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为后世提供了强有力的创作依据。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围绕旋律、歌词、钢琴伴奏三大方面进行创作。在旋律上,黄自应用了德奥创作技法,采用了大量的大三和弦与拱形旋律线条;在歌词上,采用了具有民族色彩的近代诗词作为歌词;在钢琴伴奏上,善于使用柱式和弦进行创 作,伴随少量的分解和弦, 更能烘托主题情感。而在黄自同期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思乡》也运用了相似的创作手法,本文通过对比黄自艺术作品《思乡》与《玫瑰三愿》, 分析作曲家 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最后以《玫瑰三愿》为例对当今音乐创作进行反思,期望能够进一步 挖掘黄自艺术作品的艺术结构与思想内涵。
一、黄自及其创作背景解读
黄自是中国近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就喜好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
黄自童年时期在祖母的生日宴上,不满三周岁的他曾背诵了《大学》的片段,并且向旁人展 露出他优异的音乐才能。他在青年时期,曾游历欧洲各国进行研学,学习到很多西方的音乐作曲技法,回国后便大力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与艺术创作。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6月。面对淞沪会战的炮火,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面对学校枯萎的玫瑰花,作词家龙榆 生触景生情,他与黄自、萧友梅等人一起讨论歌曲的创作,想将诗词用当时的歌曲特点与方式编创到作品中,黄自面对此情此景,心中的感伤与情绪迸发出来,看到歌词的凄凉之感,黄自与它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共鸣,并为它作曲。至此,一首格调高雅、广受人们欢迎的歌曲就这样创作完成了。
二、《玫瑰三愿》的歌曲分析
(一)曲式分析
黄自对于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
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认知,他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熟练地运用拱形旋律线条,这也是他十分钟爱的作曲技法。在歌曲中除了七和弦、十一和弦和其他和声元素外,还运用了大量的三和弦,这些元素也使得整首歌的旋律更加优美。
《玫瑰三愿》的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E大调,全曲共有两个乐段, 前奏(1—4小节),A乐段(5—12小节),B乐段(13—29小节)。
前奏:采用E大调,前奏应用了一个主题旋律的主题动机,引出主题音乐旋律,作为整首歌曲的开端。前奏共有4小節,简短精练,奠定了歌曲整体的基调。
A乐段:从第5小节至第12小节结束,E 大调。平行乐段, 方整性结构。A段以弱起开始,从第4节最后一个八分音开始进入第一乐句。A乐段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分别是a乐句(5— 8小节)和a1乐句(9—12小节)。两个乐句 的构造结构大致相同,都是通过动机主题进行 模进。在第一个乐句结尾和第二个短语的开头 之处,在力度方面出现了MP(中弱)以强度 为标志。这个力度符号提醒歌者在唱歌的时候 力量应该变弱。在第11小节开头标记的rit(渐 慢),两者要相互结合,以较好传递音乐情感。
B乐段:从第 13小节至第29小节结束,E大调平行乐段。B段由三个乐句组合而成,分别为b(13—16小节)、b1(17—20小节)和b2(21—29小节)。B乐段的总体旋律线较 宽广,在伴奏织体中多应用分解和弦,以达到紧密相连、自然推进故事情节的效果。b乐句的第一句歌词“我愿那”要引进一个大跳来作为这一句抒发自己情感的主要音乐技巧。在第二乐句里,第17小节中开始加入了力度记号p(弱)与contenerzza(柔和),歌词中“我愿那”旋律是平缓的, 后面的“爱”字与b乐句一样,同样使用了一个六度大跳来抒发情感。第三部分乐句b2中“我愿那”依旧是与前两乐句进行相同的走势,在“红”字达到本歌曲最高点,爆发了全曲的高潮情绪,在这里有了一个非常短暂的离调#c小调,音乐充满了激情,以贯穿 整个歌曲结尾,久久不能平息。最后乐句扩展“好教我留住芳华”,旋律转向低音区,速度回到最初的渐慢,调式回到主调E大调上,旋律缓慢回升,悲伤的钢琴伴奏慢慢走出这个伤感的故事,最后结束点也显示了“玫瑰”渴望回到原来的美好生活,希望有一个常驻的容颜,表达对青春的留恋。
(二)歌词分析
《玫瑰三愿》的歌词采用了一种拟人的创 作设计手法,作者将歌词中的玫瑰花比作一个不甘被现实生活和命运打败,渴望被解救的女子。歌词中描绘了女子悲伤的倾诉,对于易逝的年华,她向往曾经的美丽与美好,希望不要被战火摧残,希望能留住那一刹芳华。
全曲共有两个乐段,整首歌词主要围绕着 玫瑰花。歌曲中四次出现玫瑰,都集中在开头 的两句话中,从而引出了主人公“玫瑰”。第 一段首先说明了“玫瑰花”生长的地方,这里 描述了“玫瑰”灿烂开放的美丽景色。第一段 歌词内容主要描绘“玫瑰花”的娇嫩,而第二 段部分歌词与第一段歌词表达形成了一个对比,主要表现了“玫瑰花”的哀伤之情。第二段应 用了一个排比的手法,直抒胸怀。
《玫瑰三愿》的歌词直接打动了人们的心,歌词深情, 仿佛你和“玫瑰”处在同一个时代,经历着同样的感伤。第二乐段通过歌词中的“妒”字与“爱”字,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用这两个字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歌词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也随之将情感发展推向了高潮。“嫉妒”这个词本文认为, 作为一个“玫瑰”即使是风雨都羡慕她的美丽,想要毁灭她,这让“玫瑰”感到极度无助和悲伤。而“爱”字引出了后面“自私的游客”,那些不顾“玫瑰花”生死,想要去采花的“游客”。“玫瑰花”的 这一歌词代表了那个时代无助、任人欺凌的人 民。B乐段最后一句是说, “玫瑰”想要回到 过去,不想被时间摧毁,想要保留过去的美好 岁月。这也代表了人们希望国家没有战火,渴 望回到和平与稳定的时代。“好教我留住芳华”,便是整首曲子最后的呐喊。
三、对比分析艺术歌曲《思乡》与《玫瑰三愿》
(一)歌词对比
黄自这两首艺术作品同时创作于1932年,在创作手法上极为相似。两首艺术歌曲在旋律上委婉动听、曲调典雅、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两首作品在歌词创作上想表达的思想内涵有一些差异性,前者是通过意象来营造家乡离别的伤感之情,后者是面对着满目 疮痍的校园,无力地叹息与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这也是当时知识分子面对战争的一种反抗形式。
《思乡》的主题是借意象来抒发思乡之情,通过“柳丝”“凭栏”“鹃啼”来烘托离别的 伤感之情,用来抒发作者的归乡之情。虽歌词 中没有直接描写出“水”,但是处处都从侧面 表达出“水”,通过这一意象来支撑歌词的思 乡情境。开头在变化音上引出“柳丝系绿”, 向听众呈现出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感,从而引出下文的环境基调。“凭栏无语”中的逐级下行,宛若一声声无语叹息,表达出作者对于归乡的 无奈之情。“墙外鹃啼”以鸟的啼叫来衬托自 己内心的呐喊,在此达成情感的一致性。结尾 处的“我愿与他同去”其中“同”字是全曲的 最高音,也是感情爆发的最高点,预示着作者 想同这流水一起流向南方。
《玫瑰三愿》全曲以描写“玫瑰花”为主旨,通过将“玫瑰花”拟人化,将它比作一位渴望被拯救、期盼得到救赎的女子,也暗指是被炮火摧残的国家。前两句使用了重复的手法,同词不同音的技法使同样的歌词显得不至于单 调乏味,反而推动了之后的情感高潮。歌词中的“妒”“爱”,主要描写“旁人旁物”对于“玫瑰”的摧残与视而不见。结尾处“好教我留住芳华”,寓意作者描述的“玫瑰”用一种哀叹、祈求的语气, 向“风雨”“游客”表达出的哀伤心境。
歌曲的结束,也让听众陷入了久久不能平息的情绪。
以上两首艺术作品都是选用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使用西方音乐技法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歌词都充斥着传统文学的悠扬、古典底蕴,并与山水意境相结合,向我们呈现出一种山水画的韵味,这也是艺术美学的完美融合。
(二)旋律对比
《思乡》这首作品全曲的钢琴伴奏主要为水波型节奏,主要由分解伴奏织体作为支撑,时不时会运用一些拱形旋律线条,使整首乐曲的感情基调达到一致。作品中“独自个凭栏无语”开头音为变化音,使用了一个小的拱形旋律,“凭”字的音高在拱形旋律的次高点,此处的旋律进行了延长,之后使用了级进下行大二度的手法,巧妙地烘托出后面“无语”的一种叹息。布谷鸟的鸣叫、凋零的落花、潺潺微波等都是这首歌曲的核心要素,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心緒。“惹起了万种闲情”,应用前附点后十六表现了人物踉跄的步伐与情感表达, 在这里的伴奏肢体采用六组柱式和弦,伴奏与主旋律的协调能恰好将心中复杂愁离的心境, 通过音乐与歌词的搭配更巧妙地传递给听者。
《玫瑰三愿》钢琴伴奏主要为柱式和弦, 伴有少量的分解和弦。A乐段的两个乐句在E大调的布局下以拱形旋律为基础进行模进重复,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律动感,使音乐清晰地透出“玫瑰花”簇拥的娇媚姿态。起始部分以柱式 和弦伴奏为主,配以慢速的切分音型,为作品营造出沉重迟缓的基调。厚重的音响也暗讽当时旧社会的人民在战乱中四处挣扎求生的窘迫。B乐段转为升c小调,整个调性色彩呈现暗淡、忧郁之情,与A乐段的调性色彩呈明显对比。在结尾处回到主调E大调上,此处应用了主三和弦,音乐又回到明朗的色彩中,表达出“玫 瑰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黄自在创作艺术歌曲时,通常注重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者的有机结合,他善于发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两首作品创作手法相似, 作品借景抒情、立意深远,主题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相同的主题乐思与发展手法、调性布局及意象的描写,在整体表达中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感受。黄自在发扬中国民族音乐独特性时,也不忘加入在西方所学的音乐知识,使中与西在这首曲子中相互包容、相互吸收,形成了同时期别具一格的创作风向,为后世者提供了高质量、高价值的代表性艺术歌曲。
四、以《玫瑰三愿》为例浅析音乐创作现状
本文通过对艺术歌曲《玫瑰三愿》音乐特征的分析,与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环境相联系,并进行深刻的思考。可以看出,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代音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从歌词、作曲、钢琴伴奏都十分具有研究意义,他结合了中国的古典诗词 美与西方作曲的多样性,大力发扬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通过分析黄自的艺术作品,本文认为创作一首优秀的歌曲,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作词、作曲、编排伴奏都需要深思熟虑,甚至在作词时,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内外联系。
在很大一部分人眼里“音乐家”创作的歌曲一直被当作“小众音乐”,大众听不懂也欣赏不来这些作品,导致一些优秀作品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与宣传,这恰恰阻碍了当代音乐的发展,“旧音乐”与“新音乐”应该齐头并进、互相包容。本文认为在创作时可以发扬中国民族音乐,可从古风与中国风歌曲入手。中国风歌曲目前大受欢迎,在创作古风歌曲时应当注重本民族纯粹的东西,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源远流长,在继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时,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可盲目加入大众无法接受的“复古”,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音乐创作与科技相结合,追求创新。
五、结语
黄自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今为上海音乐学院)莘莘学子的灯塔、音乐创作者的标 杆、近代音乐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具有很高的艺术特征与研究价值,这首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将我们带到战火燎原的时代之中,感受人民的疾苦,体会作者想表达的那种悲伤、无奈又心怀渴望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当中,无论是从歌词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还是歌曲伴奏的精练优美,无疑都体现出了作词家和作曲家想要对外界表达的意境。希望本文能够为以后学习《玫瑰三愿》的学子们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作者简介 ] 涂文慧,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音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