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手工业面临着创新与传承的双重挑战。探索了文旅融合如何促进江苏非遗手工业的创新设计,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的发展背景、现状、问题,同时提出了结合现代审美、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江苏非遗手工业创新设计原则及策略,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强调了环保、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国际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旨在促进我国非遗手工业与时俱进地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2-002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晴.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手工业创新设计研究[J].天工,2023(22):2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非遗手工业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0625)和江苏省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三江学院广告学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国家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多项方针和策略。江苏省近些年更是将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推向新的高度。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手段,让这些非遗项目如昆曲、苏绣、南京云锦等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结合,闪耀出新的时代之光。江苏省拥有超2.9万个各类非遗项目,其中有11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与此同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2023年在盐城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举办的“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就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不仅展示了各式非遗作品,还将非遗与文化旅游完美地融为一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对于非遗手工产品的探索和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将从文旅融合的背景出发,深入探讨江蘇非遗手工产品的创新设计,希望为我国文化旅游与非遗保护的融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后续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非遗手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元素,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①时下,旅游业正在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富有文化气息的深度体验。为此,2018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的合并成为响应时代呼声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文旅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江苏作为我国的非遗大省,有苏绣、南京云锦、秦淮灯彩、扬州雕版印刷、苏州宋锦、宜兴紫砂、无锡惠山泥人、徐州琴书等手工技艺遗产,这些皆是江苏的文化符号。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江苏的条件得天独厚。当人们走进江苏,不仅可以欣赏到如画的自然景色,还能深度体验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如今,江苏不少景区都与非遗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游客在江苏的旅游景点不再只是欣赏景色,更多是在体验文化。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手工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性
当前,非遗传承人大多沿袭传统观念,坚守传统工艺和表现方式,而这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存在差异。部分非遗手工产品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缺乏创新,导致同质化严重,失去了独特的江苏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可能使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产品失去其原有的文化价值。
(二)缺乏实际性
江苏拥有众多的非遗资源,但其中很多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展示方式,导致非遗与现代生活脱节。面对这些非遗手工产品时,公众由于不甚了解,难以真正感受其深层的文化含义,进而影响了非遗手工产品的实际价值。江苏非遗手工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鸿沟,导致非遗手工产品无法深入人心。
(三)缺乏品牌影响力
在文旅融合的新形势下,尽管江苏非遗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其背后的传承问题仍然突出。很多游客在旅行中购买非遗手工及文创产品,多数是出于新奇和观赏的需求,而并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主要是由于江苏非遗手工产品尚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缺乏持续和广泛的影响力。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手工产品创新设计原则
(一)尊重传统与文化
非遗手工业如苏绣、南京云锦和扬州雕版印刷等,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在手工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保留它们的原始技艺与文化特质。为确保传统在创新中不会丧失,江苏省着力于培育新一代的工匠和设计师,鼓励他们深入研习这些宝贵的技艺,旨在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江苏非遗手工产品也在努力满足现代人们的实际需求。例如,宜兴紫砂壶不仅继续弘扬其传统的工艺,同时也融入现代家居的美学元素,为现代消费者提供实用与美观并重的产品。
(三)融入现代审美
为了更好地吸引现代消费者,江苏非遗手工产品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无论是苏绣还是其他手工艺品,设计师都试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的设计元素,为消费者提供古典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艺术品。
(四)注重环保与可持续性
为响应全球环保理念,江苏非遗手工产品在创新设计中,特别强调选择使用环保材料和生产方法。例如,南京云锦和苏绣在生产过程中,都在探索采用环保染料和天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强化体验与互动性
为满足现代游客的体验需求,江苏省非遗项目不仅仅是展示给游客,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参与和体验的平台。在各大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亲身参与非遗工作坊和课程,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此外,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非遗教学也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六)开放与交流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展示江苏手工技艺,江苏省鼓励与国内外的非遗项目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在各大文旅活动和国际手工艺节上,江苏非遗已成为亮点,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也为江苏非遗带来了创新思维和设计灵感。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非遗手工产品创新设计策略
(一)地域特色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自古以来,宜兴紫砂凭借其多变且独特的艺术形态而闻名,光彩夺目,历久弥新。顾美群设计的紫砂茶罐《绮影》,其创意来自古代的陶罐,形状简洁,如同诗中的意境,体现了极致的器物之美。装饰上采用了唐三彩,其图案均匀对称,色彩斑斓,展现出极大的魅力。大唐留给我们最闪耀的遗产便是唐三彩。各种色彩交汇融合,形成了五光十色的图案,美不胜收。这个茶罐呈现出的是唐代的风韵,宛如大唐的歌舞盛宴,既体现了江苏地域特色又尽显华丽之美。又如,传统的苏绣可以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制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服装。因此,将江苏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风格的作品,是一种新的创新设计策略。
(二)数字技术与非遗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如AR、VR、3D等为非遗手工艺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之门。AR和VR技术可以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人们在虚拟的环境中,深入了解非遗工艺的传统背景和制作流程,让传统技艺在现代都市中得以“活”起来。
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5号展厅是以“运河与艺术”为主题的展示中心。目前,此展厅的亮点是一幅长达百米的刻纸艺术品《源远流长江山秀》。这个项目由江苏金坛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策划并启动,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纸技法,生动地展示了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的美景和遗迹,我们可以利用3D打印、VR体验、网络直播等数字技术感受工匠的手艺。新媒体技术能够搭建数字场景来激活历史,和观众产生互动,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走进”扬州刻纸工作坊,感受艺人的创作过程。另外也可以使传统制品与现代设计无缝结合,创造出既保留传统元素又充满创意的作品,这样既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又让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感受到大运河的独特之美。
(三)跨文化的融合
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的互通与碰撞为各地的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为江苏的非遗手工业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源泉。例如,蘇绣这一历史悠久的刺绣技艺,之所以如此精美,离不开平、齐、细、密、和、顺、光、匀这八大刺绣技法。如今,我国的苏绣文创产品已经很好地将文化韵味与创新融合,如《一柄如意绣屏》这样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它将吉祥图案通过苏绣的技艺展现得栩栩如生,屏风上绣制的柿子形态逼真,带有深意。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柿”与“事”“世”同音,赋予了这件作品“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这样的文创产品不只是简单地展示苏绣的技法和风格,还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如此精美的苏绣作品,定能让人们产生深刻的印象,久久难以忘怀。
苏绣还可以与其他国家的绣品及材料相结合,探索在细节、纹样或色彩上的创新。比如在大都会博物馆Met Gala通过蕾哈娜一袭黄袍走红的设计师郭培,曾为众明星打造高级订制婚纱的设计师兰玉,她们将苏绣和西方材料结合。苏绣的一根丝线可以用指尖分出16丝,这样绣出来的细节,无论是波斯猫的毛发还是仕女的头发都逼真生动。这些传统的丝绣应用在现代外套、斗篷、领带上,能吸引心怀家乡的海外华人。这种跨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能打破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实现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同时为全球观众呈现一种新的、跨文化的美学体验。
(四)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何在非遗手工产品中融入可持续、环保的设计理念,成为一种新的创新方向。例如,在秦淮灯彩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染料。秦淮灯彩被誉为“南京的光芒”或“金陵的璀璨”,是南京最具标志性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秦淮灯彩融合了纸艺、绘画、书法、剪纸艺术、皮影戏、苏绣以及雕塑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巧妙地结合了木工、漆艺、泥塑以及多种编织技巧。这一艺术形式包罗万象,既有传统的荷花灯、舞动的狮子灯,也有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创新设计,如展现现代航海技术的远洋船模型、揭示航天奇迹的火箭模型,以及呈现都市风貌和自然风光的灯彩作品。这种融古与今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具有无穷魅力。
秦淮灯彩历史上以纸和竹子为主材料,辅以各种化学染料。但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师开始尝试使用可降解、无毒的环保材料来替代传统的纸和竹子,以及寻找天然染料来代替化学染料。这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使得传统的手工艺品更加健康、安全。此外,环保的设计理念也可以使非遗手工艺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现代消费者更加关心产品的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的非遗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此外,这种创新方向还可以吸引年轻人对非遗的关注,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下的文旅融合趋势下,江苏非遗手工业与时俱进,成功打破传统界限,与现代技术与市场策略相结合,从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此融合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更是对古老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与现代审美的结合。保持原有文化的纯粹性与进行持续的创新设计是其永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期待江苏非遗手工业在文旅的舞台上继续展翅飞翔,呈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采。
参考文献:
[1]王炜.江苏:放眼“水韵江苏” 体验“六朝深处”[N].中国文化报,2023-06-17(001).
[2]何含子.江苏地区手工艺非遗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9):102-104.
[3]施锦.南京剪纸艺术创新设计研究与应用:以“干支纪元”剪纸设计为例[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3.
[4]张筱禹.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传播的媒介创新与实施途径[J].文化产业,2023(2):128-130.
[5]郑昕怡.产品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传统造物创新设计课程为例[J].大观,2023(1):111-113.
[6]杨传喜.高校传统美术类非遗数字化创新表现分析:以江苏传统美术类非遗为例[J].对联,2022,28(18):8-10.
[7]陆蒋苏.含道映物:紫砂绞泥工艺的活态传承及设计策略研究[D].湖州:湖州师范学院,2022.
[8]闵晓蕾.社会转型下的非遗手工艺创新设计生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1.
[9]钱锦.非遗元素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秦淮灯彩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9.
[10]王文聪.江苏非遗文化微平台交互体验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6):215-217.
注释:① 章顺凯、江文淼:《“非遗”语境下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90-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