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花,吴建青,王媛媛,陈高飞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为准确判断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冠状动脉CTA(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为一种重要的非创伤性影像技术[1]。然而,由于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时易产生负性情绪,一方面患者无法明确检查过程和遇到的情况而感到焦虑、紧张及恐惧不安,另一方面医疗人员可能未能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或者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加之医院令人紧张的环境增加了患者的不确定感,可影响检查的成功率及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心理护理通过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和疑虑,帮助其应对检查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并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提高检查配合度[2]。同时,心理护理还创造了更加温馨和支持性的医疗环境,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流程化沟通模式一方面通过明确的步骤和指导,帮助医疗人员与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与患者的积极互动,倾听患者的情感表达,并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信心和合作意愿,从而改善检查效果[3]。然而,目前常规医院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还未成熟,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1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心绞痛、心律失常、胸闷等症状者;②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者;④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患有其他严重肝肾疾病者;③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④中途自愿退出者;⑤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0~73(58.96±4.56)岁;职业:干部6例,工人25例,农民24例;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大专以下47例。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52~72(59.71±4.61)岁;职业:干部7例,工人25例,农民23例;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6例,大专以下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4]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后,登记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史、过敏史及当前的身体状况。CTA检查前,要求患者脱去金属物品,在手臂或手背注射静脉造影剂,引导患者躺在检查床上,调整检查床的位置和角度,确保最佳的图像质量,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检查完成后带患者回准备区域,监测其身体状况确保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预检查准备阶段: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存在疑虑或不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流程、所需时间及不适感,且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向患者强调检查的重要性及如何为检查做好准备,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以保证CTA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检查成功率。②检查过程中:在每个步骤开始前,简要描述即将发生的事情,以帮助患者了解目前情况,提醒患者保持平静和深呼吸,减轻紧张情绪。在需要患者采取特定姿势或动作时,给予明确指导,确保患者清楚了解应该如何配合检查。③倾听和回应:采用谈话疗法,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次数,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问题或担忧,并倾听其表达。对于患者的问题,提供准确地解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提高其CTA检查认知度。通过共鸣和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到自己在安全、理解和被关心的环境中。④结束阶段:在检查结束后,简要总结整个过程,向患者说明已经完成了CTA检查,并说明获得检查结果大致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焦虑。鼓励患者提出任何后续问题,确保他们在离开时没有未解决的疑虑。⑤后续跟进:在检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面对面的方式与患者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回答可能出现的后续问题,同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患者在检查后的恢复过程中得到关怀。
1.3 观察指标 ①冠状动脉检查CTA成功率:严格统计两组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情况。②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5]、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况,其中SDS评分>53分表示患者出现抑郁,SAS评分>50分表示患者出现焦虑,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Cronbach′s α分别为0.857和0.869,信效度良好。③认知水平:采用科室自制《冠状动脉CTA检查认知水平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认知情况,该问卷共包含4个方面,每个方面10分,分值与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认知水平呈正比。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96,信效度良好。④检查依从性:采用科室自制《冠状动脉CTA检查依从性调查问卷》累计最高分值为100分,其中,完全依从>90分,部分依从60~90分,不依从<60分。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冠状动脉CTA检查认知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冠状动脉CTA检查认知水平比较(分,
2.4 两组检查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检查依从性比较[例(%)]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而冠状动脉CTA检查已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和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非侵入性工具[7]。然而,对心脏病患者而言,冠状动脉CTA检查可能带来负性情绪和应激反应。这些负性情绪影响检查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整体体验,故良好的护理模式是当前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重点和难点。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应用变得尤为重要。流程化沟通模式是一种在医疗环境中应用的有效沟通方法,旨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医疗结果[8]。该模式注重在医疗过程中系统性地应用特定的步骤和技巧来进行沟通。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患者对该项检查的认知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有效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心理护理是一种通过提供支持和指导来帮助人们处理情绪困扰、应对压力及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9]。心理护理旨在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其目标是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应对能力、改善自我认知和调节情绪,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通过提供信息、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倾听和情感支持等技巧,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并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本研究将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应用于心脏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可改善患者在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的良好心理状态和整体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心脏病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分析原因:在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中采用谈话疗法,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次数,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使其更放松和舒适地完成检查,同时,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关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检查风险,从而增加合作度和满意度,提高检查成功率[10]。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能缓解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焦虑、抑郁情绪。具体原因:通过流程化沟通模式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提供情绪支持和情感倾听,积极关注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向患者提供关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详细信息,以及回答患者可能出现的疑虑和困惑,以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抑郁感,明确检查过程和目的,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冠状动脉CTA检查各项指标认知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可提高心脏病患者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认知度。主要原因在于:在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患者的问题,提供准确、简明扼要的解答,使患者能够理解,另外,医护人员还通过使用视频+图像的形式,说明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原理和过程,通过视觉和实际演示,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检查的步骤和操作,提高其CTA检查认知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依从性更高。分析原因: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清晰明了的指导,告知需要如何准备、执行和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并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绪支持、教授应对技巧等方式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当患者情绪稳定时,积极配合并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完成检查[13]。
综上所述,流程化沟通模式下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冠脉CTA检查的认知水平,提高检查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是本研究还存有样本量较小等不足之处,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建议适量增加样本数,以获得更有效的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