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芳,林汉英,黄玉燕
(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99)
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临床上检查、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常用手段,具有直接、准确率高等优势,可为消化道疾病诊断提供精准有效的信息,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从而易使多数患者对此产生排斥心理,影响检查效果,尤其是对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更为明显[1]。现阶段,常规护理是临床对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常采用的干预方式,其虽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其遵医行为,但其在应用中护理内容缺乏针对性且简单,故使干预效果欠佳[2]。无缝隙护理属于一种新兴的干预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无缝隙干预措施(全方位、全程),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进而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临床常用于手术室、急诊科等患者的干预中。但目前关于无缝隙护理对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干预效果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缝隙护理对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方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我院收治的300例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消化道穿孔者;合并急性炎症(消化系统)者;无法沟通交流者;急性重症咽喉疾病者;伴有精神类疾病者;伴有严重疾病(心、肺等)者。纳入标准:初次无痛胃镜检查者;符合《消化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3]中的相关标准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级或Ⅱ级者;经临床相关检查符合无痛胃镜检查指征者;依从性良好者;意识清楚,思维清晰者等。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男84例、女66例,年龄20~67(46.15±7.58)岁;体质量指数(BMI)19~24(21.22±1.10);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2例,高中及以上88例。观察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20~68(46.15±7.58)岁;BMI 18~24(21.20±1.11);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3例,高中及以上8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实施,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的相关内容均进行详细了解,且于院内相关纸质文件上签字确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检查前,为患者讲解临床意义、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胃镜检查相关,包括检查前准备工作、检查过程中配合工作等),同时告知患者胃镜检查期间是无痛的、检查目的及安全性,缓解不良情绪(通过深呼吸),减轻其心理压力。②检查期间,患者出现异常或并发症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并予以处理(及时、相应),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③检查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查后)。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①检查前。由主治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等组成护理小组,其均具备工作经验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并进行规范化、统一的专业护理培训。小组成员职责划分明确,检查前,由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定期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胃镜检查方法、注意事项等),以便提高患者检查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为患者讲解麻醉相关知识(意义、注意事项等),进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告知患者以流食为主(检查后24 h进食);选取合理的禁食时间(检查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禁饮(检查前8 h)。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并加强护患间沟通、交流,进而有助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临床需求,并据此尽可能予以相应的满足,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疏导、放松心情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检查准备工作,包括医用品、仪器设备准备齐全等,同时需注意严密监测、记录患者检查时的各项生命体征。②检查中。患者进入检查室后,核实身份,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在等待检期间,掌握其临床相关资料后),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静脉麻醉,开始检查(待意识失去后);检查并消毒检查所用器材,调整患者体位,调节舒适的检查室环境(温度、湿度)。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工作(检查相关),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同时患者出现异常或并发症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并予以处理(及时、相应)。③检查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心率、血压等),并等待0.5 h,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情况,若无异常,则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①生理应激指标:干预前后,检测两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使用心电监护仪),使用鱼跃指夹血氧仪进行检测两组患者的脉搏。②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③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总分为0~10分,0~3分为不舒适、4~7分基本舒适、8~10分舒适,舒适度=舒适率+基本舒适率。④并发症:统计两组并发症(呕吐、呛咳、肌肉紧张、恶心)发生情况。⑤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量表Cornbach′s α为0.84,CVI为0.89,分为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舒适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舒适度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无痛胃镜检查是指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下应用胃镜进行检查消化道系统疾病的一种方式,具有有效、无痛、操作简便等优势,由于其在应用中易发生并发症、应激反应等,从而影响患者检查效果,因此,临床给予相应的干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目前,临床针对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多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但其在应用中多存在护理工作不到位、护患间沟通少等不足之处,使其依从性较低,影响护理及检测查工作效果,进而难以满足患者真实需求[7]。
无缝隙护理是以整体护理为基础,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干预期间更注重护理的全面性和全程性及患者的需求,通过实施无缝隙护理措施,加强医、护、患三者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并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无缝隙护理通过在检查前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并对其进行检查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更加深入的认识胃镜检查,帮助其克服焦虑、恐惧心理,做好心理与生理上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检查时调整患者体位,营造舒适的检查室环境,进而保障检查的有效性,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8]。此外,在检查期间护理人员不仅积极配合检查相关工作,还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可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或发生并发症情况,并予以及时相应的处理,进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舒适度、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干预中,应用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其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且安全性高,与林蚁环等[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无痛胃镜检查属于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且受多种因素(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仪器设备等)影响,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并表现为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紊乱,从而使得患者产生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10]。无缝隙护理主要是通过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胃镜检查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及麻醉的相关内容等),提高其检查认知水平,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检查顺利进行;同时加强检查前、待检期间与患者沟通交流,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减轻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生理、心理方面,无痛胃镜检查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压、脉搏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改善其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与李微[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改善其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中心单一等不足之处,基于此临床可纳入更多的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多中心的研究,进而为临床上初次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进行干预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