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黔群
摘 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除了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需要给学生做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中阶段负责德育的教师,必须遵循开展德育工作的原则,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合适的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德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文章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做好高中德育工作的意义、开展高中德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开展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探究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德育;挑战;应对策略
德育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做好德育工作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信息,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综合素质。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还会受到众多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分析当前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运用不同的手段,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做好高中德育工作的意义
(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快捷地浏览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但其中的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这些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那么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教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内容,在现阶段开展的高中教学活动中,相关工作者也针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策略。素质教育不仅涵盖各种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还包括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层面的教育。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往往只能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三)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在高中阶段开展德育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对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也有积极作用。当前学生高考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较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对日常开展的教学活动会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心理,导致学科教学的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1]。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做好德育工作,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二、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导向性的原则
坚持导向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应当指导学生把握好成长发展的正确方向,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德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确立好正确的教育方向,只有保证教育方向正确,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的质量。这要求高中德育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导向性的原则,以借助德育活动培养出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性,这就使得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因此,高中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学生的教学原则。充分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除了需要尊重学生,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提高综合素质。
(三)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在进行高中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尽可能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2]。因为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活动中,单纯地依赖某一环节的短时德育,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要求教师以连贯性的教学原则为基础开展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间断地得到各种德育活动的熏陶,以保证德育的效果。
(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不管是基础知识储备,还是生活环境,都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使得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高中教师开展德育活动时简单地采取统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满足班级当中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高中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确保班级当中不同的学生能够通过日常开展的德育活动,实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标[3]。
(五)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在开展高中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教学,往往无法保证教育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德育的效果,教师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原则,在对学生完成各项理论知识的教学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学会应用所學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教师并未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
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并没有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要想保证高中德育的质量,教师在正式开展教育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定合适的德育目标,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然而,当前部分高中德育教师并没有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导致德育活动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影响了德育的质量。同时,由于部分高中对德育活动的重视不足,过于强调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没有为德育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导致所开展的德育活动的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学生也无法通过日常开展的德育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对高中德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通过应用信息技術工具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和突破。高中教学活动也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实现创新,这对德育的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高中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设备更好地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中,许多不良的信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不免会被各种不良信息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甚至有部分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错误信息后,还会对德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这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部分高中的德育教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现阶段,高中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高中没有配备足够数量的德育教师,在开展日常的德育活动时,往往是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虽然班主任大多具备足够高的综合素养,能够完成各种基础性的德育工作,但是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不断推进,当前社会发展对高中德育活动的质量和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安排专业的德育教师开展高中德育活动,才能够使得教学的质量满足相应的需求。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会极大地影响高中德育的效果[4]。
四、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制订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
教师在开展日常的德育工作时,应当认识到教育目标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同时,教师在制订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完成这一阶段的德育活动后,还应当及时做好教学反思,针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同时避免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高中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说教,往往无法实现德育目标。所以,教师除了做好日常的德育工作,还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高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较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5]。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德育所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更好地提升德育的效果。
(三)创新优化德育方式
为了更好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高中教育工作,更好地提升德育的质量,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创新优化德育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6]。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除了进行统一的德育活动,还可以考虑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德育的质量之所以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水平,主要就是因为部分教师以自身作为课堂的主体,从自身出发思考日常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提升德育的质量,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尽可能地使日常的德育活动能够被学生所理解和肯定,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德育的质量。
结语
德育是高中阶段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高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的教学,还必须把德育作为日常教育的重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保证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薛玉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J].求知导刊,2021(16):83-84.
郭映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德育管理的现状与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7):122-123.
刘泽光.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0(52):224.
崔自勤.新时代高中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增刊1):270-274.
张玉棠.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德育教育的反思[J].新课程(上),2012(5):168-169.
代贤凤.新课程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与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