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3-12-18 13:18白静雯
幸福家庭 2023年19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白静雯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路径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更加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课程游戏化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课程适宜性的过程。高质量的游戏化课程极具趣味性和生活性,不仅能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但笔者发现,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过程中存在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为了游戏而游戏、指导方式不当、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思考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高质量课程游戏化的特征,具体说明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内涵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园课程趣味化、实现教学多元化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的全过程。虞永平教授认为:“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也不是在教案里加几個游戏环节就可以。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这些必须整体考虑。”课程游戏化是指使课程及教学形式转变成游戏的性质或状态,旨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课程游戏化是符合3~6岁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模式,教师以经验和游戏为过程,以向幼儿学习、陪伴幼儿和支持幼儿成长为目标,将课程与游戏结合起来,能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体验。

二、高质量课程游戏化的特征

(一)整体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课程游戏化应该遵循整体性发展原则,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知识,设计出幼儿喜欢的游戏,将幼儿学习的内容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游戏中尽可能多利用资源,帮助幼儿感知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了解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互动,让幼儿在享受游戏愉悦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游戏中掌握交流、合作、协商等人际交往技巧,实现社会性发展。

(二)自主性:保障幼儿权利

愉快的氛围、有趣的活动内容是实现高质量课程游戏化的前提,教师应保证游戏规则的合理性,让幼儿享有自主选择、自主决策的权利,不被过多的规则所束缚,依据自身的意愿自主进行游戏,同时有自主选择游戏类型、游戏材料、游戏伙伴的权利,从而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感受,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生活性:游戏融入生活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线,串联着幼儿的家庭、园区和社会生活,游戏的内容大多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再现。教师应将生活融入幼儿的游戏中,利用周围事物和现象不断生成有探究价值的课程,引导幼儿迁移、运用实际生活经验,感知与了解周围事物和现象,帮助幼儿不断认知自己,理解自己与他人、社会及世界的关系,获得基本的生活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有效性:教师高质量指导

教育家杜威认为:“没有一些游戏和工作,就不可能有正常有效的学习。”教师要尊重游戏,懂得游戏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空间,给予充足的游戏材料和时间,有计划地提供与游戏有关的经验,传授游戏技巧。教师还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介入和干预游戏的时机,灵活转变角色,不断进行课程评价与诊断,以保证课程教学效果。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主旨:未落实以幼儿为中心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部分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多处于被动的状态。部分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未体现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使得游戏从主题、材料的选择,规则的制定和组织都处于教师的高度控制之下,幼儿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计划进行游戏。在这种游戏模式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无法获得关注,缺少主动探索和创造的机会,游戏空间被挤压,游戏乐趣被剥夺,无法获得较好的游戏效果。

(二)教学体系:为了游戏而游戏

幼儿园游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和课程游戏化的专门培训,部分教师尚未具有较高的课程设计水平,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也较为浅显,在实践中观念与行为存在差异,对游戏的理解存在误区。例如,部分教师让游戏承载过多的教育功能,忽视了游戏的趣味性,无法体现课程的游戏化特征。部分教师滥用游戏,只是在活动中简单地增加游戏,将课程游戏化变成了游戏的简单叠加与堆砌,无法达到以游戏开展教学的目的。

(三)游戏组织:教师指导方式不当

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选择的指导方式、游戏组织方式不够恰当,存在过度介入和放任自流两种极端倾向。过度介入具体表现为游戏角色由教师指定,游戏情节由教师设计,游戏区角由教师安排,游戏规则由教师制定,教师全面控制游戏的走向,幼儿只是再现教师的意愿、重演预定的情节。放任自流具体表现为教师完全放手,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较少考虑游戏与幼儿发展、教育意图、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较少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此外,部分教师认同游戏的教育价值,非常乐意介入、指导及参与幼儿的游戏,但难以把握介入时机、介入方法与介入程度,使得游戏指导效果不佳或出现介入不当的问题。

(四)课程资源:游戏材料投放不合理

游戏材料为幼儿参与游戏提供了物质基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类型、内容、质量等方面。目前,部分幼儿园未能充分挖掘课程游戏化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材料应有的价值,使得材料的观赏性大于可操作性。部分教师在投放材料时简单照搬照抄示范园经验,没有充分考虑所在幼儿园的现实基础和幼儿的个体差异。

此外,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园的室内游戏材料数量不足,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游戏。部分幼儿园投放的游戏材料多是高结构材料,幼儿能动手操作的低结构材料较少,且材料更换率低,难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无法充分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

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改进策略

(一)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坚持幼儿为本思想

游戏应是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创造性重组和再现,没有外在的强制目的,通常伴随大量想象,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感受,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想法应得到认可,其游戏乐趣不可被剥夺,游戏时间和空间应得到充分保障。教师有责任提供具有专业性的游戏指导,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教师要厘清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注重游戏情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注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赋予幼儿游戏的权利与自由,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内容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的组织形式,教师要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努力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在注重知识经验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情感的发展,重视渗透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关注幼儿的游戏体验。教师还应注重生成性目标的设置,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要层级划分、逐级解析总体的教育目标,将其细化为阶段目标,并确保制定的目标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确保游戏与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关键经验制定游戏方案,使游戏过程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周围的现实环境联系起来,利用周围事物和现象不断生成有探究价值的游戏化课程。

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上,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游戏情境,保证游戏材料种类多元、结构适宜,且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和层次性,促进幼儿勇于实践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材料,保障幼儿的自主游戏权,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区域游戏等教学形式开展游戏化课程,让幼儿自由游戏、大胆探索。教师还要做好幼儿参与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帮助,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的评价与反思上,教师不能只采用结果性评价,而应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避免用同一标准衡量所有幼儿,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课程游戏化知识学习,提高游戏教学能力

课程游戏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设计课程的起点,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是开展课程评价与指导的前提。教师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努力学习课程游戏化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相关的教育培训,掌握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施技巧,以便开展科学、高效的游戏指导,解决幼儿在游戏化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多参与集中培训、园本教研,并采用现场跟踪、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正确认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提高设计与组织游戏的能力,学会观察并纠正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创设情境与挖掘利用游戏资源的能力,并及时进行评价与反思,以切实提高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与游戏指导水平。

(四)关注幼儿园现实条件,丰富游戏化课程资源

基于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教师需要提供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的环境和材料,吸引幼儿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基于园区现实条件,创设良好的游戏環境,投放种类多元、结构适宜、具有选择性和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保证材料持续更新、动态变化,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可以将材料的收集范围由园区室内扩展到户外、家庭、社区和大自然,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利用幼儿园的植物、沙土和石头等生成游戏化课程,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与实践。教师还应赋予幼儿选择、使用材料的自主权,加强室内与户外环境的联通,扩大幼儿的游戏空间,以增强游戏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结语

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包括教育理念、课程方向、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活动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在推行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领会课程游戏化的内涵与精神,发现幼儿、了解幼儿、相信幼儿,把游戏的自主权给幼儿,丰富游戏化教学材料,并提高自身的游戏指导能力,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