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研究

2023-12-12 02:09:24朱雪琪邵言波
中国商论 2023年23期
关键词:碳排放对外贸易一带一路

朱雪琪 邵言波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显著增长,在此过程中绿色发展一直是其发展底色。“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本文利用Tapio模型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省(市)2005—2020年的碳排放与对外贸易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整体、区域和省域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除特殊年份外,“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主要为弱脱钩关系,且呈现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趋势;从区域角度看,各个区域脱钩关系整体为东部优于西部;从省域角度看,以重庆、陕西为代表的省(市)脱钩发展路径值得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贸易;Tapio模型;碳排放;脱钩关系

本文索引:朱雪琪,邵言波.<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23):-035.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12(a)--04

1 引言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局势良好,且已初步实现一定的碳减排效应。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较其他贸易伙伴国增速更快,进出口总额达到11.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3.6%,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贸易额为6.59万亿元,增长21.5%;进口贸易额为5.01万亿元,增长26.4%。“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就一直把绿色作为其发展底色。生态环境部的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世界作出承诺,将力争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战略要求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对外贸易和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

刘爱东等(2014)运用LMDI方法构建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1年,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总体呈弱脱钩关系,但从行业角度来看,脱钩状态差异较为显著。王炜、朱玉林(2021)基于传统的生态理论,发挥Tapio脱钩分析的优势,研究了娄底市经济发展与生态压力之间的脱钩关系,以有效克服其缺陷,并对区域可持续性做出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娄底市的脱钩关系变化趋势为: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耦合程度逐渐降低。康文梅、夏克郁(2022)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分析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得出该经济带的脱钩指数均在不断缩小,大部分地级市已属于弱脱钩状态的研究结论。

目前,已有文献对碳排放脱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发展及一些行业领域,关于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探究“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变化和脱钩关系,研究内容更加具体。

3 理论模型

3.1 脱钩及脱钩模型

脱钩(decoupling)原先作为衡量变量之间协调关系的物理学评价手段,后应用于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壓力关系的方法,主要反映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相互脱离的趋势。比起OECD脱钩指数法,本文采用的Tapio 脱钩模型对脱钩状态的划分更为细致,能更加精确地反映不同省(市)、不同年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3.2 模型设定

本文以Tapio脱钩模型为基础,参考刘爱东等(2014)的研究方法,将Tapio弹性指数中经济增长率替换为进出口贸易增长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模型,设定如下:

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脱钩弹性:

其中,e为进出口的脱钩弹性;C为碳排放量(万吨);EX为出口贸易额(万美元);IM为进口贸易额(万美元)。

增量的变化量表示为:

其中,Xt-Xt-1表示当期对基期的增加值;t表示时间(见表1)。

图1中箭头的指向脱钩状态的优化方向,定义理想状态从最理想到一般,顺序为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连结,其他状态均为不理想状态。

3.3 数据来源

“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共有18个,由于西藏地区碳排放数据难以获取,本文将其剔除。此外,进出口贸易数据来源于2005—2021年各省(市)统计年鉴,碳排放数据来源于2005—2021年的《中国能源年鉴》,根据IPCC对碳排放的测算方法计算所得。

4 结果分析

4.1 整体视角

总体来看,进出口脱钩情况主要表现为弱脱钩状态,较为理想。分两个阶段来看:2005—2013年,除了2008年外,均呈现为较为理想化的弱脱钩状态,显示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的优化路径发展模式;2014—2020年,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逐渐脱离优化路径的发展状态,在理想和不理想状态之间反复波动。不理想的状态主要出现在三个阶段,分别是2008—2009年、2014—2016年及2019—2020年。原因可能是:2008年世界宏观经济危机的出现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2016年中美关系恶化、欧盟经济下行,经济发展方式由出口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1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多数进出口业务被迫叫停,对外贸易受到重创,且存在较长的恢复期(见表2)。

4.2 区域视角

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划分为四大区域,如表3所示。

由表4可知,按区域划分,各区域的出口关系仍以弱脱钩关系为主,出口强脱钩状态的出现频率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进口强脱钩的出现频率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脱钩关系整体为东部优于西部。

4.3 省域视角

如图2所示,碳排放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广东、辽宁、内蒙古、浙江、上海,而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云南、青海、海南、内蒙古和新疆。由此可见,内蒙古的碳排放形式相比其他沿线省份更为严峻。

(1)在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方面:陕西、吉林出现最理想的强脱钩状态的频次较多,表明出口贸易增加的同时,碳排放也在降低,同时吉林出口碳排放与对外贸易呈现较多的强负脱钩状态,两极分化严重。内蒙古、辽宁、宁夏出现较多最不理想的强负脱钩状态,即碳排放增加的同时,出口贸易减少,贸易状态恶化。

(2)在进口贸易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方面:新疆、宁夏、黑龙江出现强负脱钩的频率较高,上海出现强脱钩的频率较高,同出口贸易的脱钩关系一样,吉林的脱钩关系仍分化严重。整体来看,陕西和重庆的碳排放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最符合发展的优化路径,表现为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宁夏的脱钩状态最不理想;吉林的脱钩关系不稳定性大;上海进口贸易与碳排放的强脱钩次数较多,较为理想(见表5、表6)。

5 结语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主要为弱脱钩关系,且呈现由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趋势。从区域角度来看,各个区域强脱钩的出现频率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从省份角度来看,内蒙古表现出较为严峻的碳排放形式,陕西、重庆更符合发展方向,上海进口贸易与碳排放脱钩表现较好,具有代表性。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关注沿线地区贸易发展,激发贸易潜力

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贸易发展,贯彻“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整个经济带沿线的贸易规模,创造规模效应,优化贸易发展方式,促进沿线地区协调发展。

(2)以“双碳”目标為导向,实现“强脱钩”目标

紧跟“双碳”的政策导向,依照沿线各省(市)的对外贸易和碳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低碳贸易发展战略,发展绿色贸易,在保证对外贸易稳步发展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朝着“强脱钩”发展优化路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裴祥宇.“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34-39+169.

杨晓华,胡怡文.制造业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基于速度和数量双重视角[J].生态经济,2021,37(4):13-18.

刘爱东,曾辉祥,刘文静.中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间脱钩关系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73-81.

王炜,朱玉林.基于生态足迹-Tapio脱钩模型的娄底市区域经济可持续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6):54-60.

康文梅,夏克郁.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22,41(5):23-31.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22.05.003.

叶文显, 曾绍龙. 特大以上城市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与脱钩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 38(9):8.

胡美娟, 孙萍, 李在军,等. 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效应[J].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31(3):538-548.

猜你喜欢
碳排放对外贸易一带一路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贵州省碳排放核算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40:19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15:15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