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3-12-11 10:27吴玲霞吴彩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胜任高校教师框架

○吴玲霞 翟 菲 吴彩霞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爆发式发展,驱动人类进入数字社会。数字技术爆发式的发展促使教育数字化转型,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不断“定义”数字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21 世纪初,欧盟将公民数字胜任力定义为公民在工作、就业、学习及社会参与中,能够自信、批判和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1]。欧盟2016、2017 年对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框架2.0 与2.1版本,数字胜任力成为国际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更新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媒体解决问题、交流与管理信息,进而构建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2]。2017 年,欧盟首次发布了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该框架包括专业参与域、数字化资源域、教学与学习域、评价域、赋能学习域及促进学习者的数字胜任力6 个维度和22 项胜任能力,旨在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提高数字公民的竞争力。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认知、合作、创新与职业能力[3]。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2.0 时代,教师的发展理念应从发展以技术应用为主的教师素养向发展教师在数字教育乃至智能教育中的教师数字胜任力转变,以更好地在数字技术与数字教育中胜任未来教育工作,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发展。2023 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以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因此,发展我国教师数字教育环境中的胜任力,既是促进实现教育信息化2.0 的目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也是提升教师竞争力和培养学生成为全球竞争性人才的需求。

一、教师数字胜任力概念发展

2006 年,欧盟发布的“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报告中首次提及数字胜任力[4]。在初期,数字胜任力用以“定义”数字公民胜任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面对不同社会对象时,所展示出的数字胜任力。以数字技能为基础的高级能力,不仅是知识、技能、态度、策略和意识等能力与特质的集合,也包括责任、尊重、社会服务、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层面的特质,既是基于技术的创新与创造,也是一项核心竞争力。

教师数字胜任力起步于21 世纪初,研究内容包括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数字能力评价、数字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等,涉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教师能够胜任数字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优秀的教学目标,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与开展数字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和个人特质等;教师在教学中能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新技术情境中的适应性迁移、数字技术应用的监督与调节、合乎数字技术伦理的价值观,是数字时代教师从事和开展胜任力教育的关键[4]。

教师的数字胜任力融技术技能、元认知、学习策略、自我效能和教学方法为一体,须从基本数字技能、教学的ICT 胜任力、学习策略、数字教育等方面来综合分析教师胜任力。Katia Verónica Pozos Pérez 等人认为,数字胜任力包括了计划和设计、开发和实施、教学和评价、管理、教学法的研究和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关注。2017 年,最新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DigCompEdu2.1)框架涉及专业参与域、数字化资源域、教学和学习域、赋能学习者域、促进学习者的数字胜任力域6 个维度。

王佑镁等将digital competence 译为数字能力,建立了包含知识、技能、态度三维度的数字能力整合模型。任友群将其译为数字胜任力,并提出教师应发展数字胜任力。李锋等人将其译为数字竞争力,而竞争力是数字胜任力的内涵特征之一。张丽伟从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建构性、真实性、意图性等五个维度,运用技术整合矩阵模型,构建了25 个单元的矩阵。仇晓春、肖龙海从数字胜任力内涵、数字技术应用、逻辑系统的创新等方面系统梳理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提出应以人为本,数字胜任力框架应包含技术态度、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5]。

不同的研究者和有关组织提出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构成要素有共同特点,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绝不是教师数字胜任力,教师数字胜任力不仅包括技术应用能力,更多的是对教学与学习策略、元能力等更广泛的意识能力的要求。教师数字胜任力在国外研究中处于起步期,其构成要素未形成统一标准,国内对该领域研究处于呼吁和探索阶段,侧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数字素养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模型,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对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

基于欧盟数字胜任力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现教师数字胜任力有较强的动态发展特征,即我国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会发生变化。因此,结合我国目前高校教师信息化发展现状,围绕国内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的需求,进行差异性、综合性的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匿名向11 位专家发放问卷调查,并结合学者已有研究构建教师胜任力框架指标体系,即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体系[6],其中二级指标体系有5 个,即数字教学知识、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学习与创新、数字价值与追求、基本人格特质。根据AHP 分析方法构建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二级指标系(如图1),每个二级指标包含5 个影响因素,故指标层即三级指标有25 个影响因素。

图1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

三、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构建模型

根据图1 高校数字教师胜任力构成要素的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评价,构建各指标间的评价矩阵(见表1)。根据表1 得出aij的值[6]。在判断矩阵M中,aij>0,aii=1,aji=1/aij。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给予鼓励、关心、安慰、照顾等,使其感受到温暖,缓解心理压力,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表1 层次分析法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等级表

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思想,邀请行业专家匿名与学者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建立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判断矩阵M,通过邀请学者专家的评价和各方面相互比较,采取众数让数据更加科学,从而得出表2 判断矩阵。

表2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构成要素指标判断矩阵

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数字教学知识、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教学创新、数字价值与追求、基本人格特质各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根据公式(A-nI)∞=0 求解,将判断矩阵M的各行向量几何平均,然后归一化,得出矩阵M的所有特征向量[6]。

根据式(1)计算矩阵初始权重系数:

按照式(2)计算矩阵的归一化系数:

根据式(3)完成一致性检验:

上述公式中m 为受检验层次的次目标数,根据表3 判断矩阵的RI 值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6]。根据式(3)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随机一致性的比率用CR 表示,当阶数m 大于2,随机一致性小于0.10 时,即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5]。

表3 RI 随机一致性指标

根据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构成要素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见表4),并计算各指标的λmax、CI、RI 和CR 值。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构成要素的一级指标以及数字教学知识、数字技术应用等5 个二级指标的CR 值均小于0.1,根据CR=CI/RI,各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标准检验,计算所得的特征向量可作为权重计算依据。

表4 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影响因素的一致性检验

(二)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同一层次中的计算结果,运用公式Wij=Wij×Wi计算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即将一级指标权重值与二级指标权重值相乘,即可得到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构成要素中各三级指标的权重值(见表5)。

表5 AHP 确定的权重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实证结果可知:数字教学知识、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学习与创新、数字价值与追求、基本人格特质对教师数字胜任力均有影响,其中数字教学知识因素对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影响最大,其权重值为0.4277;其次为教师教学创新,权重值为0.2989;数字价值与追求次之,基本人格特征为0.1064;数字技术应用为0.0392,对教师数字胜任力影响作用较小。

数字教学知识因素中,数字教学理念权重最高为0.1689,是影响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数字学科知识,权重为0.1346;数字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权重分别为0.0855、0.0257 与0.0131。数字技术应用中,数字沟通协作权重最高为0.0167,数字选择使用权重次之。数字教学创新方面的5 个指标中,数字教学实施权重值最高为0.1551。数字价值与追求因素中,数字科学研究的权重值最高,说明教师数字科学研究对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基本人格特征的因素中,诚信的权重最高为0.0541,其次为合作,说明教师团队的协作有助于其数字胜任力的提升。

五、提升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路径

(一)制定数智时代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标准

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爆炸式应用,对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学生的培养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数字胜任力在欧美已逐步发展为主流的国际趋势,美国、挪威等国家均发布了数字胜任力标准,我国众多学者也对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标准、能力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相关部门急需加强顶层设计引领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顶层设计应包含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基本内涵与构成要素、考核机制、培养体系、数字规范系统等方面。高校、教师、培训者可以将传统信息技术的教师数字素养与数智时代的数字胜任力进行区分,并选取相应的技术支撑制订相应的发展计划,从而培养教师数字意识。

(二)持续发展教师数字教学与创新能力

教育规划者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顶层设计,提高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基于教师需求调查,通过搭建资源平台、提供形成性发展项目、开发新型评估项目、组织教师示范观摩课等形式,为教师提供真实教学情境下的指导,以提高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能力[7]。高校应基于5G 技术构建虚拟专业学习共同体,通过邀请专家讲授、提供实践场所、开展集体教研等形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在数智赋能的背景下,教师自身要提升数字化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技术驱使的人才标准变化,掌握数字胜任力的发展规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不断探索、创新,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创新、教学研究与成果培育等教育教学活动。

(三)强化教师的数字价值和职业追求

教师数字胜任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与特质的集合,其不仅是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基本能力,更凸显卓越的数字教学效果。教师所掌握的教学能力与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是其开展基本教学活动的外在能力。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是驱使教师解决复杂问题,追求卓越和竞争的内在动力。然而,在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培训中尚未重视教师的职业追求与价值取向。因此,在高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升过程中,应发展教师积极的人格特征,不断强化教师的数字价值,提升教师的职业追求,既符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这也符合通过合乎数字伦理和创新融合的方式将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入应用于教育的需求[8]。

(四)借鉴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国际经验

欧盟、美国、西班牙、挪威等均发布了教师数字胜任力标准。其中,欧盟发布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专门设计了教师数字胜任力进阶发展模型;挪威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从知识、技能、能力三个方面推动了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发布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标准,通过调研与科学的方法构建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并按照框架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应以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为指导,紧跟数字时代的变革,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并促进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学科化研究。

猜你喜欢
胜任高校教师框架
框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WTO框架下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