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12-15 10:00齐洪广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408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4期
关键词:痉挛肌力神经功能

齐洪广(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08)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循环发生障碍,脑血管发生急性堵塞,或者是因为脑血管破裂造成的脑梗死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症状为短暂肢体无力、单侧肢体无力麻木、口角㖞斜、言语不清、视线模糊及恶心呕吐,更有甚者发生肢体瘫痪或死亡[1]。由于脑卒中会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等造成损伤,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2]。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康复十分必要。临床上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状态,但其缺乏针对性,导致康复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程度[3]。核心力量这一概念源于国外对核心稳定性的研究,后将核心肌力训练运用于脊柱及腰椎等临床康复中,人体通过运动控制骨盆及躯干肌肉的稳定性,使力量产生、传递及控制达到最佳程度[4-5]。随着我国临床需求的快速增长,将此康复训练方式引进临床诊治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96例在本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卒中类型基本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6]中的诊断标准并确诊;②均为首次发病;③年龄50-80岁;④本研究上报至本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⑤临床资料完整;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神经系统性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④脑卒中急性发作者;⑤无法全程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调整患者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叮嘱患者每日记录康复训练日志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据此制定核心肌力训练计划,具体如下:①呼吸训练:患者进行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横向呼吸法,在吸气时胸腔扩张舒展,再进行腹部收缩完成呼气,10个为一组,每次两组;②双桥训练:采取辅助工具进行下双桥,患者应当将臀部保持收缩状态,并进行拍打,刺激臀部肌肉,根据呼吸节奏调整运动状态,呼气时做抬起动作,吸气时做落下动作,10个为一组,两组/次,患者在进行此项训练时应让家属陪同,帮助患者固定脚踝,避免发生危险;③单脚环绕式训练:患者根据肢体情况进行此项训练,患者家属进行协助训练,首先患者保持平卧姿势,然后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骨盆处进行固定,同时将患者大腿侧部托住,并进行以髋关节为中心的环绕,10次/组,1组/次;④坐姿转体训练:患者保持坐姿,维持平衡,并全程叮嘱患者保持直立状态,由康复护理人员进行辅助转体,患者转体时调整呼吸节奏,10次/组,两组/次;⑤脊椎前伸运动:患者坐在治疗床上,同时保证双腿伸直,两脚距离保证与肩膀同宽,膝盖保持微微弯曲,并将两只手臂尽可能地向前伸直,保持其与胸部持平状态,肩膀放松,让患者头、肩颈等部位降低,并让患者进行呼气吸气调整,10次/组,1组/次;⑥腰背肌肉强化训练:患者保持俯卧状态,将手臂及腿部尽量伸直并抬起,调整呼吸节奏,并进行1-3秒的背部、腰部等肌肉收缩,10次/组,1组/次;⑦侧撑训练:患者保持双脚并拢,通过腰部及腹部进行收缩运动,将患者身体支撑起来,并叮嘱患者进行核心部位收紧,10次/组,1组/次;⑧四肢跪地训练:患者保持四肢四点着地的姿势,将腹部收紧,背部保持水平状态,调整呼吸节奏,并按照呼吸节奏进行运动,当患者吸气时,将背部向上方弓起,呼气时则将腰部向下,10次/组,两组/次。整个训练过程必须有康复护理人员指导陪同,并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实时调整,整个核心肌力训练过程,患者需要根据训练内容调整呼吸。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7]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采取Fugl-Meye运动功能(FMA)[8]评分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站位、坐位及内收等17项,每项2分,总分3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②使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9]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坐下、站起等14项,每项4分,总分5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平衡功能越好;患者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10]评估,包括精神状态、心理健康、体能影响等八个维度,共36个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采取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11]对患者的痉挛状态进行评估,肌张力未增加,记为0级;肌张力轻度增加,患者受损处被动屈伸时,其关节活动范围末端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卡住的情况,记为1级;关节活动范围50.00%有阻力或出现卡住情况,记为2级;关节活动大部分肌张力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移动,记为3级;受累部分使用被动屈伸时发生僵直且无法动弹等情况,记为4级。④对两组患者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⑤以NIHSS评分为依据,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降低幅度在90%-100%记为显效;患者诊治后的NIHS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降低幅度在45%-89%记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45%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FMA评分对比 诊治前两组患者NIHSS、FMA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FMA评分对比

2.2 BBS、SF-36评分对比 诊治前两组患者BBS、SF-36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患者BBS、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BS、SF-36评分对比

2.3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对比 观察组患者痉挛评定量表分级0级、1级占比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痉挛评定量表分级3级、4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对比[n(%)]

2.4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25%)相对于对照组(39.58%)更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5 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7.92%)相对于对照组(75.00%)更高(P<0.05),见表6。

表6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脑部血管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以至于脑组织遭到损伤的疾病。脑卒中在中国致死疾病中排名第一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发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1%-3.20%,3个月病死率约为9.00%-9.60%,1年内病死率高达14.40%-15.40%[12]。近年来,脑卒中病发率仍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并有研究数据表明,脑卒中是我国公民因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5%-90%,出血性脑卒中仅占10%-25%。脑卒中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受损,身体产生痉挛,并且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3]。因此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临床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干预,虽然对患者临床康复具有一定效果,但缺乏针对性,从而使患者康复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程度[14]。核心肌力训练是由德国学者在1900年开发并普及的一种新型训练模式,人体通过运动控制骨盆及躯干肌肉的稳定性,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及控制达到最佳程度,加强患者核心肌肉耐力、柔韧性、力量,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及平衡功能[15]。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临床需要,核心肌力训练引入国内,并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当中,加强患者康复效果。

本研究表明,诊治前两组患者NIHSS、FMA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患者通常因脑部动脉血管破裂、出血造成脑部供血不足或神经损伤,患者脑细胞死亡导致梗死部位的脑组织管理的神经功能缺失,无法表现该功能。不同部位会造成不同的神经功能损伤,若管理运动功能的脑细胞死亡,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对患者脑部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无力、麻木、偏瘫,甚至发生肌肉萎缩、肢体无力,无法进行正常活动等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核心肌力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各个核心部位进行训练,同时调整呼吸,循序渐进并实时调整训练方案,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诊治前两组BBS、SF-36评分基本相同(P>0.05),诊治后观察组患者BBS、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痉挛评定量表分级0级、1级占比高于对照组,但3级、4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核心肌力训练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究其原因在于,观察组不仅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每日记录康复训练日志等常规护理干预,还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将腰-骨盆-髋关节整体性作为训练的关键,患者通过训练对核心肌力进行有效加强,为其加强运动功能及灵活性提供支持。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受损,甚至使平衡功能受到影响,以及发生痉挛等状况,观察组患者通过双桥、单脚环绕、坐姿转体、脊椎前伸、腰背肌肉强化、侧撑及四肢跪地等多部位针对性训练,有效加强了平衡能力,改善痉挛症状,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25%)相对于对照组(39.58%)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97.92%)相对于对照组(75.00%)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桥、单脚环绕、坐姿转体等多种训练方式进行核心肌力训练,并通过呼吸训练调整呼吸节奏对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核心肌力训练,一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使患者痉挛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因此,核心肌力训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提倡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痉挛肌力神经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