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雯勤
摘 要: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能够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一直都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将群文阅读理念与文言文教学相融合,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技巧,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文章从对比阅读、联结延读、章法建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中,一直存在着学生阅读兴趣低、阅读量不足、缺乏阅读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改进文言文阅读教学整体实效低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入群文阅读理念,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方式予以创新改进,突破传统单篇文言文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转变文言文学习方式,开展拓展性的文言文阅读。为此,教师可以依托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设计合适的阅读议题,合理选择多篇文言文,引导学生开展“1 + X”的多篇阅读学习。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获得的学习成果也比较少。制约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挫伤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学生接触的文言文学习素材较少,在文言文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始终难以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质”;其三,文言文阅读长期处于封闭式的教学状态,教师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导致文言文教学缺乏活力。
二、群文阅读运用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个议题或多个议题,围绕议题选择多篇文章,将其组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多篇阅读学习的阅读教学方式。目前,教师更多的是将群文阅读理念运用到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而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较少。如今教师积极推进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发挥多种优势,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
首先,将群文阅读运用于小学文言文教学,改变了传统单篇文言文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传统文言文学习方式的束缚,对文言文阅读学习建立了新的学习印象,拾起自己对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这种改变能够给文言文教学带来创新的发展活力,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再只是对单篇文言文内容进行分割式、碎片化地阅读学习。
其次,将群文阅读运用于小学文言文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在新时期对文言文学习的需求,不仅可以增加文言文阅读量,还可以使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更多文言文知识,了解文言文传递的思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下文言文教学目标。
最后,将群文阅读运用于小学文言文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这是文言文阅读学习方式变化带来的变革。教师在推进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活力,让学生不再只是机械地学习文言文知识,而是学会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文言文知识及其内涵进行深刻理解与全面掌握。
三、小学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是一种对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和对照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比较广泛的运用。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理念后,可以在设计议题和选择多篇文本时将相似的文本组合起来,让学生对相似的多篇文本进行探究式学习,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认知文言文的文本意蕴,提高学生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其阅读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以“小儿智慧”为议题,选择多篇相似的文本,如《杨氏之子》《钟氏之子》等。在选择了多篇文本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相似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在“小儿智慧”这一议题下,学生对《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钟氏之子》三篇文本展开了对比阅读,发现它们最明显的相同点都是展示了一名小儿的智慧,不同的是小儿的聪慧体现在不同地方。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七岁的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进行合理地推理和判断,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同时也提醒我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杨氏之子》讲述的是九岁的梁国杨氏子在父亲不在家时,机智地回应了父亲友人的逗趣,教导我们要随机应变,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钟氏之子》讲述的是魏国钟氏一家两个男孩语言幽默、聪慧懂礼的故事,能够教导我们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做法,这些做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三篇文本描写的人物形象,还能区分它们的异同点。除了从人物形象、传递的人生哲理等方面理解三篇文本的异同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的叙述结构方面开展对比阅读。学生发现三篇文本都以记叙、对话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且故事的叙述结构都比较相似。《王戎不取道旁李》采用了“问之……答曰……”的对话结构形式;《杨氏之子》采用了“曰……应声答曰……”的对话结构形式;《钟氏之子》采用了“曰……曰……复问……曰……”的对话结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对话结构形式翻译三篇文本的内容,并通过角色对话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2. 联结延读
联结延读是群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阅读方法之一,一般是指让学生对相互存在紧密关联的文本内容进行组合阅读或者拓展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全面、立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文阅读的选文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将联结延读的阅读方式引入文言文教学,选择具有关联性的文本内容,将其组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本身就蕴含了两篇以“古人读书观”为议题的文言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符合议题的、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言文,如《〈论语〉十二章》《训学斋规》。《古人谈读书》的第一篇文本内容选自《论语》,所以学生可以将其与《〈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古人谈读书》的第二篇文本内容选自《训学斋规》,传递了朱熹对读书的观点,学生可以在联结延读的群文阅读学习中更立体地了解朱熹倡导的理念。
3. 章法建式
章法建式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某种章法来展开认知学习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多篇文本内容的文体特征、写作风格、写作技法等方面的章法,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的认知,由此及彼,学会推理,对类似的文言文进行有效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语言的精妙”这一议题选择《徐孺子赏月》《元方善对》等文本,然后引导学生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类似文言文的写法进行正确解读。《两小兒辩日》中辩论的是“太阳远近”这一问题,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徐孺子赏月》中辩论的是“不明指的是看不见还是不明亮”这一问题,语言的精妙之处是把人的眼睛和月亮作比较,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回答提问者;《元方善对》中辩论的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这一问题,通过对话与列举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展现陈元方思维敏捷,善于回答。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同语言风格的常用写作技法进行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对类似文言文作品的学习鉴赏能力。
总之,群文阅读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对比阅读、联结延读、章法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突破文言文教学的困境,让文言文教学展现创新发展的活力,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马佳,张欣未. 群文阅读在小学高年段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教师,2020(4).
[2]胡盼. 借“群文”之力,习“阅读”之法:小古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 求知导刊,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