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镁
宁县焦村镇高尉小学 (甘肃省庆阳市 745200)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象较为常见,整堂课下来,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且课堂中练得少,课后练得较多,以致于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负担过重。“双减”政策明确强调要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虽能做到“精讲少讲”,但也出现了“速教浅教”的现象。这样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虽然学生减负了,但没有增效。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通过优质的教学完成减负任务。
“双减”政策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所实施的一项教育政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减”政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本”,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每天需要在学校学习大量的知识以外,在课后还会面临较大的作业压力和进辅导班再次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排斥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调整,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松和休息,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学生能充分吸收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此外,“双减”政策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由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落实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部分教师由于课堂时间受限及教学节奏慢等因素,会选择将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以作业的形式完成,这实际上属于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占用了孩子的休息时间,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意合理把控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上课前,要备好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详细的安排,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有利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双减”政策的提出,除了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具体来说,现阶段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一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而辅导班的费用又比较高,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辅导班而拼命工作,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孩子来说,都会严重降低生活的幸福感。“双减”的实施,明确提出了要从作业和校外培训方面为学生减负,这样便可有效缓解家庭的负担。同时,目前辅导孩子作业是令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一些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更像是给家长布置的作业,通常在辅导作业时就会鸡飞狗跳,甚至与孩子发生矛盾冲突,显然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而“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减轻作业总量和时间,同时也要优化作业设计,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缓解亲子间的矛盾,进而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从现状来看,目前仍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其一,会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设计时仅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展,且为学生总结了许多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和技巧。这反映了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固化,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虽然能考取较高的分数,但语文核心素养和能力却进步甚微,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其二,不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一些教师会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智力发育不全,难以理解一些内容和知识,所以不会花费时间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将重点均放在了字词记忆和背诵上,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教学方法应用的好,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整堂课下来均是口述和板书教学,缺乏新意,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不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进而无法实现高效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创新意识缺乏,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尤其是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愿意做出改变,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差,以致于整堂课氛围非常沉闷,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最终使得教学效率不高。
通过上述可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情况是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在内容讲授上也多为“灌输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征,进而使学生出现了厌烦、苦恼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增效减负,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应当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和内化,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要转变过去“唯分数论”的观念,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等,在实际教学中,以认识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注重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找到与自身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及特征开展教学设计,利用一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展的基石和指南。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德育价值,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由此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增效减负。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这一首诗歌时,在备课环节教师要深入了解该课内容,明确该课的教学目标,如理解生字词、学生能流畅地朗诵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既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法,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与进度,又能优化整个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在沿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的特征来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以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行为能力等确定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恰当地融入一些鲜活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适当地引入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增强对语文学习的感悟,随后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分层教学,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进步与发展。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为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随后以此为据科学安排教学的内容。可先带领学生进行全文的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相对高的学生,应要求其在阅读后能明确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划分出具体的段落结构,并找出文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或句子;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文章中生字词,以及分析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的学习任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从而建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达到增效减负的教学效果。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强调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减负的同时,也应注重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可采用这些教学方式来实现增效减负:
第一,情境教学法。“双减”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认知,可充分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观潮》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在教学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观潮的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中,感受潮起潮落,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激起学生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兴趣。
第二,信息化教学法。过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通常是将自身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所学的内容也无法充分理解和吸收。“双减”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可取,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视频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双减”政策充分强调了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其中要求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改善作业结构,避免机械性的作业,应设置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且能适应小学生的各种水平,以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课后作业,不仅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视语文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通过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多元化的作业,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拓展课后作业的形式,转变以往仅抄写、背诵等记忆类型为主的作业形式,可通过设置一些实践型、任务型的作业,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有效连接,进而让作业成为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家观察各种花卉或绿植,并结合《荷花》的描写顺序进行相应的仿写。通过设计这样实践型的作业,巩固学生所掌握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重视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应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上科学设计作业,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之后从难度、数量等维度进行层次性、针对性的作业设计,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很好地完成作业。通过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科学性,也能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实施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如何减负以外,也要关注如何增效。对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设计等层面采取有效的提质增效措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