安、皮疹、腹泻、头痛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言语謇涩、口舌歪斜、神识昏蒙、偏身异常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言语謇涩、口舌歪斜、神识昏蒙、偏身异常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对照组(n=150)观察组(n=150)t 值P 值组别4.59±0.43 4.61±0.41 0.412 0.680 2.89±0.50a 1.41±0.28a 31.631 0.000 4.83±0.44 4.87±0.36 0.862 0.390 3.25±0.43a 1.76±0.29a 35.185 0.000 4.43±0.38 4.46±0.54 0.556 0.578 3.12±0.53a 1.61±0.27a 31.092 0.000 3.96±0.38 3.94±0.43 0.427 0.670 3.64±0.45a 2.11±0.39a 31.468 0.000言语謇涩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口舌歪斜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神识昏蒙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偏身异常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
治疗前,两组上、下肢FMA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两组上、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对照组(n=150)观察组(n=150)t 值P 值组别7.41±1.95 7.48±1.76 0.326 0.744 16.13±3.25b 21.17±4.01b 11.959 0.000 7.11±1.36 7.15±1.29 0.261 0.794 14.12±4.18b 17.31±4.25b 6.554 0.000上肢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下肢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多种原因引发的脑局部组织缺血, 该疾病依据病情进展情况可划分为3 个阶段,分别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而恢复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4 d~6 个月内, 该阶段患者基本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 且生活自理能力欠佳,将对其家庭产生不同程度的经济、生活负担。现西医治疗该疾病患者的重点在于二级预防及纠正可逆性病因,通过康复锻炼、药物治疗、理疗等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得以恢复。
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归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血、痰、虚、火、风、气存在关联,脉络瘀阻、气虚血滞是脑卒中恢复期的重要病机[7]。由于该疾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多表现为气血不足、年高体弱,病后其气血损伤明显加快, 血运无力和血行迟缓,极易导致瘀血阻滞或瘀血阻滞加重。 除此之外,该疾病患者多存在肝肾阴虚等情况,可导致血虚、气虚,加之该病发展大多由重转轻,伴残余之邪未净,致郁而不达、气血不畅、经络不和,进而出现元神失养及脑脉瘀阻。 因此,对于该疾病患者而言,应给予气血通畅、活血化瘀治疗。本研究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的优势及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对应病机,采用参芪通络汤与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此外,康复训练是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的关键,利于进一步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以达到功能恢复、生活基本自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言语謇涩、口舌歪斜、神识昏蒙、偏身异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肢FMA 评分、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研究所用联合治疗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参芪通络汤的药方组成中:丹参可凉血消痈、活血调经;半夏可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当归可调经止痛、补血活血;黄芪可益卫固表、补气升阳;川芎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红花可祛瘀止痛、活血通经;葛根可补肾健脾、清心明目;桃仁可润肠通便、活血祛瘀;蜈蚣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土鳖虫可破血逐瘀、通经止痛;诸药合用,共起活血、通络、益气、除痹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利于提升毛细血管抵抗力,且具有止汗、生肌、抗菌的效果,同时可保护肝脏;丹参、川芎、红花可有效改变血液流变性,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8]。 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康复训练,通过运动患肢等,可有效帮助患者重塑神经元功能,使大脑可塑性于时间序列上同肢体随意运动同步,利于随意运动中受损的神经运动反射回路形成新联系,进而使患者恢复部分丧失功能。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经参芪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