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内容“延续文化血脉”为例,分析课堂教学真实案例,以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体验式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价值辨析能力培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Z/2021/07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鑫(1987—),女,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一、案例背景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1]。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延续文化血脉”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在真实情境视域下实施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尊重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培养他们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将传统节日作为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食品、民间故事等,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案例分析
1.教學价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的“延续文化血脉”这节内容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节内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而传统节日和习俗蕴含着团结、友爱、孝顺等美好价值观,通过深入讨论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当代价值,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践行这些价值观[2]。总的来说,这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的认同感。
2.教学思想与创新
“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案例具有教学思想与教学创新两方面的教学价值。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体验,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传统文化蕴含的理念和思想,从而带领学生实现文化传承与自我成长的有机结合。
教学思想方面,这个案例突出了启发性引导和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并不适合口头传授,而需要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的启发性引导和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助力学生在积极思考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树立起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实现知行合一。
教学创新方面,这节内容适合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能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直观、生动地了解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提高学习兴趣。小组讨论的加入能够为教学增添协作学习的元素,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拓宽学习思维。多样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亲身体验也是本案例教学的一个关键创新点,通过制作传统食品、参与民间游戏等,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将知识内化于心,加深记忆。
三、教学预设过程
[教学片段1]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情境创设:在教室中创设富有中华文化气息的情境,摆放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物品,如笔墨纸砚、灯笼、中国结等,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师生互动:教师以启发式引导,询问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印象和了解程度。一些学生提到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并简单叙述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习俗。
教师点拨:教师以学生的回答为导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广泛影响,并在讲解过程中补充思想、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师生互动,逐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为后续探索和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视觉和心理上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
[教学片段2]探寻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情境创设:教室放置着竹简、青铜器等仿古物品,布置成古色古香的场景。在教室的一侧,有一个类似于古代居民居住环境的小角落,用来展示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是怎样产生的,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位学生回答,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和环境等有关,他们通过交流往来、探索自然、艺术创造,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另一位学生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结合文化、政治、思想、经济等因素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最后,学生总结,中华文化是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综合体,与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创造力紧密相连。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仿古场景和展示古代生活方式,教师将学生带入了历史情境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享了他们对于文化的看法。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化产生的多重因素,促使他们深度思考。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并培养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教学片段3]探究中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情境创设: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张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同时播放悠扬的古琴音乐,营造出宁静的意境,将学生带入了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情境中。
师生互动:教师询问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有何理解。一位学生回答,中华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另一位学生强调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认为中华文化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如艺术、哲学、科学等。
教师点拨: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指出,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还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并强调中华文化对于价值观塑造和社会秩序形成等方面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探讨关于中华文化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这一环节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思考,助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教学片段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情境创设:在教室墙面上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中华传统文化展板,内容包括学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国画作品等。这些展板体现了学生的创意和努力,让教室充满文化气息。
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解。一位学生回答,文化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自豪感和认同感,不为外界所动摇。另一位学生认为,文化自信也意味着愿意分享自己的文化,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并带领学生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动力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自己制作的展板助力了教室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自信的内涵,教师的点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引导。整个片段通过展示学生的创作和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片段5]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情境创设:教室中悬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标语,如“孝敬父母,报效祖国”“诚信为本,行善积德”等。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他们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一位学生说,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如孝顺、忠诚、诚实等。另一位学生认为,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教师点拨: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探讨这些美德在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弘扬这些美德。
设计意图:标语的展示营造了浓厚的弘扬美德的氛围。师生互动使学生加深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教师点拨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应用。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同样重要,使学生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
1.情境教学法的优点
在真实情境视域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多个优点。首先,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抛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3]。最后,这一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2.情境教学法的局限性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这一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准备。要创设真实情境,教师需要在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情况是复杂和多样的,教师难以预测学生的不同反应和思考路径。这导致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灵活应对不同的教学突发状况。最后,一些抽象化或理论性的内容较难直接与真实情境产生直接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深刻的理解。
3.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教学案例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可以朝着更具个性化和以学生为导向的方向完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来使教学更为契合学生的学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可提高教学内容与情境创设的紧密度,使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坚持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最后,建立常态化的学生反思和教学反馈机制也是一个改进的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哪些方法最适合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学生的教学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董志卿.指向核心素养的议题情境设计:以“延续文化血脉”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2):60-62.
[2]徐峰.深度学习:走向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以《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3(6):19-26.
[3]白杰.传承中轴线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以北京中轴线文化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
(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