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的丰富内涵

2023-12-12 12:39金英君
人大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领导

金英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全面的和集中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发挥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在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视域下,加强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全面领导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途径。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鲜明特征

坚持党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全面领导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然性。

(一)人大制度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人民民主政权形式的伟大创造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一面旗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中国民主道路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民主政权形式的伟大创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党即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政权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人民民主政权形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土地革命时期,1931 年11 月,在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选举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早期中共民主政权形式的第一次政治实践。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方面政治力量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党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采用了“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即在边区政府和参议会里党员、进步人士和中间人士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民主形式上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既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极大地争取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人士和社会中间力量,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形式的雏形。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进攻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开始走自己的道路。1945 年4 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①在各解放区政权组织形式上,开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各种新型代议制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人民民主政权的具体实践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设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经验。1948 年4 月30 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新型民主政府是以工农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主体的、联合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各界人士、排除国民党反动派、大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型民主政权组织形式。1949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创设。随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根据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和条件逐渐成熟。195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庄严地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实质运行。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带领人民探索人民民主道路的经验总结,更是党对如何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形式、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历史形成的,在时间上是先有中国共产党后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和创立者,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领导者。”②

(二)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保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性质决定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织上的体现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阶级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党在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政治属性不仅体现在党对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的全面领导上,更体现在党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党领导国家、治理社会的最为重要的制度载体,是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党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实践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在发展方向上,往往事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根本性问题;在具体的工作职能上,也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开展人大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选举产生“一府一委两院”;同时,“一府一委两院”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托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的政治体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优势,才能实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体系中,人大的立法权、政府的行政权、“两院”的司法权、一委的监察权的有机统一和系统集成,各国家权力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效能,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所产生的相互掣肘、两党攻讦、社会撕裂的体制弊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的实质是保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好国家权力,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好制度功能的政治保证。

(三)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作用更加突出。首先,全面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实施,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提出通过立法来实施宪法的重大论断,设立国家宪法日制度,推动宪法宣誓全覆盖,把宪法实施摆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其次,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更加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一批旨在解决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突出矛盾急需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和得到修改完善。“截至2022 年9 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③再次,人大监督制度和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监督工作,人大监督实效明显增强。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职能,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在新时期赋予人大监督的新职责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人大监督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拓展,人大监督的具体方式不断改进,人大监督的工作机制和执法检查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最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人大代表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35 条具体措施④,对促进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更好地履职尽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发挥“代表机关”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是新时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二、新时代赋予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时代意蕴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新的时代意蕴。

(一)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由“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予以概括和集中体现。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个明确”之中,在“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上也都包含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坚持不懈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⑤。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本质上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当前尤其要把习近平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系列重要论述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首届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以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均发表了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并就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人大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明确指示,提出具体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工作指示批示最多,党中央听取人大工作汇报最多,党中央对人大工作制定出台文件最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人大制度次数最多。”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成为新时代坚持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各级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原则和行动指南。纵观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系列重要论述,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人大的全面领导是一以贯之的。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个必须”的重大论断,并把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四个必须”之首。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在“四个必须”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六个必须坚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提出的第一个必须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大工作必须首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人大工作正确开展的政治保证。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从实践要求来看,“首要的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⑦,运用这一科学理论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来分析形势、谋划和推动人大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是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需要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地位的新概括和新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均明确重申了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最高政治原则。践行“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领导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就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党的二十大《党章》指出:“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制度载体,是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好制度,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人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行使民主权利,把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使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代表大会体系里得以制度化地运行,是党民主执政的重要方式。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我国制定法律法规的立法机关,是监督和检查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关。党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决策需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转换为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且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得到有效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⑨“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⑩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实现依法执政的重要方式。加强党对人大的全面领导本质上就是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体现的是党的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具体来讲,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真正做到“四个善于”⑪。

(三)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是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载体功能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和“两步走”的具体目标。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的使命任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百年的艰辛历程探索、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力量。人民当家作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之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为重要的制度载体。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坚持一切来自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成果为人民群众所享。在党的领导下,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党的支持下,保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和各项具体职权,同时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系里,通过不断地制度实践和机制创新,不断拓展民主的渠道,丰富民主的形式,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优势,保障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拓展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功能,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确立和运行的实践中都能吸纳群众的声音,体现人民的意愿。在人大工作中,通过不断聚焦民生实事,推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健全人大监督制度机制,坚持围绕党委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进行监督,确保人大监督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回应人民期盼。总之,通过充分发挥人大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载体功能,“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⑫

(四)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是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治理效能的需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核心。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运转的,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支撑,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载体。“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方式,回答了谁来治理国家、怎样治理国家、国家治理要实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根本问题。”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制度,其中内含的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机制是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国家权力机关各方面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的国家治理机制。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为国家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好的法律法规是国家治理体系赖以运转的基本依托,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立法的本质是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制度化调整和再分配,法律的制定和修订都涉及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公平正义的宪法原则。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拥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⑭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权,各级国家机关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国家公权力得以正确行使,国家治理在法治框架下有效运行,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彰显的法治保障。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治理主体。各级人大代表经由法定选举程序产生,代表选民的利益,通过代表履职,提出议案和建议,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推动国家机关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了解各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真切愿望,他们可以通过人大工作中的制度化和机制化的渠道,传达人民的声音,反映群众的诉求,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参与本地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同时,各级人大常委会建立和形成一整套服务人大代表履职的工作机制,通过专责机构认真办理和跟踪落实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使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作用。

三、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际的,既要体现在各级党委对人大工作的整体布局上,更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项重要职能的发挥上,还要体现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强党对人大的政治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国家政权组织架构和各种政权组织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治制度规范。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大机关首先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加强党对人大的全面领导,首先就表现为加强对人大的政治领导。党对人大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系统和人大机关中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体系和国家权力机关得到有效执行。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各级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为党委重要的工作内容,切实落实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职责,明确重要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同时,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功能和主体作用,做到“四个善于”。党委常委会要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工作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不断提升党委统筹人大工作的能力。在工作机制上,各级党委要定期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工作汇报。在中央层面,从2015年开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都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目前,“这一做法已经载入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⑮。党委人大工作会议是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会议。党委每届召开一次人大工作会议,通过制度化的会议和安排,保证人大依法履职。“地方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的模式,已经成为加强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解决人大工作和建设具体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⑯党委主要领导定期调研人大工作制度化,定期参加人大的重要活动,有利于保证人大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运转协调、发挥效能。此外,把党委领导人大工作、“一府一委两院”接受人大监督、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人大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等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可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践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意识。在加强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方面,各级党委要切实扛牢换届工作主体责任,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严格按照选举法有关规定推进,确保换届选举风清气正、圆满完成。

(二)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指出:“党组是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的领导机构,在本单位发挥领导作用,是党对非党组织实施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人大常委会设立党组,是加强党对人大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确保党在人大工作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组织手段。党的组织是政治组织,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权力机关,两者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也不同。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自己在人大中的党组发挥特定作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中强调,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⑰。首先,各级党委要善于通过党组实现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党组织建设,督促其带头执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列席党委常委会会议制度,构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参加全局性工作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会议机制。建立及时向人大常委会党组通报党委重要工作情况,重大决策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建议等加强党对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的工作机制。其次,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切实担负起领导核心职责,发挥好党的全面领导作用。人大常委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紧跟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同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和报告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是百年党的历史形成的重要经验,是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各级人大常委会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主动向同级党委就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进行请示汇报,并定期开展工作总结汇报。特别是围绕本区域的立法、重要监督活动、重大事项审议决定,都需要事先请示报告。总之,人大常委会党组是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保证,担负着保证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确保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

(三)加强人大机关的政治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本质上都是政治机关”。2021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⑱。政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政权组织的首要属性,是体现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组织形式。加强人大机关的政治建设是人大政治机关的本质要求。

注释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7.

②吕桂富.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的几点思考[J].人大理论与实践会刊,2021(2).

③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述评[OL].新华网http://www.news.cn/2022-09/18/c_1129012458.htm,2022-9-18.

④万其刚.新时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5).

⑤⑧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84.

⑥汪洋.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J].中国人大,2022(16).

⑦王晓琳.人大工作怎样坚持党的领导?[OL].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210/097e114033b 644a38c8b8c801489f3e7.shtml,2022-10-12.

⑨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0.

⑪⑫⑱“四个善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功能的重要论断,即“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维护全党全国的团结统一”。参见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5).

⑬信春鹰.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N].人民日报,2020-5-15(09).

⑭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18).

⑮栗战书.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上的讲话[J].北京人大,2018(10).

⑯李伯钧.坚持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J].人大研究,2021(11).

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72.

猜你喜欢
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领导
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