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豆明
正宁县第一中学 (甘肃省庆阳市 745300)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教师承担的责任与历史使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仁爱之心,认真对待并尊重每个学生,突出其主体地位。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改革,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一直没有改变,即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其掌握正确的表达与写作方式。学生发展视角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更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各方面能力进行结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知识运用能力,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其语文学科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传统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教师是课堂的绝对领导者,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领域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考试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核心素养”概念应运而生。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有着一定差异,但都有着相同的核心理念,即推动学习者从被动朝着主动转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学习实践,关于高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进行了明确而规范的表述,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语言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可以将人和世界、社会联系起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教育而言,也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后,高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有待提升,对词汇的应用、表达的掌握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在高中语言训练方面,可构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在重复训练中形成清晰的条理。运用语言时,还要搭配足够丰富的词汇变化,提升应用的灵活性。
语言本身就和个体的思维能力有着密切联系,高中正是学生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人脑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与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来提升思维水平。因此,语文可以作为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思维过程更加清晰且有逻辑。
审美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对学生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学习,而是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情操与认识。教学方面,教师可有意识的培养审美精神,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加强对美的认识。
“文化”这个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且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术语,从有关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得知,文化可以是一种物质成果,也可作为一种精神需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宝贵的财富。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省市地区都有专属的文化形态与风俗习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课本教材,而是要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将其培养成文化传承人,强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健全人格。当前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当有意识的发展并传承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1)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教师这份职业较为特殊,是“人类灵魂的铸造者”,对学生影响极大,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以及洞察力,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对于学生而言,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结合。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审美意识、创造意识慢慢形成,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高效交流渠道,深化学生自我意识。教师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私下和学生成为好朋友;(3)在课程方面,要注重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学生要具备主观能动性,不断扩充知识积累,打牢理论知识基础,并应用于实践中。推动课程从单一、静态朝着多样、动态的方向发展。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任务型教学等,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促进其发展。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学生在认识世界时会不断的有新知识加入,可以在自己的理解或教师帮助下加深记忆。高中语文教学方面,要突出阅读学习的重要性,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掌握班上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根据本节课内容来确定合适的阅读素材,筛选材料,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足够经典,传播社会正能量,反应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字词,而是要让其通过阅读来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升文化认同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所选择的阅读材料一定要是正能量的代表,符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中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社会正能量的可以作为首选材料,当成是课本的延伸与补充,拓展学生眼界。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时,还应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告知学生要批判性的学习,意识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想要实现深度学习目标,研究能力是必备的优良品质,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方式方法,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分层次的学习任务,对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文学篇目,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划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小组讨论和探究中完成任务,可引进问题探究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反思,总结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学生可自主查找资料,在和同学的协作中表达感想。可探讨的问题非常多样,比如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人物描写特点、作者写作风格等。在任务型研究学习方式的应用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机会,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既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又要让其在完成任务中感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与积累,那么写作就是知识的输出,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其联系并不紧密。新课改背景下,应当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心中所想,并检验其知识掌握与应用水平。写作是一项创作型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展现发散性思维,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创作表达。写作过程中,不仅是新文字的创作,更是对学生阅读量的反馈。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对学生日后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并通过实践进行训练,积累素材的同时强化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是独立完成的,可培养自主学习与表达能力。高中生大多情感比较丰富,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情感上,都渴望得到认可,写作正好是一个表达个人情感需求的渠道,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创新原有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将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集中整合起来,形成科学、系统以及完善的知识框架。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解,更新理论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其真实诉求,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来布置学习任务,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提升辨别能力,注重拓宽性阅读,培养发散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可得到充分提高。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能够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培养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语言学习并非单纯的识字、认词、造句,而是一种表达个人观点与情感的工具,更是人际交往的核心手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来构建语言框架以及个人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语文的特点以及规律,夯实语文起初,让其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进行表达与交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可构建语言核心素养。比如在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这句话为例,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句话连续用了三个虚词,大家觉得文言文中虚词的运用是为了什么呢?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虚词除了能够加强语气之外没有其他作用;部分学生认为虚词是句子的重要组成,在翻译成白话文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在讨论中可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思维上的碰撞,也能够感受到虚词在不同句子、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只有不断积累与学习,才能深入了解其含义,夯实语文基础。
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联想与想象这两个方面,加强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以起到加深对文学形象理解的作用,这也能够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清晰。语言学习中,思维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以巴金的《小狗包弟》为例,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大致意思,理清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探索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踊跃发言,跟同学分享自己理解的小狗包弟的故事,同时根据文章主题去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本文以“小狗包弟”作为题目,在开头提到“艺术家与狗”的意义是什么?激烈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会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换位思考,把自己带入到文章作者的角度,感受到每个段落的巧妙构思。此外,还要掌握每个自然段中心句的意思,了解作者这样写的真正要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将传统文化看做是一种认识与实践成果。《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培养其文化传承意识,提升文化修养。新课标与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其文化品味。以《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为例,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客观的看待与评价古人。但很多教师并未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缺乏感性分析,教学如同隔靴搔痒,收效甚微。为此,可以加入戏剧表演,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惟妙惟肖的展现历史人物特点,同时也有助于传承我国戏剧文化。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查询资料、用心准备,将语文、历史、音乐等进行结合,并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掌握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手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发散性思维,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