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VEGF、TMAO、TXA2水平的影响

2023-12-12 12:35徐生辉陈继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3期

徐生辉,陈继杰,闻 涛

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信阳 464000

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常见病因有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高血脂等,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并伴有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肢体障碍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且预后不佳[1]。急性期是脑梗死的黄金治疗期,现阶段临床治疗以溶栓、抗凝为主[2]。丁苯酞作为I类新药,可阻断ACI一系列机体病理损伤过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ACI的治疗中[3]。依达拉奉为脑保护剂,是一种临床常用药物,能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神经元[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ACI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20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2例。对照组女50例,男52例;年龄37~75岁,平均(56.02±5.87)岁;病程0.5~20.0 h,平均(8.98±2.54)h;梗死部位:颞顶叶46例,额顶叶32例,基底节24例;既往病史:高血压19例,2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2例;研究组女48例,男54例;年龄35~78岁,平均(55.77±6.01)岁;病程0.5~17.0 h,平均(9.07±2.71)h;梗死部位:颞顶叶41例,额顶叶35例,基底节26例;既往病史:高血压22例,2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0例。两组梗死部位、病程、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ACI诊断标准[5],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临床症状等检查确诊为ACI;(2)为首次发病;(3)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NIHSS)评分≤20分;(4)入组前未使用过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5)入院前未接受相关疾病治疗;(6)吞咽功能正常且神志清楚。排除标准:(1)由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操作而引起的卒中者;(2)合并脑外伤、出血或脑肿瘤者;(3)伴有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者;(4)妊娠或哺乳期者;(5)患有精神疾病或语言障碍者;(6)依从性差者;(7)合并心脏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者;(8)伴有胃肠道疾病者。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91163)。

1.2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血小板、扩血管、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基于常规治疗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治疗,取30 mg依达拉奉加入100 mL 0.9%NaCl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0.2克/次,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

1.3疗效评估标准 基本治愈:治疗后经颅脑CT、MRI检查结果显示脑组织损伤、脑动脉再通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改善,NIHSS评分降低≥90%;显著改善:治疗后经颅脑CT、MRI检查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45%≤NIHSS评分降低<90%;有所好转:治疗后经颅脑CT、MRI检查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18%≤NIHSS评分降低<45%;无效:治疗后经颅脑CT、MRI检查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基本治愈例数+显著改善例数+有所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1)脑血流流速。于治疗前后用徐州贝尔斯BLS-X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两组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血流流速。(2) 血小板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置于抗凝管内。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水平;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转波球法检测血小板黏附率。(3)血清细胞因子指标。 取上述血清于治疗前后用O-LYMPUS 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栓素A2(TX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氧化三甲铵(TMAO)水平。

2 结 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1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脑血流流速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ACA、MCA、PCA血流流速快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脑血流流速比较

2.3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小板CD62p、聚集率、黏附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4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细胞TMAO、TXA2水平低于治疗前,VEGF、bF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MAO、TXA2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ACI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由于发病急,局部神经体征在其未出现症状前可迅速发生变化,导致颈、脑动脉主干栓塞,增加脑梗死面积,同时出现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甚至导致脑疝。现阶段ACI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即使临床治愈患者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医学界对其治疗极为重视,致力优化其治疗方案。

针对ACI治疗应以及时恢复脑灌注为主,预防出现继发性脑损伤。缺血再灌注会引起自由基增多,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神经元死亡,同时损害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使脑部微循环障碍[7]。丁苯酞可促进脑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减少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刺激氨基酸释放,减少脑梗死面积[8]。依达拉奉可透过血脑屏障,静脉注射依达拉奉后能消除羟基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应,缩小血半暗带面积及降低脑水肿,改善患者脑梗塞周围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同时抑制血管内皮及脑细胞过氧化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提高血流量,缓解血管痉挛[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CA、MCA、PCA脑血流流速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TMAO是肠源性菌群代谢产物,可激活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改变基因表达水平,调节不同通路,从而影响血小板活性、胆固醇代谢、动脉硬化状态、炎症反应等,其高表达可减少突触蛋白合成,加重突触损伤,影响认知功能,同时促进细胞内Ga+释放,提升血小板反应性,增加血栓形成风险[10]。VEGF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组织器官等功能活性,利于新生血管生成,并促进其延伸至缺血区,同时促进神经再生,保护神经功能。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诱因是缺血、缺氧,可反映ACI的病情程度[11]。bFGF存在于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是神经细胞、轴突生长及存活的重要因子,可减少氨基酸释放,能抗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12]。TXA2作为血管收缩剂,可加剧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引发微血栓[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MAO、TXA2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减少血栓发生、促进血管生成,有助于病情恢复。其原因在于依达拉奉能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反应,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提高血流量,与丁苯酞胶囊合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增效协同作用。

在本研究中,血小板在脑梗死病变部位活性释放及聚集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活化是急性期发病重要病理基础,随着其活化程度增加,加速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小板CD62p、聚集率、黏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依达拉奉辅助丁苯酞胶囊治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黏附,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及凝血功能。综上所述,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