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锋 刘洋 赵盼
【摘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任务。作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在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体育强国等方面闪烁着时代光辉。在厘清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价值呈现基础上,以传播符号学为理论方法,从符号生成、符号接收与符号控制三个维度探索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从而让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
【关键词】时代价值;中华体育精神;传播符号学;对外传播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分支,是我国体育工作者在长期体育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弘扬中华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更是推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国体育事业奏响了时代强音。北京冬奥会上,中华体育健儿闪耀赛场,用行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用实力展现了中国形象,用品德讲述了中国故事。新时代传播中华体育精神,需要重视其对外传播价值,分析对外传播策略,努力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一、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一)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领域
“讲故事是对外传播的最佳方式。”[1]新时代的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励志典型,其中蕴含着行胜于言的事实、打动人心的案例、有血有肉的形象、汹涌澎湃的情感、深刻透彻的道理,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令人尊敬、可亲可感的故事素材。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需要挖掘好、讲述好这些接地气、有温度、感人心的体育故事,生动展现文明进步、开放包容、创新创造、发展繁荣的新时代中华形象。
(二)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其内涵不仅世代相传,更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闪烁时代光辉。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背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指明方向。中华体育精神所强调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正是体育运动的核心理念,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至关重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寻求人类的共同利益价值,共享环境资源和发展机会,强调以合作共赢的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携手共建和平世界。可见,中华体育精神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间具有契合性的理论基础、同一性的价值准则和一致性的目标指向[2]。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不但有利于人类达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共识,还有利于世界营造开放包容、共同繁荣的局面,甚至有利于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共生的环境[3],从而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适宜的文化土壤。
(三)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4]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建设体育强国指明了方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到2035年,“體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发扬”[5]。这不仅为建设体育强国绘制了宏伟蓝图,也为传播中华体育精神提出了战略任务,更深刻阐释了建设体育强国与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之间的关系。
二、传播符号学概述
传播符号学是当前学界将传播学和符号学有效结合之后产生的新型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视域,它“将传播学引入符号学,进而揭示出符号学的世界观如何体现在传播现象之中”[6],为新闻传播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传播符号学将“符号、符号化、元语言、文本”等符号学基本原理引入大众传播当中,为我们研究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顾前人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上,大多聚焦于新闻传播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等单一领域,同质化程度较高,未能做到跨越学科边界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研究视野。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研究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显然具备了较为新颖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和视域融合特色。
三、传播符号学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策略
(一)符号生成:打造中国特色传播符号
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既是主体间沟通与交流的精神交往行为,也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精神内涵即符号所指,而能指则是由多元的表达形式构成,这些符号共同建构了精神符号系统。苏姗·朗格把人类的传播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7]。
在体育事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体育工作者凝练出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语言符号”。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体育精神也随之变迁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体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探索生动形象的“语言符号”,更好地传递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如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发出的时代强音——“一起向未来”等。在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除了语言符号以外,还需要共通的非语言符号,如动作、文化、人物、图形等。在某些情境中,非语言符号甚至比语言符号能更加有效地引发受众爱憎分明的态度和喜怒哀乐的情绪。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标志性“动作符号”。在国际赛场之上,运动员通过形体表达形成的“动作符号”,优美的形态展现着优秀的精神风貌,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华体育精神,如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中国运动员命名的高难体操动作——“程菲跳”等。这些标志性动作既是体操运动的身体表达,也可以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象征符号。
第二,探索多元性“文化符号”。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传奇故事,得到国内外对“女排精神”的极大认同,成功塑造了“女排精神”这一本土化符号,成为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优秀样板。中国乒乓健儿凭借其强势的赛场表现,始终是中国体育一面耀眼的旗帜;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一朝赛场夺冠,举国随之欢腾。但与“女排精神”相比,“乒乓精神”“女足精神”等符号的传播力仍有待提高。
第三,塑造榜样性“人物符号”。从中国奥运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到李宁、邓亚萍和刘国梁等国家健将,再到后来的刘翔、姚明和李娜等新世纪运动员,他们既是和平年代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就媒体而言,应积极弘扬体育明星的“正能量”媒介形象;就运动员而言,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利用其在国内外的强大号召力,承担起带动全民健身的榜样作用。
第四,打造标识性“图形符号”。作为隐喻范畴的“图形符号”具有形象性和指向性,容易引导大众将其与相关事物联系起来,是助力世人领略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法宝。以“冰墩墩”“雪容融”为代表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是冰雪运动和中国文化符号、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的完美融合,更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往来的符号载体。
(二)符号接收:强化符号接收者的认可
在传播符号学体系中,传播主体具有多元性,但符号意义的最终形成取决于符号接收者。对于本文而言,即要强化中华体育精神符号接收者的认可和理解,具体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搭建平臺,深入理解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播中需要强调其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以帮助符号受众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为充分展示中华体育精神的独特优势与价值,让世界人民真正体悟中华文化的内在品质,赢得国外民众的认同,我们应致力于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本着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打造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的、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品牌。虽然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孔子学院、“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但我们仍缺乏传播中华体育精神的专业国际平台。国际平台应包括让国外受众感受中华体育精神符号象征的各种物质载体,如体育名人标识、体育作品、体育公园、体育博物馆、赛事吉祥物等。主题平台不仅是诠释中华体育精神的窗口,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奋进历程的生动缩影。传播体育精神,在充分利用好平台资源的同时,还要做好平台的讲解和服务工作,将符号与体育精神的内涵相联系,强化符号解读,真正将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巧妙处理语境问题,规避“文化折扣”。在高语境文化下,应着重突出人类共同价值,拉近国家间距离,减少文化隔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映射。这一系列文化符号,既是双方共同的话语基础,也是双方情感共鸣的前提。因此,深度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在地价值,积极传达连接人类情感的共同体验,着重突出中华体育精神的优秀特质,有利于激发国外受众了解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实现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的调适,有效减少编码/解码过程中的文化损失、规避“文化折扣”,从而有利于帮助海外受众对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第三,采用多元化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应选择多种传播渠道,让更多的海外受众了解中华体育精神。除了传统媒体渠道外,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渠道,扩大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中华体育精神的官方账号,发布中华体育精神的相关内容;开设在线教育课程,积极与粉丝交流互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历史,提高他们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此外,体育赛事活动也是宣传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组织群众观看体育赛事活动,让体育运动深入到群众当中,借此展现中华体育精神的风采魅力,增强其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三)符号控制:发挥符号规则的权力
符号文本意义的建构依赖于符码和元语言的共同作用,在其传播过程中,符码掌控文本意义,元语言则是文本意义生成的文化语境,两者统称为文本表意的“符号规则”[8]。在社会传播中,符号规则具有支配性权力:对处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个体来说,符号规则是他们的行为指南;对社会文化系统来说,符号规则能够维持系统秩序和传统,确保文化传承与传播。我们可以根据社会文化的符号规则对传播文本进行意义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编码”功能,有效发挥符号规则的支配性权力,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发挥体育明星的传播力。体育明星是中华体育精神重要的实践主体。姚明自2002年以“选秀状元”的身份进入NBA以来,作为享誉海外的NBA名人堂成员,他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出众的赛场表现,俘获了无数粉丝,成功打开了一扇影响西方观众的窗,在国际上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使很多西方人消除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与之类似的还有李宁、邓亚萍、郎平、李娜等世界知名的体育明星,他们的风度仪态、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世界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和精神价值。因此,对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明星,要深挖其赛场内外的杰出成就、人格气质和精神内涵,重视其强大的传播力量,塑造其积极的媒介形象,以具象的方式表达抽象的中华体育精神,以具体的活动表现使之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代表。
第二,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支配力。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蕴含着“团结协作”这一中华体育精神特质,代表着“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我们可以将“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载体,生成具有传统文化厚度的传播文本,从而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要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力。意见领袖包括体育专家、体育官员、海外知名运动员、海外留学人员及海外华侨等人士。他们所传播的高可信度信息,有助于拉近文本信息与受众的距离,更加有效地将中华体育精神传递给国外受众,能够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从而增强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力。
四、结语
进入新时代,对外传播中华体育精神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传播符号学作为传播学与符号学融合之后的新方法,能够为中华体育精神的持续对外传播提供极佳的理论工具和传播渠道。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推进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构建立体化的传播格局,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阐释好中国特色。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890033);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2FTY0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吴献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J].中国出版,2019(12):3-7.
[2]罗晓婷.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4):402-408.
[3]朱雄,徐伟宏.关联、价值与路径: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1(10):162-168.
[4]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 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人民日报,2017-08-28.
[5]新华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J].中国民族,2019(9):29.
[6]张骋.“符号传播学”与“传播符号学”:一对不能相互替代的术语[J].符号与传媒,2017(1):56-65.
[7]苏姗·朗格.情感与符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89.
[8]冯月季.传播符号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97.
作者简介:王康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崇左〓532200);刘洋,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保定〓071002);赵盼(通讯作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研究员(崇左〓532200)。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