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023-12-15 17:42王净
天工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传承人工智能

[摘 要]传统剪纸蕴含着民族精神,与各地民俗紧密相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使传统剪纸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应对其历史、现状和发展加以分析,剖析传统剪纸及手艺人的现状和痛点,并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帮助,以提升其整体保护和传承水平。

[关键词]传统剪纸;文化传承;人工智能;创新;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2-002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净.浅谈中国传统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J].天工,2023(22):27-29.

一、中国传统剪纸的历史

剪纸艺术地域分布广泛,材料和工艺简单,而且非常好地承载了中国所独有的古老文化内涵,因此也被称为中国传统手工藝的“母亲艺术”。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出各种主题的图案,贴在门窗、顶棚上。剪纸题材来源于民间生活,又打破了生活中物体原有的形态。人们通过拉伸、变形、夸张和奇思妙想,创造了剪纸有形亦无形的艺术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这种看似毫无程式和章法的作品,不仅用于装饰和欣赏,也具备了商业价值和收藏价值。

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祭祖祈福活动,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其萌芽于西周,最初是以树叶、皮革、丝绢为载体的镂空镂刻技法,随着西汉时期纸的发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南朝开始有了剪彩贴屏风习俗。到了唐代,剪纸技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并被民众赋予更多民俗意义。随着宋元时期手工业的繁荣,开始出现以剪纸为生的手艺人。在明清时期,民间性质的剪纸艺术得到了普及,民间剪纸手工艺被应用到彩灯、扇面和刺绣上。通过对剪纸元素的加工,人们又把它应用到了家居美化、房间装饰上,且陆续出现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的剪纸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剪纸作品主要体现社会生活的各类角色、重大事件和当下的人文生活,京派剪纸申沛农先生就不乏体现这类题材的作品。例如,1986年《虎头娃娃》拼色剪纸作品中,虎头娃娃手举的小风车,正是当时老北京厂甸中的民间玩具,风车以纸轮、响鼓、高粱秆扎制而成,是当时颇受孩子们喜爱的农历新年标志性玩具之一。还有为庆祝1997年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申先生创作的《与祖国一起腾飞》单色剪纸作品,以紫荆花、长城、五角星为元素,以剪纸形式融为一体,表达人们对香港回归的激动心情与美好祝愿。以及为庆祝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创作的《欢庆澳门回归祖国》单色剪纸作品等。以社会主义大团结、人民劳动生产、妇女儿童等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很多,不在此罗列。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传统剪纸作品中涵盖了我国各个时代的道德理念、人文思想和历史信息,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二、中国传统剪纸的现状

剪纸在政府的关心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得到了保护与传承,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以传统剪纸为生的民间手艺人普遍缺乏对市场经济的了解,再加上人们对剪纸的需求持续降低,最终大多数农村年轻一代的手艺人因无法维持基本的生计而外出务工、面临转行,老龄手艺人虽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始手工技艺,但观念不新、内容单一、生活贫困,且绝大多数年事已高、有疾病或相继去世,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人才缺乏、传承断流问题严重制约着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剪纸入门容易、提升缓慢,且难出精品,导致许多从事剪纸的手艺人还未做出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就外出务工或经商办企,从而放弃钻研、传播传统剪纸文化和技艺。依然保留剪纸技艺的民间手艺人却因固守家传的统一风格而缺乏创新思维。甚至有些剪纸艺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始机制量产剪纸作品,导致大量风格雷同、廉价粗糙的剪纸作品出现在商业街、旅游景点等。而且人们渐渐忽略了剪纸传承的不仅仅是以手工形式呈现的技艺,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相关的文化。年轻人的不了解、不会剪、兴趣不高,使剪纸艺术面临传承困境。另外,市场供需变化影响了剪纸的进一步发展。剪纸因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设计和创作工作,无法顺应当今市场上“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使得市场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随着现代手工艺品的层出不穷、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手工艺品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市场,剪纸也包括在内。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作为传统手工艺的剪纸也受到了影响。人工智能设计因其高效的特征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同时也使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手艺的学习,导致传承更难。

三、中国传统剪纸的未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日益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设计能否替代人类智能设计、取代传统剪纸手工艺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一)人工智能的优势

1.人工智能通过输入指令,自动生成设计作品。

2.人工智能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3.人工智能为人类提供更多配色和空间概念方案,节省人类设计和探索的时间。

4.人工智能可以利用更少时间,筛选目标人群,做到精准推广。

(二)人工智能的劣势

人工智能在现有剪纸素材的基础上生成作品,相较人类手工设计缺乏原创和创新能力,无法替代人类对传统手工艺的理解和艺术审美。且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是否有版权保护问题,目前仍无明确结论。

虽然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和输入指令就可得到相应设计方案,但人工智能只是执行机器计算命令,缺乏人类独特的艺术审美和理解,很难有独特的风格,缺乏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特征的人性化理解。人工智能也不具备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特有属性。

人工智能对电脑配置和应用者操作水平有很高要求,民间传统剪纸手艺人从小学艺,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且农村本身还不具备此硬件条件,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三)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智能、取代传统技艺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彻底替代人类设计、最终取代传统技艺的可能性不大。相对人类设计,人工智能更多是提供辅助性的设计,对于艺术的感知、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国传统技艺的传承还需要人类主导完成。剪纸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人们通过剪纸形式表达思想与情怀,人类独特的艺术理解、文化传承能力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然而人工智能为人类智能设计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和创新的方案,人类智能将人工智能方案转化为可能。因此,合理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加速人类设计的发展,使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这是未来人工智能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无疑是传统技艺的加速剂,而非替代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传统剪纸作品的设计当中,因为通过简单的图层关系和变形工具就能做出剪纸的层次效果。只需先用工具画出所需图案,区分颜色,复制粘贴,释放到图层等,就可轻松完成套色剪纸、立体剪纸等设计工作,再由传统手艺人剪制出成品。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们修改设计稿的时间。

为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传统剪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设计、广告包装、服装设计等领域。通过对剪纸传统纹样图形和民族元素的提炼,传统剪纸以其在各阶段历史中表达的不同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文化,体现着现代设计领域的装饰性视觉美感。剪纸不只以手工剪制作品的传统形式出现,也被人们通过高科技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对于传统剪纸的保护和传承更加迫在眉睫。为了切实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剪纸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法律基础。要在保护传统手工剪纸技艺的同时,发展现代化剪纸技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剪纸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其次,通过政府层面积极开展与剪纸传承相关的各种活动项目。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更好地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很多学校开始改变教育观念,将剪纸艺术引入校本课程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学生从小了解剪纸艺术,掌握一些相对简单且常见的剪纸技艺和表现方式。用“非遗进校园”的形式推广普及非遗剪纸项目,传承剪纸文化和技艺。不可否认,其在改变人们思想、普及文化方面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很多还停留在直观的理解阶段。“非遗进校园”常因剪纸课时偏少、多为碎片时间,以欣赏体验课形式出现,剪纸教育师资有限,剪纸手艺人虽掌握手艺但并不擅长教学等问题,其推动作用还比较有限。所以,要以剪纸教学作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积极开发学校特色,开展个性化教育,聘请非遗传承人或民间剪纸手艺人为学校顾问,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非遗的相关培训,注重融合手艺人和教师两个不同角色,注重对非遗教师的培养。还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剪纸启蒙教育,非遗传承绝非把学生培养成匠人,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审美。鼓励成立剪纸兴趣社团、研习小组,将剪纸列入教材,将剪纸课程列为学生必修课程,将课程融合,研发动态非遗剪纸课程,使剪纸艺术真正走进课堂,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进来,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剪纸文化,掌握技能,感受民族文化魅力。这为学校课程的开发无疑也注入一股新鲜血液,通过学校课程传承发展剪纸艺术,实现非遗剪纸代代相传,让民族文化和历史“活下来、走下去”。

此外,政府也鼓励个人和组织机构积极参与剪纸保护与传承工作,如开展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开设非遗博物馆、非遗技艺体验馆、大师传承班、青少年非遗教育基地,鼓励建立文化名城等,并予以资金扶持、给予资源便利。开发剪纸资源,帮助更多人了解剪纸历史、制作工艺、风格特征等,通过学习和体验,亲身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走进农村,学习、参观原生态的民间剪纸艺术,结合民间习俗、时事热点举办剪纸艺术展,开展国内外剪纸学术交流,为剪纸的推广提供更多机会。

四、对非遗剪纸传承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高度认识剪纸文化的传播意义,深入研究剪纸文化的精髓,归纳、整理剪纸艺人优秀作品,对原创作品增强保护意识。

第二,引导企业投资,走进农村,参观、学习原生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开发农村剪纸市场,将剪纸作为礼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扩大游客对剪纸艺术的感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民间剪纸手艺人收入。

第三,注重专业性,正确传播、研习剪纸文化及技艺。加强35~60岁剪纸艺人的现代化教育,为此类技巧娴熟的人群创新发展提供便利。提高青少年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对于20岁左右,刚好处于承上启下阶段的年轻一代,做好长远规划。

第四,注意参与质量,避免流于形式。

第五,提高剪纸品牌意识,加大媒体宣传,提高宣传力度,鼓励剪纸手艺人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不仅要培养一大批的剪纸爱好者,而且要重点培育剪纸技艺传人,才能解决剪纸传承断层的突出问题。

五、结束语

总的來说,传统剪纸是传承历史悠久,富有创造性、民族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剪纸艺术的创作灵感是取之不竭的,它是融汇了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的艺术形式,并不只是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是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色、民族艺术特征,是体现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认知和价值观,表现手法丰富、内容多样,派系风格众多的艺术形式。要将剪纸中的优秀文化内容提炼出来,融入现代设计中,反思传统剪纸文化,探索剪纸题材,寻找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更多契合之处,利用科技手法创造与剪纸相关的产品及衍生品,使传统剪纸文化、技艺与时俱进。还可通过大数据的筛选精准地推荐给更多匹配的人群,使传统剪纸艺术紧跟现代化的步伐。要落实好政府对剪纸的各项扶持政策,避免形式主义。非遗教育是刚需,传播传承是必需。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使剪纸队伍发展壮大,把文化留住、把精神留住、把中国心留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真正做到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激发剪纸艺术旺盛的生命力,使其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

参考文献:

[1]鲁华.浅析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1):61-63.

[2]陈蓓蓓.论剪纸艺术在现代休闲时装设计中的运用[J].当代艺术,2012(2):7-8.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传承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