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能力中的衔接语的应用研究

2023-12-18 02:07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8期
关键词:纳米技术例子桂花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 朱 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言建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建构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向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指导他们有条理、有逻辑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推理思维主要倾向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生活经验,很难自主总结写作规律,恰当运用衔接语,写出条理清晰、逻辑鲜明的作品。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用具体的例子作为引导,指导他们理顺思路,掌握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逐步提升语言建构能力,优化创作水平。

一、捋顺思路,加强段段之间的衔接

1.指向中心论点,转折语义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跳跃性,在创作时大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整篇文章的段落之间缺乏衔接,显得凌乱。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跳跃点,添加衔接语,强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学生可以找出文章中的转折点,看看转折是否合理,要在指向中心论点的情况下,合理转折。

在学习《落花生》后,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以象征的手法展现某种动植物,说说它象征了什么精神。首先“模仿课文,确立中心论点”,如可以写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开放”的精神。其次“通过对比,写出转折语义”。在课文中,作者将落花生和苹果等对比,认为落花生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很有用。在自主创作中,学生也要试着将梅花和桃花等其他草木相比,写出转折,如:“梅花不媚俗,在寒冬腊月开放。”再次“指向中心,优化转折语义”。试着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先赞美春花争奇斗艳,然后转折,设置衔接语:“梅花虽然不争春,但是在寒冬,却是亮丽的风景线”,然后论述其“不畏严寒”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美”。结合具体例子,学生发现了文章中转折生硬的地方,继而试着调整语句,加入过渡性的语句,让转折更合理。

2.指向理论论证,引申过渡

在创作论说文的时候,不少学生都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将其作为理论论证片段,对此,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理论论证和中心思想的契合点。但是,在引用名言之后,还需要用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证明,此时,不少学生忽略了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之间的引申过渡,显得比较突然。

在完成“学写倡议书”的学习后,学生写倡议书时常常会选择一些名人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显得更具有权威性。如有一名学生的倡议主题是“号召大家保护环境”,选择的理论论据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在提出理论论据后,立刻就写了号召大家要如何做,怎样保护绿化。教师可以引导其思考,如果缺少事实论证,是否会给人一种空喊口号的感觉,并鼓励其试着在理论论证和倡议之间,加入一些事实论证,体现出“绿水青山”为什么是“金山银山”。该学生得到启迪,加入了过渡性段落:“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请听我说说这个例子。”该衔接语引出了具体例子,展现了某地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大搞环境保护,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引来更多外商,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了引申过渡后,再提出倡议,读者更容易接受。加入引申过渡后,学生可以看到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过渡更顺畅,读者的阅读感受自然也更好。

3.指向反向论证,辩证阐释

部分小学生思维缺乏辩证性,他们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会反复用正向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却没有从反面进行论证。这样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却经不起推敲。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入一些衔接语,通过反向论证,进行辩证阐释。

依然以“学写倡议书”为例,一名学生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只是写了正面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说说能否反驳对方的观点,如反驳“为了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稍微污染一点也没有关系,后续还可以再治理”的观点,学生发现,自己无法说服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加入衔接语,引出反面事例,进行反向论证,证明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该学生加入衔接语:“如果你认为可以先污染,再治理,那么就错了,下面的这个例子说明,这可能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之后后加入反向事例,让论述更深刻。

二、深化思维,处理句句之间的衔接

1.概括观点后,融合观点引述材料

学会处理段落之间的关系,能让文章整体显得有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化思考,处理好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衔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加入衔接语,完善句子衔接。在概括观点后,要引出材料,这个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过渡句,提升表达效果。

在学习《松鼠》后,教师要求学生“介绍一种事物”。学生要概括观点,说说自己想写该事物哪方面的特点。如写“狗”,在确立观点后,教师引导他们寻找具体的例子,作为引述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要试着加入概括语,点明材料与观点的契合点。如有学生提出:“狗是一种可爱的动物,能陪伴我度过寂寞的时光。”他选择了“狗陪伴主人玩叼飞盘的游戏”这个例子。他加入衔接语:“每当我寂寞的时候,它就会摇着尾巴,叼着我的裤子,拉着我去玩。”有学生的观点是:“狗是忠诚的动物,能保护主人。”选择例子:“狗赶走了野猫。”他加入衔接语:“那一次,它保护了我。”因此,引入材料要围绕“契合点”写过渡语,体现出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性。

2.运用逻辑思维,生成生活哲思

另一个学生容易忽略的点是“逻辑思维句”。逻辑思维句是思想高度凝结的产物,所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其之后,可以加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展现哲思。但是,由于逻辑思维句过于抽象,所以如果不加入衔接语的话,读者可能会感到不知所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看看能否加入衔接语。

如写“我的植物朋友”,不仅要描写植物的形貌特点,还要写从植物的身上抽象出了哪些人类的精神品质,写其给自己的人生感悟。如有学生写的是桂花,加入了逻辑思维句:“人生应该像桂花一样,满腹经纶,却不张扬。”之后他用具体例子展现了“如桂花般的女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其修改。问题一:“‘如桂花般的女子’哪点像桂花?”问题二:“桂花哪里体现出满腹经纶,又哪里体现出不张扬?”学生可以加入衔接语,将“桂花”和“人”串联起来。“她是一个如桂花般的女子,她满腹经纶,如同桂花的香气飘远。但是她从不卖弄才华,如同桂花小小的花朵,不容易被人发现。”可以 发现,加入了衔接语后,逻辑思维句和具体生活例子之间,能高效结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共鸣。这样就在抽象和具体之间建立了桥梁,让文章深刻,而又不晦涩。

3.得出结论后,深化文本主旨

得出结论后,如何加入衔接语,深化文本主题呢?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可以加入过渡语,让例证更好地指向结论。

在写论述分析类的文章时,很多学生都喜欢使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但是在例证后,常常直接加入结论,这样常常会显得结论和论述之间脱节。此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加入衔接语。如在写“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有学生分别写了“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离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流畅细腻”等推荐理由,此后得出结论“我强烈推荐这本书。”教师引导其思考:“如果能加入衔接语,写一下该书籍对自己的启迪,那么是否能更好地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展现‘我’一定要推荐这本书的理由。”该学生有所领悟,加入了衔接语:“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增加了想象力,创作能力也大为提升。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样,提高写作能力的话,我劝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这样就深化了主题,体现了“我”为什么要特别推荐这本书。可见有了衔接语后,好比搭建起了桥梁,能巧妙地将“两岸”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让作品展现出条理性。

三、推敲细节,优化衔接指导的方法

1.择选概括词汇,做好铺垫

要以具体文本中的例子为基础,指导学生推敲细节,然后选择概括性词语写衔接语。

在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的时候,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用于过渡的概括词,如“不错、但是”等。之后,再让他们回忆此前读过的课文,找出其他具有过渡性的概括词。学生发现如“诚然、不过、否则、然而”等词语,都常常用作概括词。这些词语可以总结上文的内容,同时又能巧妙地引出下文,使文章内容更加紧密。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文章推敲细节,说说如何运用概括词写衔接语。有学生写“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如果破坏环境,可能造成的恶果。此时,加入“否则、固然、更进一步”等词语,能更好地引出下文,让读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问题。可见,用概括性词语能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2.联结行文视角,承上启下

让学生基于行文视角,找出文本中承上启下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在作文中如何借鉴运用。然后让学生删除衔接语,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和借鉴衔接语的作用和写法。

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如果去掉“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等句子,就会让读者觉得,就算不保护地球,或许也有其他方法能拯救人类。如果加上了这些句子,就会突出“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思想。在学生认识到衔接语的重要性后,教师让他们对照自己的作文,看看是否有前后矛盾、转折过于生硬等之处,加入承上启下的句子,优化作文。衔接语能让文章的思路更紧凑,更连贯。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会明显提升。

3.呼告关键信息,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也是常用的衔接上下文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出首尾呼应的部分,总结语用规律是什么,然后自主建构,在仿写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首尾,看看是否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学生发现,在开头部分,作者提到“21世纪必将是纳米技术的世纪”,在文章最后又提到“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两段文字首尾呼应,论证了21世纪之所以是纳米技术的世纪,是因为,纳米技术必然会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写一种科学技术,自己着重想要凸显哪一方面,如何在文章首尾安排呼应性的语句。

猜你喜欢
纳米技术例子桂花
桂花
懂纳米技术的变色龙
做桂花糕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体系构建
纳米技术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桂花蒸
打桂花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