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巨成
【摘 要】 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学科教育工作在积极探寻高质量教学模式,尤其面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传统物理教学方法很难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学科综合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渐渐走入现代教育事业中,带来了诸多改革契机,具有极大的教育应用价值,将其引入到物理学科教学工作中,必然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将围绕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展开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具体的应用原则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情境;虚拟实验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并为各科目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活力與动力,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内外教学之中的应用策略,也成了各科目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具有诸多繁杂且不易理解的知识点,使得教育工作急需,引入信息技术用以提高课上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唤醒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因此,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教学结合路径展开深入探讨,极为必要。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的产物,能够充分发挥声光电兼具的优势,将各项知识内容生动趣味且具象化呈现出来。将其引入物理学科的教育工作中,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让原本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内容转换,让原本无法有效吸收的物理内容渐渐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不再成为各种难点和痛点。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教育标准,以信息技术为创新和改革的途径,必然可以逐渐提高课上教学效率,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让无形的教学内容直观有趣,也将充分改善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打造更富有质量,更具有教学效率的物理课堂。
(二)丰富教学内容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育工作,有一大重要的应用价值,便是丰富教学内容。以往传统物理学科教学以物理教材为主,教学内容较为局限,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将互联网上丰富且高质量的教学元素引入,其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搜索课上教学的诸多素材用于填充和完善教育,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与此同时,物理教师还可将庞大的优质物理信息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具象地呈现出来,也就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物理内容展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走进物理学课之中,用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物理学科也可借助信息技术延伸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利用各类优质信息技术资源,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探索范围,实现全方面丰富教学内容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物理学科源于生活,因而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尤其要注重遵循生活化原则,本身初中阶段的学生群体面对物理学科存在极大的畏难心理,而且很容易对抽象且繁杂的物理知识点产生抵触情绪。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物理学科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时存在着极大的难关,如若教师的教育工作,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那么很难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高效传达给学生并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信息技术引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必须遵循生活化原则,将护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质教学价值,如通过创设生活化物理情境、设置生活化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从而让学生逐渐将物理知识内容转移至日常生活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正确认知日常之中的物理现象。如此一来,便能揭开物理学科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也将渐渐达成新时代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创新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学科中,需遵循创新性原则,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将信息技术作为创新和改革的切入点,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应用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还有待完善。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在积极探寻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但并没有真正将信息技术价值发挥和彰显出来,只是单纯停留于信息技术的表层层面,影响了整体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很难真正实现物理学科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升级。为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需遵循创新性原则,既要满足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真正让信息技术推动物理学科教育改革,加深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实现深度学习,实现再创造学习,为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培养核心素养做好保障。
(三)生本性原则
生本性原则是各学科教育必须遵循的一大原则之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自主探究学习,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不断完善各环节的教育方法,确保实现物理教育知识的高效衔接。这样一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将渐渐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另外,教师在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必须合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制造丰富的学习探索合作交流机会,进而唤醒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深度学习欲望,提升课上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物理学科的教育工作也必须加强融合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水平,不断探索各知识内容的相互融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最终培养该学科学习的各项综合能力,也为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夯实基础。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课前预习质量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往物理学科的教学之中,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的效率和质量并不乐观,这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尤为不利。而借助信息技术,可改变学生的预习路径及预习内容,让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易于理解,实现预习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带有一定目的进行课上物理学习。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物理知识也将变得生动且具象,让学生渐渐产生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课上教学更为顺畅,更有质量。
例如在“光的色散”相关知识点教学时,考虑到本知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便利用互联网提前搜索了教学素材,将重点教学内容梳理成思维导图,形成光的色散知识架构,随后再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制作成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并且,将微课视频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提前下载,观看微课视频之后,将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要素掌握,形成一些预习的疑问,从而有目的地开展课上学习活动。如此一来,便能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彰显出来,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
(二)贴近生活构建情境
物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且涉及诸多概念定理和公式,这些抽象性的内容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学生的理解水平,而將信息技术引入物理学科之中,便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声形光电化色多元素为一体的优势,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科情境,用以完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此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时,也应遵循生活化原则,尽量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关联,所创建的教学情境也应适当走进生活,动态呈现物理知识内容,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走进物理课堂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讲解“物态变化”知识内容时,为加强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掌握水平,教师便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提前准备好的物质变化视频。视频之中包含了多种物体状态变化的图片组合,如水置于冷冻室内凝结成冰,蜡烛点燃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等,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贴近生活的物理情境。教师还可适当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随后教师再正式开展课上教学内容,运用简单精练的语言向学生展示和分析物质的不同形态,并利用前期营造的物理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应物理现象。
(三)突破学科难点重点
物理学科具有诸多难点和重点,尤其初中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物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面对难题时,这种不足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新课改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尤其要积极探寻突破学科难点重点的高质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便给物理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借助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而转化成生动且具象的要素,保证学生合理理解和掌握。另外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物理学科的教育工作也可将一些抽象内容动态化呈现,加强学生的想象水平,也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电动机工作原理”知识点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而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向学生动态展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单纯依靠想象所能实现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为此教师便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了动态的电动机工作模拟视频。学生可通过观看 Flash动画具体了解到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形成深入理解成效,这样一来,原本抽象的知识点便能具象展现出来,有利于提高物理逻辑思维,突破了这项学科教学难点和重点。
(四)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上的拦路虎,如何突破这一学科教学障碍,加强课上教学质量,成为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教师实际操作为主,虽然部分物理实验能够较好地向学生展现,但不可否认,大型的物理实验往往很难全面实现课上教学演示,具有危险性的物理实验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质量。基于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体会虚拟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也可通过观看多种物理实验视频,进而加强实验过程的可观性和掌握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理”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应用了信息技术这项教学要素,将原本难以实时展现的小车运动过程,动态化呈现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相较于以往的实验操作而言,这种以多媒体视频为主的实验教学形式,还能加强实验内容的精准性,也能加深学生对每一个实验要点的掌握度。如此,借助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升该板块教学效率。
(五)加强课后作业巩固
课后作业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作业巩固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能形成完善的知识架构。以往的作业设置较为局限,学生在完成物理作业时仍然存在诸多难点,很难达到自我复习和巩固的成效。而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便可设置多种多样的物理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自行探索和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巩固目标。例如,教师在完成一阶段教学活动后,可适当从网络上搜索丰富的物理微课教学视频或其他优质教学素材,将其分享给学生,学生则可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和探索,加强对物理专题的复习进度和复习质量。与此同时,学生也可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学习素材,深入探讨和研究,与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知识的深入研究目标,加强知识的掌握度。足以说明,将信息技术融入于物理学科教学中,可全方位完善课上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做好自我总结反思,查漏补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寻信息技术的应用路径,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协作化、趣味化、生活情境化,进而全方位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成效,完成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哲.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3):183-186.
[2] 孙少辉. 从微能力点到融合点的思考与实践——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数字教育,2021,7(02):63-67.
[3] 张娣.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0(95):137-138.
[4] 谢洪雷. 人人通平台下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241-242.
[5] 李金辉.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0(5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