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幼红
【摘 要】“城乡教共体”是指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教共体内,每个个体都是一座智慧的宝矿,互相启迪,从而习得智慧、分享智慧、生成智慧。
【关键词】启迪智慧 城乡教共体 同频共振
未来教育的视野应该是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城乡教共体“启慧”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支持性、生长性的合作文化,城乡教共体之间“包容兼蓄、平等均衡、和谐灵动”,充分发挥各个体的主题作用,有效互动,有效促进,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智慧通达智慧,用智慧生长智慧。
剡山小学与苍岩小学于2020年成为紧密型城乡教共体,双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师流动起到了“分享源”的作用,一体化管理有力促进了“剡文化”的传播,走在了共治、共建、共融、共享的道路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一、文化“启慧”,共同融合,攥指成拳添动力
1900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剡山书院院长,开启了“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实践与探索。蔡元培认为,教育就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气质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而不是生产整齐划一的“工业产品”。他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其意即“与其墨守成规,我宁愿崇尚自然而为;与其追求一致,我宁愿发展自己的个性”。做人做事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思想。他認为,中国旧教育束缚儿童个性,违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新教育应该是发展儿童个性、尊重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他说:“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子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蔡元培主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他说教育者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就像农家对待植物那样,“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他还提出“益己益世”之校风,提出将“勤、勇、诚、爱”四字作为校训,学校教师为之配上一副对联曰:“勤勇律己,处处上前一著;诚爱待人,时时退后三分。”这已为剡山师生百年立身处世的座右铭。百多年来,剡山小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养提升,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相结合,形成了剡山小学的“剡文化”办学思想核心体系。因此,苍岩小学与剡山小学全体班子成员一起学习、探讨蔡元培教育思想,以“益己益世”的教育精神来凝聚人心,聚集人气,构建了“理念共融、资源共建、方法共创、成果共享、考核共赢”的运行机制。接着,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做一名智慧教师》的报告,分组研究,明确要爱而生智、学而生智、思而生智,共同培养“五育”并举的苍岩学子、剡山学子。同时,剡山小学统一编印《剡山小学教育集团制度汇编》,涉及岗位职责、行政管理、教师发展、教学管理、德育制度、家校联动、安全后勤、专用教室八个板块,让苍岩小学所有成员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从而统一步调,迅速投入城乡教共体发展的大潮中。
苍岩小学在城乡教共体成立后,秉承了蔡元培先生“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又根据自身地理优势和办学历史,依托越剧小镇地域优势,以“越剧”为教学特色,以“园艺”为环境特色,建设一所优质的乡村小学。
二、研究“启慧”,抱团治教,创新驱动聚合力
城乡教共体在“剡言堂”教师课程的引领下,组织集团学科教研,在“剡启生涯”“剡研教能”“剡行论剑”“剡美生活”四个领域相互探讨、启发促进,教师们在思辨中,实现了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的高度融合,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教学实效,促进了教师个体的个性化成长。
(一)价值取向高境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每个人都有良知、良能,教育的责任就是推广扩充人的良知、良能。所以,对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主流价值观。教师有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能引领学生。剡山小学教师团队核心价值观就此形成:学生第一、敬业奉献、团队合作、拥抱变化、激情自信、内修德行。
(二)人生意义享美好
随着教师工作的日益繁重,学校不仅要引导教师努力工作,总结提炼经验,也需要引导教师享受工作成果及其美好,为生活赋能,实现人生意义。工作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工作,这里有事业和友谊;教书也不仅仅是教书,这里有成就和人生。教书有两大“福利”:一是容易与书为伍,读书可以博采众长;二是与学生为伍,干净纯洁美丽,自律自觉,这两者让人气质优雅、举止从容、精神健康、人生幸福。
城乡教共体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让阅读人生与教研人生相融。以《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为例,全体教师阅读全书后,首先由校长在“剡言堂”主讲“成功在于细节,特色在于积累”,阐述学校的管理理念“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楷模”。围绕这一研修目标,在以后的“剡行论剑”活动中,学校安排了六次自主选择的“教育教学细节”系列活动:
(1)剡山教师说细节;
(2)青年教师演讲比赛;
(3)“我的教学语言”剖析;
(4)名师教学语言欣赏;
(5)“课堂评价语”征集;
(6)班主任论坛“爱生爱在细微处”。
以“教育教学细节”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研究,指向明确,使问题在系列活动中得到探究、解决,避免了校本教研的盲目性,也促使教师将读书视作一分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促进自身成长、成熟和成功的阶梯。
(三)教学科研亮成果
城乡教共体办学之路以教研为接入口,实行扁平化加条块状结合的管理方式,统一设置学校行政管理机构:校长总管集团的全面工作;副校长总管集团的教学和师训工作;校区另设中层,负责教育、教学、教研和后勤工作。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也实现了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计划以及各项活动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师资的统一调配,培养了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和管理协调能力。
同时城乡教共体之间的师资统一调配,使得骨干教师轮岗交流顺利实施,剡山小学的优质教师资源注入苍岩小学,苍岩小学的青年教师在剡山小学锻炼成长,加速了城乡教共体办学一体化的推进。
目前,苍岩小学立足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以教研一体化的“优秀+”系列科研项目为抓手开展活动,让教师抱团成长。浙江省教坛新秀徐萍名师工作室开展“萍萍老师的童诗课”项目研究,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史小玲开展“乐读会写”项目研究,绍兴市学科带头人赵桔开展“数学精准诊断”项目研究,绍兴市教坛新秀马杰英开展“英语平台评价”项目研究,嵊州市教坛新秀邹阳开展“花样跳绳”项目研究,这些项目研究覆盖众多学科,扎根苍岩,使苍岩教师团队不断提升,具有持续发展力。
三、项目“启慧”,互助治学,百花齐放展活力
“敏求”即勉力以求,出自《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城乡教共体一起实施基于剡山小学教育集团百年校训“勤、勇、诚、爱”命名的“勤娃课程”“勇娃课程”“诚娃课程”“爱娃课程”四个课程。“勤娃课程”目标:勤,劳也,会尽力多做,不断地做。“勤娃”就是具备“六勤”特质的剡山学子——勤学、勤思、勤问,勤快、勤勉、勤朴。“勇娃课程”目标:勇,气也。“勇娃”就是对“事”“物”勇于发现、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反思的“六勇”剡娃。“诚娃课程”目标:诚,信也,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有信,方能互相尊重(礼),互相关爱(仁),互相帮助(义);而明乎此理,方可称为有“智”。所以诚娃课程旨在培养至诚、至信、至礼、至仁、至义、至智的剡娃。“爱娃课程”目标:爱好、喜爱我们称之为爱;爱惜、爱护我们称之为爱;博爱、仁爱我们称之为爱。“爱娃”就是集大愛与小爱为一体的学生,是心中有自己、有他人、有集体的学生。城乡教共体以尽力求学、努力求学的敏求态度开展各项学习行动,强化城乡教共体“勤学、乐学、巧学”的学风。在校训课程引领下,城乡教共体开展了以下特色学习活动:
(一)以“悦”为核心的阅读行动
苍岩小学通过书香城乡教共体争取了大量资源,优化了阅读环境,在教学楼转角处改造了开放式书吧,教室里更新了课桌椅,设计了展示角,设置了图书漂流箱,让教室成为阅读空间,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展台。在教室走廊和楼梯处开设了学校阅读行动、年级阅读行动、班级阅读展示、阅读小明星、小作家等学习园地,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
此外,剡山小学教师定期到苍岩小学开设阅读指导课,师生共读一本书;剡山小学学生和苍岩小学学生结对,开展线上线下读书交流活动,分享书籍、分享感受、分享收获。
全时阅读、全员阅读、全科阅读、全能阅读的全阅读,为城乡教共体学校教师、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启他们灿烂的人生之旅。
(二)以“善”为核心的宣讲行动
剡山小学“剡行”志愿服务队已经有十多年服务历史,服务范围由校内走向校外,由县域走向全省,服务对象从学生到老人等需要服务的社会群体。苍岩小学汲取剡山力量,成立“童心向党”宣讲志愿服务队,在剡山志愿者的引领下,更多的乡村儿童拥有了宣讲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懂得了感恩与奉献。志愿服务队的口号是:让公益引领梦想,用文明温暖家乡。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低碳环保、爱老敬老、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等宣讲活动。
(三)以“健”为核心的锻炼行动
城乡教共体充分发扬剡山小学浙江省乒乓球特色学校的优势,带领苍岩学子开展“小场地、大运动”的阳光体育锻炼,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强对同学、集体的情感;充分发挥苍岩小学农村学校优势和木雕课程优势,开展“我劳动、我快乐、我健康”的锻炼活动,让剡山学子得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劳动实践。同时,城乡教共体带领学生依托越剧小镇,开展微寻访活动,寻访越剧的起源、特色、技艺……在发扬家乡非遗文化的活动中实现能力提升、思维碰撞、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总之,引领不简单移植,融合不表面交流,认同不全盘照搬,城乡教共体尊重每一名师生,尊重每一种教育创新,立足共同发展,打开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促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