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及其双簧管作品

2023-12-12 18:32汤骏功
剧影月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簧管变奏曲作曲家

汤骏功

本杰明.·布里顿是20世纪中期英国最重要的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他1913年12月22日生于萨福克洛斯托夫特,1976年12月4日殂于奥尔德堡,父亲是牙科医生,母亲是业余歌唱家。根据布里顿所处的年代,他应该属于现代作曲家,而事实上,他的音乐不属于任何流派,也不局限于某种风格如无调性、先锋派等。他的作品以本民族传统为基础,广泛采纳各种风格、技巧与手法,兼收并蓄,将其融化成自己的语言。布里顿的作品以抒情为主,有时略显简朴,虽然不像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那樣具有强烈的创作个性,但仍然富有新意,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

布里顿的音乐天赋早在童年就初露锋芒,5岁开始尝试作曲,11岁师从弗兰克.布里奇系统学习。布里奇对他的影响特别强烈而持久,因为布里奇是一位具有高度专业技术的作曲家,他并不是以理论上的先入之见来束缚布里顿那早熟的创造力,而是着重培养他的专业技术,从而使他的听觉更加敏锐发达、视野更加开阔。虽然布里顿很小也拜哈罗德.塞缪尔学习钢琴,但相比之下,他后来的作曲才华更为出众。布里顿于1930—1933年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他发现该学院的环境似乎不利于激励他的理想,音乐氛围也与他不投,当时他也很难为自己的作品找到演奏的机会。作为一个早熟的外省音乐天才,布里顿当时不仅得不到关注,而且评论界还对他的作品的特殊性质提出了批评。因此,布里顿想去维也纳投奔贝尔格为师,但皇家音乐学院又不同意,这使他十分沮丧,终于在1934年辍学。1935年,他为自己的才能找到了新出路,不仅为邮政总局监制的一些纪录片写配乐,同时也创作了一些重要的弦乐作品,其中以《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最为著名,这是布里顿1934年以“简易”交响曲崭露头角以来获得的一大成功,有人认为布里顿就是以这部作品跻身于优秀作曲家之列的。1939—1942年,布里顿赴美旅行,在美国发表了不少作品,同行的有英国男高音歌唱家皮尔斯爵士,此人对布里顿的音乐创作也有较大影响,布里顿许多歌剧中的人物与组歌都是为他设计的。他们两人过从甚密,合作达35年之久,因为这个,布里顿的音乐创作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转向以歌剧与声乐曲为主。

虽然布里顿以声乐作曲为主,但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器乐曲,其中,《幻想四重奏》1934年经国际现代音乐协会推荐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做演奏介绍,引起乐坛的注目,后来又在欧洲一些盛大演奏会上露面,使之名望陡增。布里顿一度把自己形容为“偶然音乐”作曲家,这也许是大不列颠式的“虚伪”,其实,他有着严格的艺术信条和准则。1964年,他在接受“阿本斯奖”时曾经声称:“我认为,几乎所有的作品在我的头脑中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通常有着明确的演奏指向,为特定的演奏家而创作,甚至连独奏作品都不例外。”就双簧管的这几首作品来看,他说得很实际,《幻想四重奏》为利昂.·古森斯;《两首昆虫小品》和《时间变奏曲》为西尔维亚·.斯潘塞;《六首奥维德之后的变形》为乔伊·鲍顿。除了《时间变奏曲》之外,其它三首作品的第一位演奏家也是受献者。

布里顿1962年为重建考文垂大教堂而作的《战争安魂曲》是一部极其复杂、充满自信又华丽高尚的久演不衰的艺术珍品,他那严格、卓著而流畅的技法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布里顿的作品都很成功,唯一例外的是为美国一所学院构思的小歌剧《伐木巨人》,此作品1941年在纽约首演没得到承认,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为英国乃至世界乐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取得的卓越成就。布里顿死后,其财产托管人不断寻找出他过去的尚不为人知的作品,他为西尔维亚.斯潘塞创作的两部双簧管作品也因而得以露面,这两部作品《时间变奏曲》和《两首昆虫小品》分别于1980年由费伯音乐出版社出版。

布里顿的双簧管与弦乐三重奏《幻想曲》是1932年创作的,这部作品也称《幻想四重奏》。在创作《幻想四重奏》之前,也就是同年5月,他的另一部正式作品《F小调弦乐五重奏》为他赢得了科贝特奖,他“偶然”获得了W.W.科贝特的资助。科贝特请他创作一部能集两种感官为一体的作品,那种作品不仅应具有16世纪奇异的或者自由狂想的风格,还应具有19世纪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和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的单乐章特点,于是,《双簧管弦乐幻想四重奏》应运而生。这首单乐章《幻想曲》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进行曲风格的行板”,弦乐器那缓慢的行进节拍贯穿始终,双簧管的旋律流露出明显的抒情性及狂想风格,整个部分由弱(ppp)到强(ff和sf);第二部分的标记是“准确的快板”,所有乐器的音列框架为五声,音质开放;“行板”段落里双簧管的分量减轻,由弦乐器再次用五声音调奏出诗情画意的景象,这是非常明显的大不列颠式牧歌或田园曲,特别是双簧管的Molto piu lento的自由乐句,既甜美温柔、充满表情,又高亢如歌、激情飘逸;第四部分再现了“进行曲风格的行板”,它制造了一种恰似回文的效果,最后的渐弱由大提琴加弱音器结束。

《两首昆虫小品》创作于1936年,虽然布里顿和受奉献者起初曾经完整地演奏过,但事实上在1979年之前它一直没能真正得到公演。这首作品的题名是“蚱蜢”和“黄蜂”:“蚱蜢”采用轻快的6/8拍表现跳跃,与“黄蜂”的钢琴伴奏形成对比,双簧管在全曲始终采用硬顿音短奏来表现蚱蜢的形象,可爱而滑稽;“黄蜂”的钢伴音型是有规则的颤指,用以模仿嗡嗡声,双簧管则通过连续的附点加上明显力度变化的乐句描写黄蜂那漫无目标拍翅圈舞的形象。毋庸置疑,这首机智而诙谐的“偶然性”作品显然受到了巴托克自然手法的启发。

《时间变奏曲》是一首意图严肃的作品,1936年创作,献给歌剧《彼得.格赖姆斯》的词作者蒙塔古·.斯莱特,但最初由西尔维亚.·斯潘塞试奏。这首乐曲的主题素材简朴,主要体现在音程、半音反复、小六度、节奏韵律和上波音的加重上。不难看出,这种不明确的音调特征是布里顿风格成熟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被简化浓缩了的主题其半音不谐和,小六度略显忧郁。除了抽象的动机之外,这首乐曲还布置了藏而不露、寓意深刻的隐蔽设计,比如,你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D主音感觉到明显的钟声,如果他真的是用时钟寓意时间,则又会引起我们对另一种测量时间的器皿——“沙漏”的思考。这首乐曲总共分八个变奏,标题依次为“引子”“行进”“练习”“恐吓”“赞美诗”“华尔兹”“波尔卡”和“坚定地”。但是,这种通过时间来讲述的音乐之外的故事使我们“坚定地”认为,他的故事最终是很难说清楚的。当然,把军队(行进)和教会(赞美诗)并置似乎寄托了某种美好的愿望或者说期盼和平的感觉,难道这部作品与《战争安魂曲》有联系?

《六首奥维德之后的变形》创作于1951年,是一首地道的标题音乐作品,每一首都使用希腊古典神话人物命名。《六首变形》的每个题名都能让我们联想到布里顿那歌剧作曲家的鲜明特征,比如:第Ⅴ首在同一行谱中暗示着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描写水仙花在池塘中的影像;另一个声音对其模仿,犹如声音的回荡。第Ⅳ首不用说是有意表现酒神狂欢的场面。Ⅱ、Ⅲ、Ⅵ也不难解释,音乐形象与标题一致,雷电、石山和泉水。《六首变形》是为户外水上或者骑在马背上演奏构思的,这种演奏方式存有一定的难度,布里顿在创作作品时吸取了巴赫创作独奏作品的经验,努力超越演奏的局限,这种大胆的尝试显示出作曲家卓越而非凡的“同音异义”和“旋律对位”的作曲技术。

布里顿被当代许多重要的作曲家视为领军式人物,他的伟大之处是当他有违有序而正常生活状态的时候,其创作往往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布里顿的最伟大之处是他能在创作中依靠本民族传统,同时又能大胆吸收和运用一些现代派的风格和技术,在尊重传统习俗和勇于创新之间游刃有余,保持着罕见的平衡状态。

猜你喜欢
双簧管变奏曲作曲家
谈管弦乐队中双簧管的演奏技巧
民歌主题变奏曲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心情变奏曲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春日条纹变奏曲
老棉裤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