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下的护理模式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中的应用

2023-12-15 09:14杨晓莉范兰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3期
关键词:脱敏变应性鼻炎

杨晓莉,范兰英,肖 艳

(兴国县人民医院 江西 兴国 342400)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控制病情进展,可诱发哮喘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以脱敏治疗为主,通过定期注射递增剂量和浓度的过敏原,可增强机体对致敏原的耐受力,从而缓解症状,防止再次出现过敏反应[2]。但脱敏治疗的疗程较长,起效较慢,部分患者缺乏对疾病和脱敏治疗的相关认知,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形成不良行为,进而影响脱敏治疗效果[3]。行为转变理论下的护理模式通过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变患者不良行为,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4]。基于此,本研究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中开展行为转变理论下的护理模式,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治疗效果、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护能力、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6月1日~2023年1月31日接受脱敏治疗的11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5]者;②年龄18~60岁者;③正在接受脱敏治疗者;④知情同意,自愿签署同意书,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1个月后使用过除脱敏治疗外的治疗方法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重要脏器病变者;④合并严重精神疾病,交流、认知及沟通障碍者;⑤既往有鼻腔手术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4~59(41.85±6.15)岁;病程1~13(5.22±1.74)年;体质量指数(BMI)18~33(24.33±1.75);受教育程度:小学17例,中学26例,大学及以上12例。研究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6~57(41.41±6.44)岁;病程2~11(5.39±1.68)年;BMI 17~32(24.11±1.82);受教育程度:小学18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主要包括向患者讲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危害、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脱敏治疗的优势和注意事项、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并告知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鱼虾等食物。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行为转变理论下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成立由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及3名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构成的护理小组,其中护士长为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脱敏治疗护理相关知识及行为转变理论。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每名小组成员均掌握相关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②意识转变前阶段:该阶段大部分患者缺乏对疾病、脱敏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并不重视自身行为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且在短期内无改变自身行为的计划。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脱敏治疗情况、受教育程度、年龄等资料进行评估,为患者制订针对性及个性化教育措施,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幻灯片、短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疾病、脱敏治疗及护理等知识,进而提升患者认知程度。同时,了解掌握患者过敏原,清除导致患者过敏的相关物品,并定期打扫病房,保持环境干净舒适。③转变意识阶段:该阶段患者由于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已经可以认识到不良行为对脱敏治疗的影响,部分患者已经有意识改变部分不良行为。护理小组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健康教育内容,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和真实的想法,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邀请脱敏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告知患者可采取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进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引用脱敏治疗失败的病例使患者进行思考,指出治疗失败的原因,如接触宠物、食用刺激性食物、不更换被褥等,促使患者端正态度,转变这些不良行为。此外,鼓励家属参与本次护理工作,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鼓励,对患者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④准备阶段:该阶段患者已经逐渐进行行为转变,重视自身行为对脱敏治疗的重要性,但行为改变未形成规律。护理小组指导患者掌握舌下免疫治疗方法,进而提升自护能力。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嘱对尘土过敏的患者在打扫卫生或外出时戴好口罩,对花卉过敏的患者要避免与花卉接触,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勤更换、清洗、晾晒被褥,保持病房干净、通风,对食物过敏的患者禁止食用导致过敏的食物,对动物毛屑过敏的患者禁止接触动物。⑤行动阶段:该阶段患者行为转变比较稳定。护理小组建立健康微信群,邀请所有患者进入微信群,每天定时推送脱敏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及时在群内进行耐心讲解,拍摄相关操作视频发送至微信群内供患者学习。每周组织开展患者交流讨论会,患者间相互分享经验,护理小组对表现较好的患者进行鼓励和表扬。⑥巩固阶段:该阶段患者已转变不良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小组每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巩固已转变的行为。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干预前后采用鼻腔鼻窦结局-20量表(SNOT)进行评估,量表包含睡眠障碍、情感结局、鼻部症状及相关症状4个维度,对应满分为12分、18分、18分及12分,评分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差。②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好。③自护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评估,内部包括健康知识(17项测评项目)、自护技能(12项测评项目)、自护责任感(6项测评项目)、自我概念(8项测评项目)4个维度,采用0~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自护能力越强。④依从性: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8条目依从性Morisky依从性问卷进行评估,共8个测评条目,总分0~8分,其中7~8分为完全依从,5~6分为部分依从,0~4分为不依从,依从性为完全依从率与部分依从率之和,评估时间为干预3个月后。⑤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睡眠、眼部症状、鼻部症状等7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NOT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NOT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

2.5 两组干预前后RQLQ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RQL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主要是指机体与致敏原进行接触后,通过免疫球蛋白E的介导,并有相关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疾病。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和发作性喷嚏等为主,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6]。现阶段,变应性鼻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脱敏治疗较为常见,通过将过敏原提取物制剂反复与患者进行接触,可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药物使用量,疗效确切[7]。但脱敏治疗疗程较长,通常为2~3年,再加上患者缺乏相关认知,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8]。相关研究发现,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9]。然而常规干预不重视患者自身行为在脱敏治疗中的重要性,效果一般。

近年来,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被逐步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10]。该模式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而转变患者不良行为,提升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康复,改善预后[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NOT各维度评分、脱敏治疗知识、疾病知识、个人防护知识评分、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RQL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脱敏治疗效果,提高认知,改善自护能力,提升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行为转变理论下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强患者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等认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进而提升依从性。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由于脱敏治疗周期过长,怀疑治疗效果,甚至过早放弃治疗。而行为转变理论下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可有效提升护患关系,缓解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掌握舌下免疫治疗方法,可有效纠正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有助于转变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该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干预方案,将知识转化为康复信念,有利于提升依从性。此外,通过嘱患者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脱敏变应性鼻炎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过敏体质与脱敏治疗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让青春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