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则有进,课堂中的思辨也精彩

2023-12-12 05:51杨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顿号承天寺松柏

杨波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真实再现了作者被贬黄州,月夜无眠,与好友张怀民一同赏月的生活片段。文章篇幅短小,叙事完整,手法精妙,灵动有趣。

在疏通文义时,有学生指出,不同版本的文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中的“竹柏”理解不同:有些版本直接理解为“竹柏”,有些则把“竹柏”解释为“竹子”和“柏树”。

于是,我决定组织一场“竹柏”与“竹、柏”之辩。学生确定观点后,分组回去查找资料,进行辩论及成果展示。

第一组查阅比较了多个版本的注释。统编版教科书在“藻荇”中间加了顿号,在课后注释中也有“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但是对“竹柏”却没有加停顿标点,也没有特别对“竹柏”进行解释。而在其他版本中,或是对“藻荇”“竹柏”都没有加顿号以示停顿,或是都加了顿号,各有不同。

“藻”的叶子略呈圆形;“荇”在水中如带状,是长条形的。教材编者在进行选文时,留意到了“藻”和“荇”的区别,故而在“藻”“荇”之间用顿号隔开。

根据词典中对“竹柏”的介绍可知,竹柏作为景观植物,是常绿乔木,性喜温热湿润。黄州(今湖北黄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竹柏生长。

再对《记承天寺夜游》写作地点进行考证。苏轼在1083年写作此文时在承天寺,寺庙内会种植花草及行道树,竹柏很有可能会被用来美化承天寺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苏轼看到的就是竹柏。

此外,柏树宝塔式的造型和密集的枝叶使月光无法穿透,更无法让人联想到“藻、荇交横”。而竹柏的叶子神似竹叶,枝叶繁茂、疏密相间,竹柏的外形直挺高大,更有利于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

最终,小组的观点是“藻”“荇”中间有顿号,表示两种植物。“竹柏”中间没有顿号,表示这是一种植物。

第二小组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小组学生就“竹”和“柏”的文化寓意搜集了材料,认为“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它的外形笔直,颜色淡雅,全身有节但是内里虚空,生命力顽强,经秋霜不变色,特别适合表达文人超然脱俗的情怀。

“柏”可以理解为“松柏”或“柏树的简称”,其文化意味更是浓郁。《礼记·礼器》中有“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的说法。孔子也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荀子则把松柏比喻成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后世文人以“柏”为意象的诗文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苏轼十分喜爱竹子,与“竹”的渊源很深。他用一首《于潜僧绿筠竹》直接写出了自己对于“竹”的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然,苏轼也写过“柏”,如《禹柏》:“谁种殿前柏?僧言大禹栽。不知几千载,柯干长苍苔 。”

在1079年因“乌台诗案”入狱期间,苏轼写出了《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托物言志,分别写了榆、槐、竹、柏四种植物。由此可知,“竹柏”为“竹、柏”,是两种植物。

再看苏轼在到达黄州之前途经的地方:眉山—开封—凤翔(今陕西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黄州(今湖北黄冈)。根据之前了解到适宜竹柏生长的环境,我们知道竹柏可以在眉山、杭州、湖州、黄州等地生长。但是,凤翔、密州、徐州等地是不適合“竹柏”种植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无法成立,更应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最终,小组的观点是“竹柏”之间应该加上顿号,表示“竹”“柏”两种植物。

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竹柏”与“竹、柏”之辩最后依然没有得出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结论。但是在准备资料和课堂辩论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感受到了学生在求知之路上的努力。学生在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知道了小组合作、分工,知道了如何去查找资料,如何去组织辩论,知道了求证的方法,明白了做学问的严谨性。

阅读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分析和手法技巧的讲解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拓宽思维,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将这种“活读书、读活书”的教学方式延续下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真正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

猜你喜欢
顿号承天寺松柏
帐篷是个顿号
松柏
Repulsive Effect for Unbound High Energy Particles Along Rotation Axis in Kerr-Taub-NUT Spacetime∗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不能省略顿号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要使用顿号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