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培养细菌分布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其分布的影响

2023-12-12 12:34李步任江莹莹张诗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3期

卓 影,李步任,江莹莹,张诗颜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检验科,福建宁德 355200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成年患者病死率为3%~5%,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更高[1-2]。目前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实施“乙类乙管”措施。由于老年群体多伴有基础疾病且免疫功能较低,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高,又常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为临床诊治增加难度。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培养细菌的分布情况及新冠病毒对其细菌分布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167例老年(年龄≥60岁)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1例,女36例,年龄60~95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年龄≥60岁。排除标准: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新冠组和非新冠组。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01)。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前的痰液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取痰液方法包括深咳(取第2口深部痰液)、对气管肺泡进行灌洗以取得灌洗液等,取到的标本立即送至本院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检验科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先予以显微镜检查筛选,对标本实施革兰染色再以低倍镜观察,将单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多核白细胞>25个的标本作为合格标本。将合格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购自郑州安图公司),在35 ℃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分离,纯化优势菌株,最后选用法国梅里埃VITECK®MS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对病原菌做出鉴定。所用质控菌株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粪肠球菌ATCC29212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来源于福建省临床检验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取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阴、阳性对照试剂、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均购自西安天隆基因有限责任公司,以循环数阈(Ct)值<40为阳性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痰液标本留取量比较 新冠组86例,非新冠组81例,两组痰液标本留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液标本留取量[n(%)]

2.2两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分布情况比较 新冠组和非新冠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分布情况比较[n(%)]

2.3两组细菌分布情况比较 167例老年住院患者单一细菌感染137例(82.0%),2株细菌混合感染27例(16.2%),3株细菌混合感染3例(1.8%)。其中非新冠组检出99株细菌,新冠组检出101株细菌。革兰阳性菌22株(11.0%),革兰阴性菌178株(89.0%)。患者感染前10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0.0%,60/200)、铜绿假单胞菌(18.5%,37/200)、鲍曼不动杆菌(12.5%,25/200)、大肠埃希菌(7.5%,15/2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5%,15/200)、金黄色葡萄球菌(6.5%,13/200)、肺炎链球菌(4.5%,9/200)、流感嗜血杆菌(3.0%,6/200)、阴沟肠杆菌(2.0%,4/200)、产气肠杆菌(2.0%,4/200)。非新冠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比例高于新冠组,而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比例低于新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细菌分布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新冠病毒具有多种蛋白质结构,包括膜糖蛋白、刺突蛋白、核衣壳蛋白、小膜蛋白和血凝素酯酶[4]。新冠病毒外表面糖蛋白刺突主要附着和进入宿主细胞,机体感染该病毒后可引发组织的致命损伤[5]。有研究表明,混合细菌感染和继发细菌感染是新冠老年患者高病死率的原因[6]。新冠病毒入侵肺部时会引发肺细胞、组织损害,从而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到感染部位并促进炎症反应,最后导致细菌黏附、侵入细胞并增殖[7]。因此,明确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对临床诊疗尤为重要。

本研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这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8-9]。呼吸道培养物鉴定出的常见细菌,以及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培养鉴定结果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与SAID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新冠组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比例低于新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桃红等[11]研究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有原发肺部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65.8%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年龄>60岁,68.4%的患者有原发肺部基础疾病。有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感染的ICU患者中存在继发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9],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发现,非新冠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比例高于新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机会致病菌,当患者合并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二重感染[12]。然而,新冠病毒合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在各地报道的相差较大,CHEN等[13]报道了武汉99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只有1例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并感染率为1.0%;另有文献报道,在武汉市住院的1 495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有6.8%的患者发生细菌混合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其合并感染率为3.8%[14]。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SILVA等[15]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合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9.9%;沙特阿拉伯SAID等[10]报道301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有34例鲍曼不动杆菌,合并感染率为11.3%。鲍曼不动杆菌在各地的感染率不同,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分析了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培养细菌分布和新冠病毒感染对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非新冠组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比例高于新冠组,非新冠组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比例低于新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为未来将细菌分布作为辅助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指标之一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依然存在局限性:(1)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冠病毒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差异,未把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及其他病毒等病原体纳入研究;(2)本研究纳入的病例较少,需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调查新冠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率、流行率和特征及微生物学分布。本课题组将以此作为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而进一步评估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