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瑶
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吸收了戏曲中的亮相、圆场等元素成分,通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检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秉承“形神兼备”,通过神态气韵为观众充分地传递出思想情感、展现艺术韵味。剧目《芳春行》是由戏曲形态演变而来的一部优秀的古典舞作品,通过灵动的神态美和轻盈曼妙的形态美,将观众带入一个不同意境,从曼妙轻盈的舞姿中呈现出中国古典舞中特有的审美形态。戏曲中对人物形态的描绘都是十分生动的,有的“凝眉”,有的“嗔目”,有的“舒展媚眼”……而《芳春行》則是从曼妙轻盈的舞姿和时而娇羞、时而专注的神态中,体现出少女游园踏春时置身于满园春色中的惬意之情。
一、中国古典舞《芳春行》中的“神韵”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灵魂,往往是指通过眼睛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韵味。纵观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神,形,劲,律”,只有真正掌握了“神”,才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就拿《芳春行》少女刚游园来说,舞者一边游园,时而“垂目”,时而眼神随手中团扇在满园春色中“流连忘返”,时而俏皮地与观众眼神上触碰又闪开。但相对于“神”来说,“韵”同样也重要的,舞者并不是大步流星,而是运用“圆场”,以兜圈的方式去表达游园时的愉悦的心情,但是相对“神”来说,“韵”更容易从我们的生活中去感知,而“心意”则是一种艺术心理的体现,要自己用心地去体会,经过自身的认真理解、研究,深入的探讨才能够去掌握的。
说到“神”,眼神是可以最直观地被了解的神态了。人们常说“眼睛可以传情达意”,而我觉得,眼睛更是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一面镜子,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内在的表达都是可以通过眼神来传递出来的。因为眼中有“神”,人物形象才会更加生动,思想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才能够实实在在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中国古典舞中,每一种眼神对观众所传达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有惊恐,有喜悦,有愤怒,有惆怅……舞者能够根据舞蹈中的情节,用“眼神”向观众传达独特的“神韵”,即使只有一个眼神,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及丰富的情感,以便观众能直接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剧目《芳春行》中,少女踏春,置身于满园春色之中,少女通过手中团扇轻抚遮面,一只手拨开扇边,眼神娇羞地从扇后“探”出来,刚露出清秀的眉目,又立即灵巧地“收”回去,可以让观众从她既俏皮又娇羞的神态中感受到少女想去看园内春色,却又十分害羞可爱的性格。在少女身处游园欣赏景色之中时,眼神不再像刚进游园时那样俏皮,多用到的是“上弧线”的眼神,仿佛被满园的春色所深深吸引,将观众带入一个满园春色的意境之中。“神”自头至尾都贯穿在舞蹈作品之中,即便是一个微小的“凝神”,也把人物形象体现得妙不可言。
“韵”即“身韵”,从字面来讲,就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中国古典舞总能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连绵起伏的感觉,动作与动作之间起承转合,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中间的过程,都是用“韵律”去连接,使得舞蹈语汇更加连贯。中国古典舞可以营造出神话般的意境,从而带给观众如临仙境之感。剧目《芳春行》中多处以“圆”为中心,脚下的圆场,以“圆”的方式表现出来,上身则是多处以“平圆,立圆,八字圆”为基础,进行形态表现,使得动作看起来更加连绵起伏、行云流水。
二、中国古典舞《芳春行》中的“形态”
戏曲艺术的发展,融合了现代多种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舞出现至今,仍在探索中发展,中国古典舞保留了戏曲舞蹈中的精粹,通过提炼、磨合,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的中国古典舞。在中国古典舞《芳春行》中,舞者通过运用戏曲舞蹈形态中的“圆场”“亮相”“顺风旗”,体现出了古典舞中飘逸、灵动的美。表演者手中轻捏团扇,把那种少女踏春、内心喜悦的情感都表现了出来,将自己高超的舞蹈艺术和完美的艺术表演与内心的情感,全部表现结合在一起,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气呵成、连绵不绝,让观众看得仿佛身临其境,意犹未尽。
形指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过渡,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过程,都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形”,任何艺术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形”主要是由舞蹈语汇组织而成,以身体动作为手段,去塑造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芳春行》中的动作,注重轻重缓急、优美流畅,舞者多用到“圆”作为主要的遇到语汇,不仅是形态上的,脚下也多用到“圆场”等步伐,将每个动作都用一种不可分割的形态连接,每一个动作之间就像是自然生成的一样,看似一气呵成,但再细了看,每个动作之间的连接气口、停顿都恰到好处。这部作品表现的是少女踏春,她把春意的盎然尽显在了眼前,脚步轻盈,面容时而娇羞、时而俏皮,使观众与舞台上的演出产生了共鸣,不由得进入预备好的情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芳春行》这部作品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舞者背对着观众,口中叼着团扇,随着音乐的响起,动作随着呼吸起伏停顿,转身之后,扇子从口中自然落下,肢体极为伸展,这一部分动作幅度都非常大,都是跟着呼吸起伏,柔中带刚,正是戏曲舞蹈中亮相发展的转化。当进入第二部分时,音乐变得明朗起来,动作也由之前的呼吸起伏变得欢愉起来,少女脚下用了很多“圆场”的动作,体现出踏春时那种雀跃,表现出了少女的古朴和扇韵春姿,随着音乐旋律的渐强,舞蹈中的跳跃、旋转、圆场,以极大的翻身动作渐渐体现出来。随后音乐渐弱,之前的那种离愁别绪又重新涌上心头,大量的圆场动作,舞者玩转着手中的团扇,一个踢腿转身躺在了地上,双手举起扇子,眼神凝视着手中的扇子,眼随手动,表达出少女的满腔思绪似乎只能与这团扇诉说。舞者在完成舞蹈语汇中的收放、急缓、张弛,都把控得十分精准。舞者动作轻盈,为观众营造出一幅飘逸、灵动的画面。
三、古典舞《芳春行》中“神韵”与“形态”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典舞不同于芭蕾,中国古典舞更讲究的是神态与舞蹈中肢体动作的配合,倘若只有形,而无神,动作就好比没有灵魂的木偶,但反之,一个无形的舞蹈更是无稽之谈不能成立的。所以在完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人物动作的张力把控,更要注重神态,从而“神韵”与“形态”两者互相扶持,给予生命力,塑造出更多有鲜活生命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舞《芳春行》中,通过“圆场碎步”“大跳”等脚下的动作,表现出女子游园时的轻盈体态,紧接着,舞者踏步背向观众,双手延伸拉长,转身回来时,眼睛凝神看向手的方向,眼再随手动,上弧线划过来,整个一套动作,虽有停顿,但是“形止,而神未止”,动作神态带领着观众的情感依然是连贯通畅的,仿若置身仙境。所以在古典舞中做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方能赐予更加生动的形象。
中国古典舞具有诗的意境,强调内心的情感表达,动作圆润流畅,强调轻重缓急,高低有错,行云流水,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在于“身心统一,形神兼备”。而所谓的“形神兼备”就是指“形”与“神”的相互结合,要求身心统一、内外兼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舞者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一部成功的作品,不仅要有牢固的基本功的技巧作为中流砥柱,还应该具备中国古典舞所拥有的形与神的巧妙运用。在“神”与“形”中,因为偏向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古典舞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需要“神”与“形”的高度配合的,没有了神,就如同没有灵魂的机械舞蹈,毫无美感可言,只有把握住了“神”,并且良好地运用形态来表现,方能做到“形神兼备”。我们要经过不断的探索、深入的研究,使“形神兼备”通过不断地提高,达到“身心统一,形神兼备”的效果。
总之,中国古典舞中对于任何的舞蹈作品来说,神与形都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依互存、彼此协调。没有无形的神,同样地,也没有无神的形;如果没有舞蹈中的“形”,那舞蹈中的“神”就好比没有躯干的灵魂,没有办法成立,而如果舞蹈中只有“神”,而没有“形”,那一样是无稽之谈,不可能与观众产生共鸣以及审美情趣,不可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舞蹈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从而能做到“形神相和”,方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中的“形神兼备”。
(作者单位:南京市艺术小学,南京小红花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