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2023-12-16 19:34:12李静杨友乐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直尺原理实验教学

李静 杨友乐

学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设计实验教案时,需要作优化处理,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增长学科知识。同时,教师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传授操作方法、创新训练环境等方式,围绕观察实验、探索实验、演示实验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活动,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促进其学科认知的顺利转化。

一、发掘教学内容,优化观察实验

观察实验是最常见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的观察行为也很熟悉。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目标作梳理,对实验程序作优化处理,都能够辅助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操作环节。

1.明确实验目标。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不仅要深度解析教学内容,还要对学生学习基础有清晰的把握。学生对实验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在目标筛选时,教师要对实验操作环境、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等作具体分析,特别是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

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一课时,教师设计的实验任务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适合的材料,利用镜子折射原理,设计制作简易潜望镜,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学生对潜望镜制作充满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潜望镜原理作具体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些制作建议。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潜望镜制作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制作热情。潜望镜制作原理很简单,其制作的关键是材料的搜集,需要一些小镜子以及硬纸盒或木板等材料进行规划设计,经过反复试验,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教师设计制作任务,这个活动带有实验意味,因为是集体任务,其操作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2.设定实验程序。观察实验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方向,教师对实验内涵作深度剖析,对实验操作程序作科学梳理,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核心创造良好条件,确保观察实验的顺利展开。教师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对实验条件作具体分析,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验体验。

例如,在教学《雨和雪》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酒精灯、火柴、烧杯、玻璃片、热水、冰块、试管夹等实验材料,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实验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梳理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对实验程序有了清晰认识后,教师指挥学生进入实验操作环节。经过小组集体合力研究,逐渐理顺实验步骤,如此,实验获得丰富成果。在实验结论讨论评价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作深度思考,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讨论,逐渐形成实验认知。

二、传授操作方法,优化探索实验

学生有实验热情,但其操作方法积累还比较薄弱,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及时传授操作方法,为学生的实验探索起到激励和辅助的作用。

1.理清实验步骤。探索实验带有创新意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不仅要给学生规划清晰路线,还需要给予更多的方法指导,交代实验操作要领,对实验具体步骤作详细分解,确保探索实验的顺利展开。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表面》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观察经历,说说地球表面的特点,最后设计实验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搜集适合的材料,制作地球表面模型,看哪一个小组制作更成功。制作完成后,学生将制作的成品都展示出来。在展示评价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作集体评选,推出最佳设计。学生借助集体力量展开实验操作,获得更多学习体验。案例中,学生对制作实验比较感兴趣,教师及时推出实验任务,调动效果显著。

2.传授实验方法。实验需要方法支持,学生学法积累有限,教师针对性地作学法传授,其应用价值更为丰富。探索实验要理清实验原理,需要对实验过程和步骤作深入研究,找到正确的观察点,还要展开科学的操作,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成效。

例如,在教学《云和雾》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材料,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云和雾的自然现象作观察,让学生介绍云和雾的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推出实验方案,利用给定的材料,现场制作“雾”。学生对实验原理不是很清晰,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作动画展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操作。因为材料准备齐全,学生顺利进入实验环节,教师跟进观察,对学生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经过一番探索,学生都成功制作出“雾”,对这种自然现象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三、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由教师现场操作,给学生提供观察学习机会,教师要做好演示介绍,组织学生展开实验猜想,然后进行验证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

1.组织实验猜想。教师进行演绎实验操作时,要注意设计一些猜想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实验学习兴趣。实验猜想具有较强的调动性,学生大多对实验结果充满好奇,教师组织学生作实验结果猜想,让学生在实验展示过程中有更多期待,也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结论作深度分析,这样可以提升实验教学品质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热传导》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火柴、竹片、铁片、勺子、烧杯、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材料。学生对这些实验材料都比较熟悉,教师开始设计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作实验猜想:我们对热传导比较熟悉,生活中也有一些经验积累。这里有竹片、铁片、勺子等物品,这些东西导热性会如何呢?不妨先作猜想,哪一种东西导热性能最好?学生进入实验猜想环节,纷纷给出自己的判断。学生猜想之后,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让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环节,亲自参与实验测试。经过实验操作,学生对其猜想做验证,逐渐建立实验认知基础。教师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作猜想,给学生创造参与机会。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实验操作,将演示实验作优化处理,实验带上探索意味,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对热传导相关概念和原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2.指导实验讨论。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作具体分析,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促进实验认知的成长。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教师还要对实验展示形式作优化处理。教师组织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更鲜活的体验感知。

例如,在教学《刺激与反应》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邀请学生在讲台上完成一个实验。首先,教师拿出一个直尺,将直尺竖立手握上端,让学生两只手放在直尺下端,做好准备,随时抓住直尺。然后,教师松开直尺,直尺下落过程中,学生抓住直尺,看一下手掌下部握住直尺的刻度。几位学生轮流参与实验,看哪一个学生反应最快。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作观察,并在实验结束后展开讨论,对实验原理作分析解读。这个实验属于一项测试反应能力的小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讨论时,对实验数据作分析,对刺激和反应作概念解读。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主动解析讨论实验结论,给学生带来更多理性思考的机会。从学生实验操作、分析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需要做好多重优化处理,对实验方案、实验组织、实验原理、实验结论作深度研究,为学生顺利进入实验学习提供更多方法支持,有效提升实验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直尺原理实验教学
直尺和缝衣针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38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8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一样长吗?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三角板“牵手”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