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曼 李晶晶 贾雪松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被充分推广和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是推动行业进步和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量。从当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各项创新与改革举措也在紧跟时代发展节奏,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来培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文章将立足新工科教育背景,就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新工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创新
一、新工科背景阐述
“新工科”这一词汇在近几年,尤其是报考季、就业季出现频率非常之高,关于新工科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开始是在2017年2月18日,当时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新工科便是在这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新工科,简而言之,其指的是先进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些技术的综合体,从某种角度来分析,新工科不仅强调创新,其也包含着对传统领域的改造与升级。目前,新工科主要针对的是新兴产业专业类型,核心内容集中在互联网和工业智能方面,所涉及主要工科专业有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工科要求高校相关专业要转变人才培育方向,以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模式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主。
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特征
(一)专业知识更新发展速度快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各类新兴技术已经缺乏成熟和完善,学生学习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也需要向精深化方向发展,即要深入去学习和了解该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合理引导学生主动且有意识地汲取通信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利用多媒体手段学习前沿技术与理论。
(二)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所涉及和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其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占比相对比较均衡。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诸多专业领域内的概念名词,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备转化与应用。在实践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性专业技能,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和快速掌握的技能内容,这时便需要由课程教师给予专业指导,要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和钻研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与毅力,使其自主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最终培育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三、新工科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不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育要求
深入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时间里,专业课程教师还是在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来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以及所教授的内容都存在着相对传统陈旧而且比较刻板的缺点。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当中,整体课堂氛围也相对压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很难得到激发和活动,这显然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对移动通信技术專业人才培育的高度要求。
(二)实践教学占比较低,无法满足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技能学习需求
通过了解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以实验教学为主,并且暴露出很多问题:1. 当今社会移动通信技术设备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各种新技术、新器件、新设备不断出现和被广泛应用,但是很多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所使用到的具体设备还是停留在了原来的层次,即使有跟随热门方向和趋势来购进一些新的实验设备,但是实验设备数量非常有限,基本上都是被教师做演示使用,学生很难接触和实际应用到这些新的实验设备。如此,学生难以接触实际的操作设备,其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实践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的手段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滞后于当前移动通信行业技术需求。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比较固定的,而且每一次的实验或者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有限,无法保证与时俱进,即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这一刻便已经落后了,这必然会影响该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与未来就业,学生主动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培养效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创新创业教育遭到忽视,不符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新要求
在新工科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的一项核心内容便是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但从当前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实际教学工作来看,其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育并未给予该有的关注和重视,即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虽然包含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二者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关系,并无过多的交叉和联系,融合度也不是很高。
2.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基本上都是有专业课程教师来同时兼任的,作为专业课程教师,其会习惯性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课程教学上面,加之教师自身也普遍缺乏对创新创业的研究,所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3. 欠缺合适的激励或者奖励机制,目前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成绩或者学分与创新创业学习是割裂存在的,比如学生参与一些创新创业类项目所获得的奖项并未得到该有的关注和奖励,也未能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成绩和学分获取产生帮助。如果高校可以设置与此相关的激励或者奖励机制,其必然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可激发起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
4. 现阶段很多高校鉴于自身实力的局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并未享受到充足的学习资源,很多情况下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可选择空间很小,而且只有少部分教师和学生可以享受和利用到,大部分学生是无法接受针对性训练的。
(四)校企合作不充分,存在短暂性、表现性、形式化等问题
1. 校企在人才共育方面并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识,现实中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二者之间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育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符合现实社会中企业的用人标准,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无形中造成了障碍,学生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去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2.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需求越来越大,彼此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针对每一次的合作,其都存在短暂性或者一次性的特征,即在每一次合作完成之后,双方又各自回到原来的轨道,互不干扰,学生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虽然学习到了一些技能,也获得了切实的感受和体会,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流失掉,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并不大。
四、新工科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育人模式创新与改进策略
(一)建設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力度
对学习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和方式。高校在创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要立足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建设或者进一步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力度,侧重训练和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下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鉴于新工科背景的发展要求,建议高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创新和优化人才培育模式时一定要充分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与新方向,积极主动深入社会,精准了解和掌控行业发展新动态,再行设计和优化具体实践教学的内容,以行为为导向,保证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效果的理想性。
(二)多渠道全方位开展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人才培育目标
在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要更具针对性,高校培育出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主要是服务于通信终端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维修等领域,服务范畴相对集中。但近些年伴随着各个行业的持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与社会各个行业的联系紧密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可就业范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实际就业岗位群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高校在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到这一点,要秉持全方位、多渠道的调研原则和理念,组织开展全面调查和研究,多了解各方主体的想法,就多方意见进行深入研讨,再行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新的发展方向,并明确清楚人才培育的目标,确保其培育出来的人才符合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教学要求,同时保证其具备步入社会现实工作岗位的基础条件和能力。
(三)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1. 如有必要,高校可专门成立针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培育创新改革工作责任小组,专门负责协调和处理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同时解决校企合作与课程构建两个方面的兼容工作;要勇敢打破传统理念与原有结构的束缚和局限,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的氛围和环境。
2. 高校要积极致力于改革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适时适当增添专业技能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可相应改革学分制考核模式,用学分来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优化创新技能培养流程,在开展具体合作项目之前要主动和合作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要建立起超前思维,为新技术的学习和引进预留出足够的时空条件,确保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当中。
4. 可构建专业数据库,将校企合作的每一次数据资源以及学生在每一次校企合作项目中的表现记录在册,以作研究资料和查考标准。
5. 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师资队伍进行多元设计,可尝试实行“校企双聘、理论实践双考核”机制,由学校专业课程教师负责理论知识和技能内容的讲授,再邀请企业中的优质人才来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讲授一些先进的专业技能和设备使用说明,或者由企业团队负责组织带领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以一种综合型师资力量来创造性开展育人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和改革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立足自身专业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充分考虑和衡量多方需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人才培育方案,切实保证人才培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杉,黄悦华,王凌云,等. IIP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23):8250-8259.
[2] 张莹.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信课程改革新思路——以《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3,19(08):83-85.
[3] 杨祺福,徐文思,贺江,等. 5G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农产品加工,2022(09):110-113.
[4] 温武,郭四稳,邓霞,等. 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大学教育,2021(07):195-198.
[5] 谢树京,王超,曾玖贞. 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1):94-96.
[6] 武扬. 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2,24(20):104-106.
[7] 荆山,王晓芳,刘鹍,等.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22(0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