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保健,黄海明,林周美
(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 江西 赣州 342400)
乳腺癌的本质是恶性肿瘤,病变细胞多来自乳腺上皮组织。有研究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于世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1]。目前,乳腺癌的主要疗法是以外科手术后进行化学治疗,可以杀灭看不见的微转移扩散病灶,降低复发或转移扩散,提高治愈率,延长其生存期[2]。但化学治疗所使用的药物,除杀灭肿瘤细胞外,不仅对患者的肠胃造成刺激性,出现恶心以及呕吐的症状,而且还会对正常的细胞、组织产生损伤,从而引起疼痛感[3]。临床为缓解不良症状,常规干预主要包含合理饮食、健康教育以及在化疗前30 min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等,可缓解其胃肠道不适,但对症状改善有限,且缓解效果个体差异大。中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邪气在胃、胃失和降、气反上逆引起,肝气郁结,肝郁犯胃、肝脾不调,导致患者呕吐发生,或加重其化疗不良反应[4]。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起到干预或治疗效果。止呕方穴位贴敷是将中药药饼贴敷于特定穴位,进行刺激穴位,以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的方法。本研究将上述两种方法应用于乳腺化疗患者中,观察对恶心呕吐的预防或改善情况,并探讨对其心理、疼痛、生活质量等多维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9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检查符合《乳腺癌临床病理学》[5]中诊断标准者;②男女不限,年龄>18岁者;③意识清楚者;④化疗依从性较好,临床资料详实者。排除标准:①心理障碍和情感表达障碍者;②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③病情不稳定或生存期<6个月者;④合并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3例、女18例,年龄25~45(30.64±2.75)岁;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3例;术前化疗14例、术后化疗7例;受教育年限7~15(10.69±2.15)年。观察组男4例、女17例,年龄23~44(30.72±2.68)岁;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5例,Ⅲ期6例,Ⅳ期4例;术前化疗11例、术后化疗10例;受教育年限6~14(10.58±2.2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患者的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寻找健康责任,找出康复动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为其讲解乳腺癌化疗及不良反应等知识;监测患者心理调适结果,协助患者制订下次目标;引导患者积极主动寻求信息知识,如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医保政策等,鼓励亲属陪伴、安慰,同伴支持等;还可鼓励患者总结这段时间感知的成长,并分享成长对康复的益处。因患者需进行化疗,某些药物会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这种影响大部分是暂时的,治疗结束后便会消失。恶心呕吐时,身体会失去大量的水分,故需要给予充足的水分,以防脱水,同时可以选择低脂、低盐、低刺激性的饮食,如米汤、面条、水果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耳穴压豆法: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随后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或砭石珠给予耳朵上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一般用广谱穴(神门、肾、贲门、十二指肠、枕)口、食道、胃、脾、皮质下、肝等穴位加减法治疗,进行穴位按压,每天按压3~4次,每豆按压1 min左右,进行局部耳穴的刺激,耳穴压豆每3 d一换。②止呕方穴位贴敷法:将中药进行研磨,再加水调成糊状,用无纺胶布空白贴制成中药贴敷贴。在行化疗前0.5 h,用敷贴贴在神阙、中脘、下脘、内关、足三里等,进行按压1 min,作用2 h,根据患者的化疗时间,中途可以追加贴敷。两组均干预护理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恶心呕吐:采用恶心呕吐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LIE)[6]评估化疗期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程度,标准如下,0级,轻微恶性,偶尔呕吐且不能持续;1级,明显恶心,持续呕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级,明显恶心,呕吐频繁且影响日常生活;3级,极度恶心持续呕吐且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身体问题;4级,危及生命,伴有严重的呕吐和其他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②体重指标:对比干预前后患者体重、腹部皮褶厚度变化,并进行分级评价,Ⅰ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0.4 cm;Ⅱ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 cm;Ⅲ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表(NRS)[7]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0~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9分为极度疼痛。④焦虑: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患者化疗后的焦虑情绪。该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焦虑。⑤生命质量: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9]测量两组生命质量,该量表包括35个项目,该表总分为144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⑥护理满意度:根据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所制总分为100分的调查表,81~100分为非常满意,41~80分为基本满意,26~40分为不太满意,0~25分为非常不满意,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2.1 两组恶心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恶心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呕吐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呕吐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体重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体重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NRS、SA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NRS、SA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干预前后FACT-B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FACT-B评分比较(分,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化疗是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之一,乳腺癌化疗分为术后辅助化疗和作为中晚期治疗手段的解救化疗,具有降低患者复发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命,治愈乳腺癌等作用。化疗会对胃、免疫功能和骨髓有副作用,常见的症状有脱发、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等,也是导致很多患者抗拒化疗的主要原因。现代研究表明,耳穴是分布于耳郭上的腧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贴敷可使药物渗透皮肤,从而提高药物的药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可有效减轻和减轻乳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分析原因:耳穴压豆法可刺激相关局部神经及中枢神经,具有调中焦、健脾胃、理气降逆的作用,神门具有镇静、安神、止吐作用,肝能调理情志,畅达气机,调和气血,起到补益气血、镇静安神、降逆止吐的功效,最终达到调理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穴位贴敷通过局部刺激神阙、中脘、下脘、内关、足三里调节脾、胃两经,本研究中穴位贴敷所用止呕方,方中法夏、吴茱萸、肉桂可协同发挥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通过贴敷干预,其药力通过穴位肌肤直达经脉而发挥调理气血、降逆止呕的作用[10]。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法夏富含多种氨基酸,调节肠胃功能和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11];吴茱萸含有生物碱、挥发油等有效活性成分而具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12];肉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以及抑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13]。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中,肿瘤本身以及化疗药物可导致列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症状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和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并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14]。有研究发现,体重下降患者比体重稳定的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化疗反应率降低、体能状态评分下降,所以体重下降或体重过低均不利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重下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表明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有助于控制乳腺癌化疗患者体重过快下降,原因在于观察组恶心呕吐情况更轻,发生率更低。干预后,观察组NR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可缓解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身体疼痛和心理焦虑。分析在于:耳穴刺激可通过刺激耳穴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迷走神经的功能,从而影响大脑皮层,改善疼痛的感知和传导;穴位贴敷可以通过经络、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吸收的双重作用,提升免疫力[16]。干预后,两组FACT-B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因为: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对后续乳腺癌的化疗计划创造了条件,减轻化疗中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有利于化疗过程的推进,提高其生命质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主要与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程度、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生命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对耳穴压豆法联合止呕方穴位贴敷法,可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疼痛程度,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