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小娟,段欣玉,张 华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以及近视眼人群的逐渐低龄化,罹患视网膜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由视网膜疾病导致的视功能受损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1]。同时,随着手术设备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眼科玻璃体视网膜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格的玻璃体视网膜医生需要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终身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2]。目前,各类临床医师培训工作主要侧重于提升专业知识,除执行国家规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外,还包括任职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而运用师带徒模式在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3]。本文通过分析师带徒模式在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专科医师培训提供反馈信息及参考意见。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阶段在我院就职的19名专科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例,女性17例,年龄30~40岁,平均年龄(34.74±2.64)岁。本次研究符合医学研究伦理原则。
1.2 方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根据眼科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医师培养需要及学科建设实际情况,通过遴选培训师资、遴选培训学员、师资与学员双选的形式选拔出19对师资及学员,采用师带徒的形式,一名师资带教一名学员,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科培训,通过理论知识讲授、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的讲解、手术方式的选择、玻璃体切割手术模拟训练、手术示范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前由医学教育管理处组织学员进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理论知识考试,玻璃体切割手术模拟考核并发放问卷,全面了解学员情况。培训师资根据培训学员的具体情况,包括专科理论水平、已掌握的眼科手术方式等,制定培训目标一致的个性化培训计划并实施。培训周期内医学教育管理处每月对培训计划落实及进展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培训计划如期进行。培训结束后由医学教育管理处组织专家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理论知识考试,进行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技能考核、培训师资考核,并统计每名培训学员三级四级手术完成量。
1.3 观察指标:分析培训前后专科医师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术式的掌握情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级手术完成量、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四级手术完成量,并对三级手术占比,并对四级手术占比进行统计。
2.1 专科医师培训前后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理论知识、手术术式的掌握情况:专科医师培训前后对理论知识及手术术式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专科医师培训前后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理论知识、手术术式的掌握情况
2.2 专科医师培训前后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级、四级手术完成情况比较:培训前后专科医师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级手术、四级手术完成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专科医师培训前后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级、四级手术完成情况比较
2.3 培训前后专科医师完成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级、四级手术占比:培训前后专科医师完成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四级手术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专科医师完成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三级、四级手术占比[n(%)]
临床医师培训作为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历来备受各级医院的重视[4]。本文所采用的师带徒模式在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5]。大部分培训师资及学员较为认可本次专科培训的形式。有50%以上的培训学员认为培训内容较多,而80%的培训师资认为培训内容适中,这可能与培训师资的要求较高有关。对于培训形式,94.6%的培训学员认为合理,75%的培训师资认为合理,可能与培训师资和学员的出发点不一致有关。总而言之,开展师带徒模式可以达到高质量的培训效果,能够为更多医生提供手术机会,有助于技术医生的成长,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同时便于做好对医生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