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卫丰
摘 要:培育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发展黄金期,培育了一大批理想丰满、精神富有、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革命青年。延安时期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蕴含着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革命史教育,运用革命理论武装青年,培养了大批青年民族革命战士,开拓了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总结提炼延安时期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能为常态化、制度化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新时代建构高质量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育新时代好青年汲取厚重的“延安经验”。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31;D43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23)06-0106-07
理想信念教育是让青年确立对科学理论和思想的信服并践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将党的正确主张、先进理论、行动纲领、道德规范等内化为青年自觉行为的过程,有利于引领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1]37延安时期无数青年带着战斗的姿态,围绕革命的理想信念,一面学习革命理论,一面参与生产、动员群众,并准备随时奔赴炮火连天的战斗前线,随时随地牺牲一切。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系统发展,为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由少数人掌握变为绝大多数人认同、从理论阐释向实践运用转化,是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标。这一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包括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党史革命史教育,是青年成长的精神动力之源。
(一)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终极理想性”,不是静态时空中的终点,而是基于现实的“无限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年共产主义信仰的生成是以“共产主义目标和理想的定势为前提”[2]20-21。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是“最崇高最伟大的革命学说”,取得这一现实运动的胜利需要培养大批共产主义青年,“因为共产主义的青年是最有革命的决心的”[3]30。1938年颁发的《关于目前军队中青年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各部自编教材、教育原则求得以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灌输以科学常识,提高其文化水平”[3]153。全面抗战时期对青年开展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不是停留在过于抽象的、纯理论的层面,而是具体的、鲜活的、实事求是的。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青年奔赴延安为的正是寻求救国真理,找寻一种更加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制度。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的陈慕华说到,“在去延安之前,我是个仅仅具有朴素爱国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延安这座革命熔炉的锤炼,我逐步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4]103。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就要有一定的纲领与步骤,一定的策略与战略”[5]395。1946年任弼时提出要“在团内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只要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的青年都可以加入团组织,青年在“入团后再进行共产主义教育”[6]13。延安时期党注重将抽象的共产主义理论与青年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将其融入鲜活的抗日救国、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教育之中。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
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信服、对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信心。红色延安是革命理论的传播中心,广大青年坚信“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延安时期青年个体之间的思想基础和政治觉悟差异很大,大部分知识青年都强烈要求抗日救国,但对共产主义了解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在陕甘宁边区广大农村青年中文盲占绝大多数,最大程度地消除文盲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青年群体间的差异性决定着理想信念教育需分层分类,适切青年的个体特点和实际需要,给予青年马列主义理论的启蒙教育。全面抗战时期,党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帮助和教导青年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理论。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指出,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每一具体环境的认识用来教育青年群众,目前阶段要“以仇恨日本帝国主义是忠实于本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教育来教育他们”[7]111。为适应中国革命实际需要,陕北公学1937年的教育计划是要在短短三四个月内,把青年培养成为具备一定政治觉悟和初步军事知识、有独立开展群众工作和政治工作能力的干部,其中马列主义理论的课程主要包括“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青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掌握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革命斗争实际,从而提升革命斗争的能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大内生动力,延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鲜明的时代印记。延安时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内在统一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必然选择。青年唯有培育国际视野,才能准确认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高度关联性。中国青年同全世界一切受法西斯主义侵略的青年一样,期待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期盼贯穿于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始终。党将爱国主义教育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相结合。为了激发革命青年的战斗热情和英勇牺牲的精神,中共中央军委在1939年发布《关于注意收集各部民族英雄事迹的通知》,指出“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与战士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表扬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为,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均有重大意义”[8]16。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中野战军政治处主任郑克、赖少其的推动下,首创的“功劳运动”有效激发了各界青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延安时期广大青年在革命英雄主义的感召下,纷纷加入抗日战争,各条战线涌现出模范和先进人物,学习英雄、学习模范、学习先进成为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与广泛的革命动员相结合,表现为广大青年出钱、出力、出知识共同齐心抗战的动人场景。延安时期青年肩负着“唤起民众”的革命使命,广大青年正是在民众捐钱、捐救国公粮等行动中,深刻认识到“要有军队,才有边区,要有军粮,才有军队”的救国与爱国基础,在革命动员中接受着爱国主义教育。
(四)党史革命史教育
青年在学习党史革命史的过程中厘清了中国革命的实践和规律,有效抵制了“文化合流”的奴化教育及曲解中国历史的投降妥协错误思想,强化了青年走“历史必由之路”的信念和信心。1937年12月,周恩来在武汉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今天,无疑是个变动的战斗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时代”“青年在这时代里所占的地位是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9]88。青年要明晰自己处的“大时代”的历史方位,就必须培养与“大时代”相适应的大历史观。1937年底,由张闻天主持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在延安出版,全书对中国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完整清晰的阐释。1939年,陈昌浩编写的《近代世界革命史》两卷本由延安解放社出版。1941年和1942年间,范文澜主持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上册和中册在延安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根据革命和时代需要,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延安时期《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青年的必读书目,该书是论述党的历史与列宁主义、辩证法的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联系,以及它们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如何相互联系的一部完美代表作品[10]269。陕北公学的普通班和高级班都开展了党史教育,并自编了教材《共产主义与共产党》,革命青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许多人提出入党申请”[11]31。针对广大青年知识程度不一的状况,党还专门出版了一批通俗的历史读本,如《中国现代史常识》《中国近百年史十讲》等,这些读本成为延安时期青年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
二、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成就
延安时期,毛泽东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作为抗大的教育方针,指出这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12]188。延安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围绕这一方针,在艰难困苦中培养了一大批有着钢铁般意志和决心的青年革命战士,锻造了青年革命必胜的决心。
(一)培养了大批青年革命战士
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政治导向功能,延安时期党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选择并坚持奋战在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线,坚定抗战必胜、救国必成的信心,成长为革命战士。首先,提升青年对民族解放伟大事业的忠诚度。青年只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坚定”,即革命斗争无论存在任何艰难困险,始终要忠诚于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做到永久奋斗。青年经过教育之后作为革命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开展“唤起民众”的革命实践,动员其他广大青年参与抗日救国的革命事业。广大青年怀着对民族解放事业的绝对忠诚,积极投身革命实践,1937年仅有四万左右有组织的党员,四万多人的军队,到1940年党员已发展到八十万,军队已发展到近五十万,1943年党员发展到九十多万,民兵发展到二百二十七万。抗战胜利后,党员人数已达到一百二十多万,解放区的人数达到一亿左右,其中青年有二千万左右。其次,提高青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同度。青年正确政治方向的形成建立在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准确理解、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之上。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基于“对中国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系统把握的高度”[13]90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纲领和政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是引导青年逐步理解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过程,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14]675的过程。最后,增强青年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信力。延安时期大批青年经过党的理想信念教育,逐渐树立了共产主义价值观、世界观,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其坚定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民主政治”以后“还有一个方向,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明晰“要到社会主义去,就必须先走现在的路,按照现在的方向走”[15]。广大青年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认识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是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阶段目标基础之上的。
(二)运用革命理论武装青年
革命的潮流和反动的潮流构成延安时期中国青年运动的两股潮流。对于反动的潮流,“我们名之曰‘逆流”[12]192,“正确的方向”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光渗透进黑暗的逆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抵制各种黑暗逆流的席卷。首先,青年拥有辨识日寇、汉奸灭华阴谋的“精神武器”。面向广大青年开展抗战教育,以革命理论武装青年,彻底揭露日寇汉奸企图磨灭青年意志、消除青年民族意识、根除青年复仇心理的险恶意图,尽力消除“民族协和”“忠君爱国”等精神“鸦片”的思想毒素,明晰抗战到底是救国和建立新中国的政治基础,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條件。其次,青年拥有辨识反动派防共反共逆浪的“思想盾牌”。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直面反动派防共反共逆流,以理想信念筑牢青年的“思想盾牌”,准确识别反动派销毁青年朝气、麻醉青年思想、阻止青年前进的虚假和平具象,以翔实的数据和铁一般的事实驳斥“读书就是救国”“要有真才实学总不愁饿死”一类的催眠歌,批判“把头埋在酒杯、电影院和异性的怀抱里”[16]192等错误思想和观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青年积极参与战斗,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真理。最后,青年拥有抵制投降、妥协、倒退逆流的“制胜法宝”。延安时期党坚决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理论教育引领青年,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破解敌对势力对青年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阴谋,以理想信念的教育让青年明晰任何“停滞”“保守”“倒退”的行为都是死路。“时代向前走,我不得不跟着时代来”[17]373,这是延安时期广大青年的心声,青年在与民众紧密结合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的客观的眼光观察和处理问题,为抗战必胜、救国必成而不懈奋斗。
(三)引领了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
青年运动的动机源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理想,延安青年的团结统一源于青年运动有着“硬核+保护带”的聚合式内部结构。首先,聚合式青年运动结构的“硬核”是党的领导。青年运动的根本任务是完成党的总路线、总任务,中国共产党是青年运动的唯一领导者。1936年11月,《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指出,“共产党应该是青年运动的唯一领导者”[18]442-443。1938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规定“县委以上地方党部直至中央,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委内至少有一个不兼别的工作而专作青年工作的人”[18]453。1938年10月至11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延安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这“标志着在组织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青年运动的领导机构”[19]54,对团结和教育青年参与抗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胜利后,陕甘宁边区青救会改为边区各界青年联合会,延安青年运动进入新时期,建构了以延安为中心、延展到全国各解放区甚至蒋管区的青年运动新版图。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解放区普遍建立了青年团,作为青年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为全国胜利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聚合了各界青年的力量。青年是革命的先锋力量,先锋力量与革命的根本力量相融合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延安知识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四种力量相结合,知识青年、学生青年为先锋力量,他们走进工农青年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启蒙工农青年,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精神纽带,聚合了散落在广大落后农村的农民青年,提升了工农青年的民族意识。青年运动的主体从以知识青年、学生青年为主的“单一主体”向与广大工农青年结合的“多元主体融合”转变,广大工农青年逐步成为延安青年运动的新生力量。
(四)延安青年高度认同党的领导
“延安作风”与“西安作风”所形成的巨大现实反差,使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第一,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赢得了青年的信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号召全民抗战,提出十大救国纲领,获得广大青年的信任和拥护。斯诺认为,我们得悉共产党人在西北特别受人民欢迎,是不应该感到奇怪的,当红星在西北出现时,无怪有千千万万的人起来欢迎它,把它当作希望和自由的象征[20]190-193。抗战胜利后,党的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坚持民族利益与民众利益相融合,得到了延安青年的热烈拥护。1946年1月,党的代表团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21]39,对和平建设新阶段的人民权利、中央机构、财政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等提出了指导意见,赢得了蒋管区广大青年的拥护和支持,为成功开辟第二条战线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第二,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召着青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租佃条例,发动减租运动,帶领农民发展合作社等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惠农政策,使青年农民“生产的心有劲了”,生活有了奔头。仅在1943年这一年,党就给边区农民发放了农贷3 000余万元,并帮助其解决生产的各种困难。抗战胜利后,党在各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实行减租、发展生产以保卫解放区、改善人民生活、减轻人民负担,解放区与国统区之间的巨大反差,更加坚定了广大青年跟党走的信心。第三,党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激励着青年。全面抗战时期,安吴青训班学员给毛泽东写信表达了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贵党与全国人民全国青年有悠久的历史关系,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已艰苦卓绝地奋斗了十八年”“不仅为全世界人士所推崇,而且为全国青年所爱戴与拥护”[22]160。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美蒋的反动势力,党带领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扩大和巩固了解放区,在青年心中“红旗是红军的旗”“红军是穷人的红军”[20]212,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就是青年认可和支持的政府。
三、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启示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红色圣地”延安如何吸引青年、赢得青年,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有所变化,但在“青年心向延安”的历史演进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底色鲜红的基本经验,成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巩固和扩大青年执政基础的重要法宝。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证明,青年利益与解放的实现、青年运动的胜利、青年教育环境的营造等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青年认清“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理解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革命事业的成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质的规定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分别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23]1059,革命领导权问题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硬核内容,同时也是党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保证。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是青年运动取得胜利的唯一保证。青年运动的根本任务和党的理想信念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正是理想信念教育有力地推动了青年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确保了青年运动与党的政策方针的高度吻合。青年理想信念的生成能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黑暗逆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有了党的正确领导,青年运动就蓬勃发展,青年就能为党的中心任务做出更大贡献。再者,青年的利益与解放的实现需要融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中。冯文彬认为,“青年的利益、青年的解放是与整个人民的利益,整个人民的解放分不开的,只有在参加总的革命运动中,才能求得青年利益的实现与青年解放的实现”[24]548。延安时期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正是基于部分与整体、青年与国家的多维向度而深入开展的,引导了青年为革命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要教育引领青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引领青年忠诚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准确认识“四个自信”是对“两个必然”的时代回应,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提升青年的“政治三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引领青年将青春力量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以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掌握革命理论是重要前提
革命理论决定革命方向和前途,“一切愿意献身于革命事业的青年男女,必须首先努力学习革命的理论,即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17]408。首先,掌握革命理论是抗日救国和建立新中国的现实之需。觉悟的中国青年意识到旧式的农民战争、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套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革命事业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各种旧式政治力量都不能解决积贫积弱的民族生存困境,必须要有新的思想和新的政党带领人民走正确的革命道路、指导革命实践。其次,掌握革命理论重在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改造和建设中国”必须扎根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青年掌握革命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青年学习革命理论的关键在于学它的本质、精神和方法,学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革命理论,并能在新的环境与经验基础上丰富和发展革命理论,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掌握革命理论是“高于天”的革命理想的生成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革命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革命理论,是延安时期青年的精神食粮。学习革命理论的过程是青年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有利于从思想、理论、实践层面廓清青年用什么样的理论救中国、如何运用革命理论救中国的时代之问。
没有党的理论指引,仅凭个体有限的经验从事实践,理想信念教育就会有盲目性,不能从“根”上提升青年的思想觉悟,青年就容易陷入各种敌对势力的威逼诱惑之中。新时代好青年要深刻领会两个“行”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准确认识“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把“十个明确”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行动武器,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作为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克服困难、夺取新胜利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三)美好的未来社会前景激励是内在动因
理想信念是人类基于合乎现实社会的逻辑超越,直面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之源。首先,理想信念教育是从抽象到具体、认识到认同的转化过程,必须以青年生活的普遍改善为逻辑前提,直面青年渴望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采取革命理论灌输、日常生活改善、不良风俗改良的立体化方式。一方面开展全民扫盲运动,对青年开展战时教育,在识字基础上以新秧歌、话剧、壁报、读报、夜校等载体开展马列主义理论的启蒙教育,培育青年农民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另一方面,对青年农民广泛开展卫生和生产教育,实行“三三制”基层政权,实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政策,青年生活全面改善,同时拥有参与民主政权管理的机会。其次,苏联社会主义事业阶段性胜利为青年点燃“耀眼的火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黑暗时期的中国犹如一盏明灯,为青年指明了未来的希望和出路,共产主义美好未来社会变成了青年主动积极追求的美好生活范式。斯诺指出,“苏联的作用最有力量的地方是作为一種活榜样,一种产生希望和信念的理想”[25]382,即如何把一个黑暗、落后的国家建成一个光明、前进的国家。社会主义理想在苏联成为现实,像一个被点燃的“耀眼的火炬”[16]75。延安时期青年在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自觉担负时代使命,拥有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巨大精神支撑。
理想信念是“知、情、意、行”逻辑统一的过程,要引导青年明晰“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教育激励青年,直面新时代青年主体的需求和群体特征,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方法,常态化、制度化地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建构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多元协同的教育体系,将理想信念融入国民教育、公民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形成多元协同、齐抓共管、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教育引领机制。
(四)精准把握教育主题是逻辑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6]“主题”是理想信念教育之“纲”,关联着教育的目标和青年的使命。纲举方能目张,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完整的视野把握好教育主题之“纲”,增强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统一性和结果的实效性。首先,要精准把握教育主题以实现“教”与“学”目标的一致性。教育主题决定教育目标。党在延安时期的使命是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延安时期三个历史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围绕抗日救国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理想这一主题,教师、学生、课程都是革命的、进步的。其次,要精准把握教育主题以诠释教育过程中“变”与“常”的统一性。革命情境中的教育环境瞬息万变,教育主题演进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取决于革命任务是否完成,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好“主题”在不同历史阶段“变”与“常”的动态平衡。延安时期不同历史阶段教育主题演进之变,最终指向的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其中的教育主线是不变的,引导青年“到群众中间去,到工厂中间去,到农民中间去,到学生中间去,到一切救亡团体里边去,坚决执行抗日救国纲领,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参加抗战”[27]153和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主流是不变的。第三,要精准把握教育主题以检验教育效果中“知”与“行”的融合性。教育主题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关联到青年为了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磨刀石,延安青年在战备姿态中接受精神洗礼,“毕业就是‘誓师,相见在战场”成为其毕业季的流行语。陕北公学的青年学生“入学检测的政治问答很多是不及格的,但毕业时多数能答对90多分以上”[3]24。
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无数青年为探寻救国真理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奔赴延安,以马列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又以革命的“火种”撒播到全国各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最前线,夯实了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青年群众基础。青年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28],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党长期执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是党在百余年奋斗历史中始终赢得青年支持的精神密码,是“中国之治”的关键一招。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然要聚焦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教”和“学”都是为了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教育的成效要从“知、情、意、行”全流程检验,建构学习过程性、目标达成度、主体增值度相结合的考核评估体系。
[責任编辑:李小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 H·C·纳扎罗娃.青年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M].刘成彬,等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等.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14集[G].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任文.我要去延安[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
[5] 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2卷[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3.
[6] 郑洸,罗成.毛泽东及其战友与延安时期青年运动[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 姜思毅.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2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9]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红色档案 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解放:第4卷[G].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11]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大会上的讲话[J].教育与研究,1982(1):3-6.
[16]《红色档案 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中国青年:第1卷[G].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17]《红色档案 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编委会.中国青年:第2卷[G].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18]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G].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19]郑洸,罗成全.毛泽东及其战友与延安时期青年运动[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0]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2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2]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共青团陕西省委青运史研究室.安吴古堡的钟声[M].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等.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15集[G].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5]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董乐山,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7]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高等教育和干部学校部分(上)[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8]兰文玲.青年毛泽东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及其当代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2):10-17.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and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for Youth in Yanan Period
TONG Wei-feng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of youth i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Yanan period was the golden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immaturity to maturity,which nurtured a large number of revolutionary youth who were full of ideals,rich in spirit and could sacrifice everything for their beliefs.The CPCs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for youth in Yanan period contained the education of communist belief,Marxism-Leninism theory,patriotism and the Party history and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armed young people with revolutionary theories,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national revolutionary fighters and pioneering the right direction of the youth movement.Summarizing and refin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rty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youth during Yanan period,we can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to promote the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a normal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manner,and absorb the rich “Yanan experience” to construct a high 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for youth in the new era and cultivate good young people for the new era.
Key words:Yanan period;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youth;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