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经验逆向解码语文作业任务群设计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为例

2023-12-18 09:2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蒋慧钰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逆向课文作业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蒋慧钰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尤为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新课标特别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这与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逆向设计理论不谋而合,该理论以大概念为基础,注重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将教学设计分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

在传统概念中,把一切需要学生完成的学习项目和学习活动,称为“作业”。在这一大背景下,笔者尝试提出“作业任务群”概念,以期优化作业设计,切实减负增效。第二学段的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生活经验恰好能最适切地链接文本与生活,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从研究理据、设计思路和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研究理据

(一)大概念与“学习任务群”

逆向设计理论重视在大概念指引下设计教学。大概念也称“核心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主题或观点、理论、反复出现的问题等。

语文教材每一单元前设置了“单元导语”,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学习主题(人文目标)和学习提示(素养目标),清晰地展现了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和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这两大重点。作为单元统整的教与学目标,笔者认为逆向设计理论指引下的大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与单元导语的内容是高度一致的。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分三个层面设置六个学习任务群,涵盖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本文所讨论的“作业任务群”是学习任务群的子集,倾向于第三指向。

(二)生活经验与核心素养

生活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教师和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模拟等方式积累起来的对现实生活的反应。语文课程结构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学科,其最终目的是为“语用”服务的,而作业是联结教学、评估和课程的关键环节。

在逆向设计理论下,学生的表现或表现性任务,是用个人的知识来有效地执行任务或设计某个复杂产品,以此来展现个人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就是说,表现是评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的任务,它与传统教学里的测试完全不同,后者只能对学生相对孤立的、分散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回忆、识别或填空。

基于以上理据,语文教学要始终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统整资源、创设情境,设计多样化、生活化的作业任务群。

二、设计思路与案例

(一)立足语文要素的教材解读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有两点: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②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另设“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和“语文园地”。内容包括了从古至今的传统节日、科技成就、建筑特色、绘画艺术等多方面,中心都紧扣“传统文化”;从语文要素来看,整个单元的设计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见表1)。

表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一览表

逆向设计理论逆向解码教与学,教师首先要确定预期结果,即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其次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即设计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最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即设计教与学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个别内容可调整顺序、前后整合。

(二)基于生活经验的作业优化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以自探自得为学风,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学以致用的“用学课堂”,将课堂划分为前学、共学和延学三个主体,辅以问学和评学。在逆向设计理论指导下,笔者基于生活经验,对大概念统整下的大单元教学做了有益的尝试。

多次教学实践后,笔者将作业任务群模块化,即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内容感知、资料搜集和表演展示,基本涵盖了听、说、读、写、思五大能力的培养。重点解决基础积累,如课文朗读(语言运用)、字词识记与理解(语言运用),课文大意的把握(思维能力),同时涉及小部分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到中、高年级,逐步增加部分概括段意、总结主题等问题(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见表2)。

表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作业任务群自探单

在作业设计上,前三类为必选项目,后两类为可选项目。必选项目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可选项目则为学生发展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等提供了更多可能。无论哪种类型,生活经验都在诸多方面发挥了作用。如看到某个生字(包括但不限于路牌、广告等),能够自发地依据既往经验对该字进行字形、字音、字义的分析与解读,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学生看到某篇新的文章(包括但不限于说明书、食谱、地图等),能够自主地依据既往经验对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进行意义、感情色彩、文化表达上的解释与感知。由此,基础型作业任务群得以构建,本单元二会字36 个、多音字7 个,四会字37 个,教师可以用0.5 课时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朗读、梳理脉络用1 课时解决。这是学生日积月累培养出的语感,更是学生处理语言文字的综合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任务群的推行并不意味着文本的割裂,还应考虑精读课文的独立教学,以一两篇精读课文(段落)为例,搭设框架,以终为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反复操练单元语文要素,并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本单元,精读《纸的发明》时,教师设计流程图,引导学生关注有序地写清过程,为习作和综合性学习铺路。精读《赵州桥》时,由课后练习题引发学生关注第3 自然段,感受关键句的妙用,在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反复操练,训练素养点,夯实语文素养,更为习作表达铺路。显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的梯度螺旋框架,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在生活与交际中如鱼得水。

三、应对策略

教师要优先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可能的生活体验;创设情境,在单元统整的大概念下,立足核心素养整合教学目标、整体架构和设计教学活动。

逆向设计理论视域下,教师应首先确定本单元的预期结果,即期望学生学习后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再明确学习任务群。教师应仔细研读单元导语、课文和学习提示,大致厘清本单元所属的任务群类型。不过,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不少是属于方向性的、上位的要求,如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还要关注抽象概念在课堂的落地,尽可能向达成素养目标靠拢。

接着,就是联系生活经验把“任务”细化为期待学生最终能够理解的表现方式,即“作业”。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着教师设计评估方式,“教案”更多地体现为“学案”,教学设计也应多考虑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联系生活经验。教师应努力创设真实的、适切的情境,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开放又充满活力的课堂。

作业任务群的实施,关注了学生自探自得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机械化、重复性笔头作业,引入表演、创作、绘画等元素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和成就感,切实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逆向课文作业
逆向而行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作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