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评价与分析

2023-12-12 08:17:20王捷刘春燕
中国商论 2023年23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熵值法绿色金融

王捷 刘春燕

摘 要:绿色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作为贯穿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新跨越的重要经济带,对其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意义重大。在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财政和碳金融等角度出发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水平在上中下游相对比较均衡,但是各区域内部省份存在差异分化明显,因此,本文提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健全激励机制和推进绿色工业发展等有针对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双碳”目标;熵值法

本文索引:王捷,刘春燕.<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23):-12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12(a)--04

1 引言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创新型气候与环境治理工具,是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是链接资本和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枢纽,绿色金融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梅国平等,2018;王遥等,2019)。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3060”目标,意味着持续推进碳减排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突出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紧迫性。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经济区域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检验。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重心。长江经济带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个省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这11个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达45.78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2%,较2018年提升了1.4%,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良好,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巨型经济带,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区域,但作为工业总量超全国40%的工业走廊,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CO2,其碳减排工作对“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主要战场,需要绿色金融给予充分的支持。那么,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是否能够及时匹配“双碳”目标实现的资本需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针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还未形成统一的度量標准,更多的是采用某一项绿色金融工具代替,比如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资等为切入点研究其环境效应(王馨和王营,2021;丁宁等,2020;尤志婷等,2022),导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其环境效应的衡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致力于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客观评价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为后续探讨绿色金融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碳减排的影响提供支持,以期为长江经济带有效配置绿色金融,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2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绿色金融主要是指在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高效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所开展的金融活动,即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纳入考虑范围内。发展绿色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向绿色化转型。通过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鼓励更多企业机构个人加入,加快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2.1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主要是指通过信贷的方式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旨在帮助和促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有助于转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由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地区资源优势不同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绿色信贷发展差异明显。

长江经济带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工业产业利息总支出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占比越高,绿色信贷水平则越低。由表1可以看出,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比重明显高于下游,原因可能是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金属资源比重高,高耗能产业占比大,产业结构转型困难,高耗能产业贷款支持比例依旧较大,而下游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相对较多,所以中上游地区绿色信贷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长江经济带部分省份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以贵州省为例,其创新性的推出特色农产品专利权抵押贷款等方式,比如工商银行在该省推行无形资产的抵质押贷款,农业银行推出美丽乡村贷、毛尖贷、药品专利权质押贷款等产品,贵州银行开展光伏贷款项目等,为贵州省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扶贫。

2.2 绿色证券

绿色证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倾斜,同时以金融市场来监督绿色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截止到2020年末,长江经济带上市公司中环保概念公司达到33家,总市值共2101亿元,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于该地区绿色经济转型的资金支持。同时,从绿色债券的发行金额占比来看,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约为2799.59亿元,而长江经济带占比超过50%;从绿色债券发行的地区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下游处于领先水平,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优势更为明显,其发行额达到国内发行额的20%,中上游地域后发潜力较大,其中湖北省和四川省在中上游省份中表现突出,属于中上游发行金额最高的省份。

2.3 绿色保险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推广以及“双碳”目标政策的提出,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保险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环境污染责任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下游地区基于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优势明显,其中上海市占比一直居于首位。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各省份积极推行政策支持绿色保险发展,助力经济转型,比如多数省份借助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创立和巨灾保险政策推行等政策机遇,加速推进绿色保险产品的落地实施,更好地发挥绿色保险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但是,我国保险市场本身起步较晚,市场有待完善,作为创新工具的绿色保险发展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3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3.1 指标体系构建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本文主要选择绿色證券、绿色保险、绿色支持、绿色信贷和碳金融五个指标来构建衡量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绿色信贷是我国发展绿色金融使用最广泛的工具,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选取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的支出占工业产值利息支出的比重作为绿色信贷发展水平的反向指标。高耗能产业贷款比例越高,证明绿色信贷比重越低;选取六大高耗能产业A股市值与A股总市值的比重作为绿色证券发展水平的反向指标,高耗能行业又称能源消耗密集型行业,包括煤炭石油的开采,化学品制造业、金属冶炼等,高耗能产业市值越低,证明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支持绿色产业。绿色保险发展水平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来衡量,环境污染责任险是指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方造成损失保险公司需承担的赔偿的险种,比例越高反映企业环保意识越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推动绿色企业转型升级。采用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来表示绿色财政水平,环境保护支出提高,说明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愈加重视,有利于绿色金融的发展。碳金融的指标选取二氧化碳排放量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在各单位积极探索“双碳”目标发展策略的背景下,绿色金融评价过程中加入碳金融指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可以更好地体现绿色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

3.2 测度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为了便于数据的呈现,指数乘以100进行展示,结果如表4所示。

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绿色金融发展存在差异,从2012年来看,云南省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最高,重庆市绿色金融水平最低,差距较大,但都集中于上游地区,从2012—2021年整体的均值来看,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最好的四个省分别为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和上海市,上中下游均有分布;从上中下游地区来看,下游地区从2016年开始四个省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几乎都在下游地区均值44.47以上,中游地区湖南省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幅度最大,2015—2017年快速上升,远超江西省和湖北省,上游地区四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最大,2012—2020年重庆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均低于下游区域均值,所以上游地区需要更加重视绿色金融的协调均衡发展。从区域2012—2021年整体均值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非常接近,均在40以上,说明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水平在各区域相对均衡,但是各区域内部存在发展不均衡情况,亟待重视。

4 政策建议

4.1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宣传

绿色金融产品相对其他传统金融产品会有更高的投入率,且收益周期较长,企业投资人不愿承担风险,导致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较慢,创新力不足,所以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必须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同时,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绿色金融产品推广也要因地制宜,各地区要针对地区发展特色和生态资源特征等创新金融产品;构建包含绿色金融、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使得企业和投资者能够通过平台迅速了解产品,同时各地区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也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合作,共享平台优势。

4.2 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从税收政策、利率优惠、财政补贴等各个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绿色信贷的风险,提升生态产品应对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提高绿色金融产品使用者的包容度,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现实存在的问题,那么对于满足绿色金融融资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激励机制,比如更加优惠的利率条件,降低融资压力,促进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同时对于不断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宣传推广。最终,通过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资金优先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区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4.3 依据地区资源优势,加快绿色工业发展

绿色工业发展注重绿色制造、低碳环保、节约资源,主要通过智能化生产、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新型工业发展,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那么,绿色工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可以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反过来绿色产业的发展亟需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催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所以长江经济带要依据自身的地区资源优势,扩大绿色产业的范围和规模,通过绿色信贷降低融资成本,完善绿色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绿色工业产品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4.4 增强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需求是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发展,反过来“倒逼”绿色金融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要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普及节能降碳、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等低碳节能行为和知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行动自觉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让人民切身感受环境质量改善对生活的影响。另外,在绿色消费各环节加强居民消费权益保护,使得绿色消费行为有法可依,最终从绿色消费供给和绿色消费需求两个维度提升居民绿色消费意愿,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梅国平,朱四荣,封福育.绿色信贷对企业节能的非线性影响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0):233-238.

王遥,潘冬阳,彭俞超,等.基于DSGE模型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2019(11):1-18.

王馨,王营.环境信息公开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准自然实验[J].金融研究,2021(10):134-152.

丁宁,任亦侬,左颖.绿色信贷政策得不偿失还是得偿所愿: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PSM-DID~1成本效率分析[J].金融研究,2020 (4):112-130.

尤志婷,彭志浩,黎鹏.绿色金融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研究: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2):69-77.

邱海洋.绿色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8):53-59.

高晓燕,王治国.绿色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机制分析[J].江汉论坛,2017(11):42-47.

蒲晓晔,Jarko Fidrmuc.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优化机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1):113-118.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熵值法绿色金融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1:59:04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4:55:44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15:56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