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严娟
摘 要: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课程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文章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利用教学观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阐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
地理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逐渐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更加关注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目标。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随之成为教学中的培养重点。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要调整教学重点,并根据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组织教学活动,逐步推动高品質地理课堂的构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实效。
一、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原则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具体来讲,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科学性原则
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也就是说,地理知识具有严谨性的特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要统筹设计和实施每一个教学步骤,这样才能逐步推动各项教学措施的落实。
2.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围绕学生。因此,在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身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与提高。
3. 开放性原则
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以一定的学习材料作为载体。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要合理选择与之相关的学习材料,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二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要对课堂活动进行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二、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1. 完善知识体系,夯实实践基础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都要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在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相关工具。为此,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地理工具,掌握比较实用的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参与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以下统称“教材”)“地球表面形态”这一章时,对于地质构造基本类型的判断及对构造地貌的分析,都需要通过读图的方式实现。毋庸置疑,地形图是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地形图。一般来说,在地形图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地形图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图名、比例尺、框图、图例等具体要素。第二,典型地形的等高线形态。山峰、盆地、山脊、山谷、山坡、绝壁是几种比较典型的地形,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相关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第三,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在地理实践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绘制地形图,教师要有意识地讲解一些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如测线和测点的布置、高程点的确定、地形图的勾绘、整图是地形图绘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地形图的基本阅读步骤。阅读地形图时通常需要依据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先略读、后详读,先水系、后山系的顺序。总之,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中,合理渗透与地理实践有关的知识和工具是极为必要的。
2. 引导自主探究,锻炼思维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主体性是地理实践力培养中所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以此来提高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地理思维无疑是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前提。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教材“海洋与人类”这节课时,主要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空间资源;二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第一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没有亲身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并据此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如开发海洋资源有怎样的意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而第二方面的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知基础,如捕捞、养殖、人类生活的污染等。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背景布置探究任务,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鼓励学生据此分析人类活动会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以此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的资料整合能力、问题思考能力等素质得到有效锻炼,而这些素质也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中所必需的。
3. 组织课堂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同时,课堂实验的进行能够在课堂中构建一种开放性的地理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从课堂学习逐步向课外地理实践过渡。
例如,在教学教材“大气受热过程”这节课时,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视角来看,教师要避免直接利用图示的方法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在本次实验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比较宽松的空间,鼓励学生按照基本环节进行实验探究:第一,把小电炉与冰块放在玻璃缸的两端,点燃蚊香,放在小电炉一侧。随后,将玻璃缸上方封闭,观察玻璃缸内的现象。第二,调整蚊香的位置,将其放在冰块的一侧,重新观察实验现象。借助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现象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4. 拓展课外活动,强化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是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的直接途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地理实践中,使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通过课外实践,可以进一步增强地理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这节课时,通过课内学习,学生对大气环境问题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事实上,学生在各类新闻中已经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所了解,但这种熟悉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学生要围绕“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这一主题搜集更加丰富的资料,从整体上了解大气环境的情况。其次,学生要在周围生活环境中进行实地调查,从而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大气环境的认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经历“搜集资料—实地调查—获取证据—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锻炼。
总之,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为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情,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并随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及时对教学策略加以调整,以此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从而逐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金源.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高考,2023(11).
[2]刘晶茹.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3).
[3]张秋霞. 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方法的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