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亮 祁永军
随着“双减”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跟“双减”前相比只有量的减少没有质的提高,依旧存在创新少、分层难、评价缺等问题。而“双减”时代,道德与法治“多维作业链”的形成将助推教学,有助于优化作业体系,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乐做作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多维作业链”是指将作业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分成多个维度,通过不同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形成“多维作业链”。
诊作业的目的就是要优化学习,凸显学习重难点,调节学习指导策略,发挥诊学的效能。不同课型,诊学的重难点不一样,目标指向也不一样。
新授课上,学生通过诊作业,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之旅。教师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情,从而更准确地定位教学起点,制订教学策略,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如“凝聚法治共识”课前自主学习作业。(见表1)
表1
新授课,诊学重点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诊学作业设计要“少而精”,而通过表格罗列重难点的方法,可以简洁明了地达成新授课作业“少而精”的要求。如上述“凝聚法治共识”的课前作业中,通过表格让学生填写关键词,并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使作业内容重难点突出且简洁明了。
导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导学单”是细化学习任务、渗透学习方法的有效载体,是一张承载任务的“操作单”。下面的导学作业是我校王老师执教“认识自己”一课设计的。
★自己眼中的我:请用三个词语描述现在的自己。
★他人眼中的我:邀请父母、同学、朋友等对自己进行评价。
★未来更好的我:给自己的未来画像。
1.导作业指向整体
导作业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教与学成为统一整体,学生通过整体学习,不断思考、深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学后教”。
2.导作业帮助合作
“他人眼中的我”需要学生互相合作,写出对他人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互动的氛围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作业是链接教与学的纽带,通过巩固型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类巩固型作业。
1.感悟提升型——内化行动力
“法律保障生活”巩固型作业,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防止电信诈骗做一个普法宣传。(提示:可以是宣传语、广告词、漫画、歌曲、诗歌等)
通过感悟提升型作业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升华精神品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防止电信诈骗做一个普法宣传,把所学知识内化,明白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反诈骗的参与者,都是“战士”,同时进一步理解法律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2.你出我答型——驱动运用力
教师通过自主出题的形式将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归类,让学生完成,从中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整理,起到再次巩固的作用。
如法律复习课“法,就在身边”巩固型作业:
材料一:肖某智歪曲事实,诋毁、侮辱袁隆平院士,侵害英雄名誉、荣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小组合作:根据上述新闻事件,请你来命题。
命题要求:
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命题。(题型不限,判断、选择、非选择都可)
②命题数量2~3 个,注意题目的难度阶梯,同时给出题目分值及参考答案。
“我”出的考题:
结合材料一分析,肖某智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为什么?
根据材料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犯罪?
通过最新的新闻素材和命题角度、参考考点进行小组合作命题,使学生对考点有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知识点。通过组间点评、质疑增强竞争性,最终在互答、互评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做题、面向学困生的基础题、面向中等学生的挑战题,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要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例如,“依法履行义务”作业:
B 层作业: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A 层作业:观点碰撞
同学甲: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同学乙:我只愿意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
根据两位同学的观点思考并归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如何正确对待。
我校李老师在“依法履行义务”一课设计的分层作业注意了以下方面:
B 层作业:注重基础,全面扫盲
在B 层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或对简单社会现象的观察,学生只需从书本或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这一层的学生完成作业能大大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乐于做道德与法治作业。
A 层作业:难点攻克,方法指引
A 层学生,知识较为扎实,学习能力和习惯也较好,可以给他们设计更多拓展题型,让他们有宽广的思维。在上述作业设计中,与前面B 层相比,根据两位同学的观点思考并归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如何正确对待,作业设计变得更有难度,也更需要总结归纳能力。
课前、课中、课后作业的时间安排需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捕捉并利用教育时机能获得以少胜多的效果。作业时间的确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处理。
1.课前———见缝插针,做好铺垫
课前作业往往起到的是预学、熟悉内容的作用,为课堂的展开做好铺垫。课前作业的量往往不会很大,不需要学生花费很长时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让学生利用课前的各种空隙见缝插针地去完成。
如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业中,教师就是在课前3 分钟布置的,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完成预习作业,然后进入课堂。而在“认识自己”一课的预学作业中,教师提前一天布置,让学生去画自画像,更深入地认识自己。
2.课中——分秒必争,凸显重点
课堂中教学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在课堂中需要完成的作业必须分秒必争,高效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法不可违”课中作业:
案例探究:中学生王某,小时候因父母溺爱,经常顶撞父母。上学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不交作业,被学校记过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结识了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拿别人东西不还,后来因携带管制刀具、试图结伙斗殴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玩游戏,竟持械多次拦路抢劫,并致人死亡。最终被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①违法行为可以划分为哪些类?
②本案中当事人的行为,哪些是民事违法行为?哪些是行政违法行为?哪些是刑事违法行为?
如“法不可违”的课中作业,老师布置了案例探究题,设计的核心就聚焦在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违法行为有哪些,如何辨别三种不同的违法行为及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掌握重难点。
3.课后——去伪存真,适时适度
课后作业是作业设计和布置的重头戏,每一节课都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去巩固与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课后作业一定要精挑细选,教师一定要对课后作业做删减,留下精华,作业的量要适时适度。
在落实作业批改、反馈等方面的具体评价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将作业批改中发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进步榜促成长——钉钉群里来表杨
利用电子书包的作业数据对每周、每月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自动生成不同时间段内作业情况的进步榜。每周把统计表格在班级钉钉群进行公布,对作业进步大的学生给予表扬,能有效带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同时在班级群里家长们也能随时关注到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有利于家校间的有效互动。
2.优秀榜树典范——电子书包来呈现
教师要利用各种信息化平台,建立网上电子档案,对学生的作业、测评进行系统化编制,指导教学。教师在日常作业评价中常会用到电子书包优秀榜单,学生、家长每周都可以在电子书包上看到班级里哪些学生进入了优秀榜,树立典范的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数据、语音、点赞等方式评价,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达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功效。
1.数据在手——精准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书包、钉钉、新步伐等信息技术平台对每次作业做精准数据分析。在这些平台里会有学生每次作业的上交、订正情况,得分、错误率、知识点掌握情况,成绩趋势等精准分析数据。利用这些作业数据,我们可进行精准的指导。
2.巧用音频——因材施评
作业的评价,不应该只有一个简单的分数,更需要的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语音、微课等方式,对学生不同的作业进行点评和个性化讲解。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学会举一反三。
1.师生互评——指引更为有效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细致、有针对性的点评。
2.关联延评——能力更为提升
评价的更高层次是让学生通过作业评价反馈知识,融会贯通、关联延伸。
本文以一系列作业设计案例和笔者的思考展开研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班级的学困生来说,教师如何对他们的作业投入更多的关注点和时间,使他们能够尽快成长,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反馈,使之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这是笔者后续要继续研究和实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