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芝颗粒联合三针三分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2-15 10:00于千尧山东省烟台茽和堂血管病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三分法三针针药

于千尧(山东省烟台茽和堂血管病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功能缺失[1]。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法,但从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在中风的治疗中显露突出效果。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痰浊、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治疗原则在于理气活血、祛湿化痰、祛瘀通络[2-3]。七芝颗粒和三针三分法作为中医药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的康复治疗中。七芝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多种天然药材组成,常用于中风康复期的治疗,具有滋补肝肾、益气补血的作用[4]。三针三分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常用于治疗中风等疾病,包括三个针刺穴位和三个刺激技法,具有疏通经络、平衡气血、恢复功能的作用[5]。现阶段,关于应用七芝颗粒联合三针三分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行中医联合治疗并评价疗效,以供临床参考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烟台茽和堂血管病中医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8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针药联合组、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各组均60例。针药联合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52-83岁,平均(73.12±4.15)岁;病程13-65d,平均(43.12±4.56)d。七芝颗粒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3-83岁,平均(72.89±4.21)岁;病程11-66d,平均(42.86±4.64)d。三针三分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2-85岁,平均(72.71±4.51)岁;病程10-66d,平均(43.19±4.61)d。三组患者对比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㖞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和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确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中风病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已经度过急性期,病程在14天-6个月以内,年龄≥40岁且≤70岁的患者;③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成分过敏者;④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精神病者。

1.4 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同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入院后进行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稳定斑块、吸氧、降压、控糖等基础治疗,再根据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案。(1)七芝颗粒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七芝颗粒(主要成分:山楂、三七、赭石、灵芝、决明子)10g,每日2次,早晚饭后30min开水冲服。(2)三针三分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三针三分法,隔日1次,“三针三分法”具体操作方法:①选穴。主穴:百会、人迎、涌泉。如有其他兼证则根据病情灵活选配相应穴位。②方法。每天定时针刺1次,7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d。一般轻症1-2个疗程,重症3个疗程。③手法。令患者取仰卧位,按涌泉、人迎、百会从下至上顺序进针,涌泉穴直刺1-2cm;人迎穴直刺2-3cm;百会穴向健侧后方斜刺,皮下进针3-4cm;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自下而上单个穴位捻针约1min(患者有酸、麻、热、胀感),不留针。针刺时,鼓励患者患侧肢体配合活动。(3)针药联合组:联合应用七芝颗粒与三针三分法,具体内容参照七芝颗粒组与三针三分法。

1.5 疗效及观察指标 三组经治疗21d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此外,记录两组不良事件情况。

1.5.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后三组均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进行症状评分。①阵发性晕眩:无,0分;轻微,1分;中度,2分;严重,3分。②偏身麻木、一次性瘫痪: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频繁,3分。③其他症状:健忘、呆滞、脉细、苔白等。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频繁,3分。

1.5.2 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疗效。临床痊愈: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证候积分降低46%-89%;有效:证候积分降低18%-45%;无效:证候积分降低<18%。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3 血流流速 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应用迈瑞DC-70S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

1.5.4 不良事件 分别于发病48h、7d、90d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过敏。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统计和分析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针药联合组低于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治疗后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药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芝颗粒组与三针三分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针药联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阵发性晕眩 偏身麻木 一次性瘫痪 其他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七芝颗粒组 60 1.92±0.411.31±0.28*# 1.98±0.431.33±0.25*# 2.04±0.461.36±0.28*# 2.12±0.511.42±0.42*#三针三分组 60 1.94±0.421.33±0.31*# 1.99±0.451.36±0.28*# 2.06±0.441.34±0.27*# 2.15±0.521.41±0.45*#针药联合组 60 1.96±0.41 0.85±0.12* 1.95±0.44 0.91±0.13* 2.04±0.42 0.84±0.17* 2.11±0.49 0.96±0.27*F 0.184 8.845 0.286 10.145 0.412 11.254 0.335 9.415 P 0.902 <0.001 0.812 <0.001 0.641 <0.001 0.711 <0.001

表2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三组血流流速指标比较 比较三组治疗前血流流速指标大小,各组间测定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均相比于治疗前提高,且针药联合组的指标高于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芝颗粒组与三针三分组治疗后的血流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流速指标比较(±s,cm/s)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流速指标比较(±s,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针药联合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双侧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 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流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七芝颗粒组 60 32.25±4.28 36.12±4.51*# 40.22±4.96 45.36±5.21*#三针三分组 60 31.74±4.19 36.84±4.48*# 40.62±5.02 46.21±5.18*#针药联合组 60 33.01±4.35 42.12±5.02* 39.75±5.13 52.81±5.48*F 1.125 8.845 1.025 9.125 P 0.241 <0.001 0.228 <0.001

2.4 不良事件 随访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七芝颗粒组发生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三针三分组治疗期间发生1例针灸不耐受、1例腹痛;针药联合组治疗期间发生1例恶心呕吐、1例针灸不耐受、1例头晕。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针药联合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3.33%、3.33%、5.00%。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病因病机包括血液瘀滞、气滞、阴虚、阳虚、气血不足等[8]。中风后,由于脑血管受损,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脑组织受损引起功能障碍。同时,由于脑神经的损伤,辅助功能和代偿能力下降,导致肌力、感觉、语言、平衡等功能受到影响[9]。中医对于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原则主要为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瘀滞[10]。对于有痰湿阻滞的患者采取祛痰化湿的方法清除其体内湿热痰浊的影响,在恢复期需要适当补益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康复能力[11]。七芝颗粒及三针三分法对于中风的治疗均有效,二者联合治疗往往起到协同配合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相关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药联合组经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比七芝颗粒组、三针三分组明显,此外,针药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比其他两组高。而七芝颗粒组与三针三分组的证候积分降低幅度,组间无显著差异,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无显著差异,提示采取七芝颗粒联合三针三分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对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为:应用七芝颗粒,其组成药物中山楂具有健脾消食、降血脂、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抗氧化等作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和消肿的作用;赭石是一种天然矿物,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收敛等功效;灵芝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血压、抗肿瘤等作用;决明子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12]。七芝颗粒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活血化瘀、保护神经细胞、抗氧化等多种方式来改善中风患者的症状,促进其康复[13]。三针三分法通过针刺、刮痧、艾灸等刺激方式,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促进脑血液循环和功能的恢复,并改善相关症状。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供血情况,有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中风患者常伴随颈肩部肌肉痉挛和僵硬,通过刺激百会穴与人迎穴等方式,可以缓解痉挛和僵硬程度,改善相关症状[14]。七芝颗粒联合三针三分法起到协同作用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是与脑部供血密切相关的血管,收缩期最大血流速(PSV)是一种通过超声多普勒测量动脉血流速度的指标,可以反映血管的通畅程度和血流状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均较治疗前增加,且针药联合组治疗后血流速度高于其他两组。表明七芝颗粒联合三针三分法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血流速度改善程度较单一治疗方案更佳,主要是七芝颗粒可以通过活血化瘀、保护神经细胞、抗氧化等作用,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恢复[15]。而三针三分法通过针刺、刮痧和艾灸等刺激方式,作用于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脑功能的恢复。联合使用七芝颗粒和三针三分法可以综合发挥它们的疗效,促进血流指标的改善[16]。研究结果显示,三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干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取七芝颗粒联合三针三分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三分法三针针药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三分法”教学浅析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试析高职物流教学中“三分法”教学模式的应用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
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