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番禺沙湾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蕴藏了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沙湾以文化人,以文育德,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学校推行“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发展策略,传统文化进校园,深受师生的喜欢。其中,鱼灯传承是近年开展“非遗进校园”影响较大的活动之一,也是学校的精品课程。
关键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岭南文化
一、历史与发展
沙湾鱼灯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之夜,由儿童肩扛或手提,在古街古巷间列队巡游,兴高采烈之余亦甚为热闹,渐渐成为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1912年,为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沙湾古镇举行了首次大规模鱼灯巡游,从1945年起,沙湾将每年10月定为鱼灯巡游的日子,20世纪80年代初,沙湾镇内学校的学生1000多人扎做了1000多盏鱼灯,在中秋节晚举行了盛大的鱼灯游行。此后鱼灯巡游被中断,直至2012年元旦期间,沙湾镇举办了第一届中小学校鱼灯制作大赛,并在沙湾古镇举行了提灯会,恢复了中断近30年的鱼灯巡游活动。沙湾孩童“提鱼灯、唱童谣、游古镇”的景象得以重现。现在,鱼灯制作大赛和鱼灯巡游活动是沙湾中小学、幼儿园每年的重要活动。
二、实践与创新
沙湾鱼灯曾先后获得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花灯文化节作品金奖。沙湾的民间艺人们在传统扎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扎出造型各异具有本土特色的鱼灯作品,在各种花灯文化节上频频获奖。沙湾东村民间艺人张镇生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鱼灯)传承人。为了使沙湾鱼灯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沙湾镇政府在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鱼灯制作大赛和鱼灯巡游活动,以此推进鱼灯文化进校园,让沙湾每一位学子自觉地去了解沙湾文化,了解沙湾鱼灯,去传承和创新沙湾鱼灯。
我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让鱼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在实践中,以创新的思维推动鱼灯项目的发展,满足现代儿童的审美观和发展需要。
(一)材料的创新
传统的沙湾鱼灯制作是以竹篾、木条、砂纸扎做成骨架,用糨糊封上白纸或绸缎,配以棉线、铅丝、纸条等作装饰,再涂上颜色或画上图案,最后在鱼灯里放置蜡烛用作照明。
传统鱼灯制作过程对于小学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从材料上进行创新。制作的鱼灯基本上都是用铁线作为制作骨架的材料,以布封骨架,这些布有弹性,能防水,操作方便。糨糊也改用为白乳胶,更牢固结实。颜料一般会用丙烯、手喷漆等防水的材料。而照明一般都会用LED灯,安全节电。色彩多变,让鱼灯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二)学习模式的创新
1. 以赛促练,全员参与
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要想更好地传承,就需要加强学校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鱼灯,学校把过去的花灯制作大赛改为鱼灯制作大赛。对照镇的比赛规则,制定学校的比赛方案。美术教师利用美术课堂,启发学生创作的思路。召开班主任会议,传达学校比赛的意图及辅导学生的方法技巧。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鱼灯,然后在班里评选,每班选出5件优秀鱼灯作品上交参与校级评选。学校举办一个鱼灯展,展出各班优秀作品让全体师生欣赏交流。由艺术科组教师和少先队大队部各部长组成评委组,对作品打分,最后按照镇里分配的名额选出最好的作品代表学校参加沙湾镇的比赛。
2. 课程推动,提升技能
2017年开始,为了让学生了解沙湾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融入课程,学校决定在乐玩课程中开设沙湾飘色和鱼灯制作两大“非遗”项目作为试验。这两个项目都开设在高年段,面向的是四到六年级学生。实行网上抢课报名。每级可报10人,共30人。每周五下午连上2课时,由有一定鱼灯制作经验的冯耀堂老师担任鱼灯制作项目的授课。
由于鱼灯制作需要的材料与工具比较多又特别,所以学校拨出经费用于购买材料工具,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一般情况下,每位学生用3~4周时间就会完成一件小型的鱼灯作品,学校会让他们先把作品带回家给家长欣赏,与家长分享制作鱼灯的心得与喜悦,再让学生把作品挂在美术室展示,定期更换,每年的中秋前都会选择一些优秀作品挂在学校大堂展出,营造节日气氛。
3. 组建社团,打造品牌
随着沙湾鱼灯制作大赛方案的改变,由原来的以学生与家长制作为主,变成由教师与学生制作,而且每个学校只需要提交一件作品,但作品规格要求是大型鱼灯作品,不再是手提灯,要有底座,有时还需要有故事性的组合鱼灯,不断增加难度。为了减少辅导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学校组建了鱼灯社团,从乐玩课程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加入社团,由于这些队员都有一定的基础,培训的重点是造型与创作能力。把参赛的作品制作融入乐玩课上去完成,大大减少压力与时间,作品也能得到更多的时间完善修改,做到最好。
此外,因为政府每年都在沙湾古镇内举办鱼灯作品展示,展出师生们制作的鱼灯,供游人观赏,供学生交流,供专家评析。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去参观学习,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开阔眼界。
(三)主题的创新
鱼灯可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它的题材也可以是充满时代特色的。当然,要传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先要从传统制作入手,一开始也是制作鱼形鱼灯,这样才能理解鱼灯寓意,才能爱上鱼灯文化。后来,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鼓励他们尝试制作其他形状复杂的鱼灯作品,甚至以小组的形式创作带有主题性或故事性的组合鱼灯作品。近年,鱼灯社团创作了“如鱼得水”“和美之星”“古韵沙湾”“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等大型鱼灯作品。作品只有紧跟时代,才能体现出价值,才能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这样才能更容易打动观者。
三、成效
“学校+传统文化”,碰撞出了传统文化新的生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但使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更能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田,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是“以文育人”的重要素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自从我校开展传承沙湾传统文化进校园以来,师生们通过参与体验各种活动,主动地了解本土文化,主动地走近民间艺术,认识身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这过程中,师生们的审美内涵得到提升,从而影响着行为,表现出自信大方,对本土拥有如此之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二)强化了劳动的育人价值
鱼灯制作同时也是学校渗透劳动教育的抓手之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与家长合作制作鱼灯,与教师研讨鱼灯制作,参与鱼灯作品的设计,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鱼灯作品,也大大加强动手能力。
这些作品通过参与比赛、展览,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学校也推荐学生参加“番禺区娃娃妙会”,现场制作鱼灯展示,举办鱼灯义卖活动,把获得的经费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学生的劳动作品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
(三)打造了学校品牌项目
在“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下,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各种展示的平台,也创建了各具特色的社團,部分项目还成为省市品牌项目。为了加强传统文化进校园,我校也在一直努力地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目前已有鱼灯、飘色、民乐和粤剧被引入课堂,学校正努力把这些项目都打造成品牌,因为这是沙湾本土特色文化,作为沙湾的教育者很有必要去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学校因此顺利评选为广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品牌项目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四、思考
鱼灯制作可以探索出如此方式方法传承与发展,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否也可以这样去做?答案是否定的,毕竟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性,传承与发展当然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沙湾优秀本土文化?我们一直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