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11 13:13张晖颜颖张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一体化思政课

张晖 颜颖 张梅

摘 要:把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以黄河文化引领思政教育,通过“沉浸式”黄河思政课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中小学在上好黄河边上的“大思政课”中,能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讨了黄河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现路径,主要以大学、中学和小学三个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主线,分别从讲好“黄河故事”,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拓宽黄河文化传播路径,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纵向贯通;弘扬黄河精神,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文化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黄河文化;思政课;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78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重大,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持。近年来,大中小学在上好黄河边上的“大思政课”中,深度挖掘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在推进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过程中,挖掘本土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黄河文化引领思政教育,增进了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了方式方法。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民族品格,在与黄河水患的搏斗中,也造就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和智慧史,也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将进酒》《凉州词》《使至塞上》《登鹳雀楼》等文学作品,再到现代的《黄河大合唱》;从远古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到历朝历代治理黄河水害。被誉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黄河,孕育了“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民族心理,也孕育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思政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传播黄河文化,不仅要理解、继承、发扬黄河文化所承载的华夏儿女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还要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中,使其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1 讲好“黄河故事”,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要遵循青少年认知和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同时兼顾不同学段的差异性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因此,把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从黄河文化中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资源,讲好“黄河故事”,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根据心理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发展迅速,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形式将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无法理解深刻的理论知识,这一阶段往往通过讲述具体感人的黄河历史故事,以情动人,使学生产生对历史人物高尚行为和精神品质的敬仰之情,因此在这一阶段更多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例如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济南地区涌现出了无数位治河功臣,如“廉洁勤政、为民治黄”的丁宝桢,“鞠躬尽瘁、治理黄河”的张曜等。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加深学生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理解和敬仰,让学生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学阶段,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伦理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以治黄故事为主,同时结合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让学生从英雄事迹中感受历史事件,由历史事件中体验道德情感,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例如济南泺口有“泺口九烈士纪念碑”,以及“平阴抗击凌洪九烈士”的事迹,这些资源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想选择和道德境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觉察、推理、想象以及辩证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已基本形成。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理性分析当下社会热点,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黄河故事是沿河人民与黄河斗争、战胜水涝灾害的故事。随着时代历史的不断发展,黄河文化也在不断丰富新的內容、融入新时代的精神和新的内涵。讲好黄河故事,把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故事、历史事件与新时代的黄河故事相结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明确所处学段思政课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侧重点,保证教学体系的方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推动黄河文化融入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

2 拓宽黄河文化传播路径,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纵向贯通

将优秀黄河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让黄河文化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以“行走的黄河”现场教学、“黄河之旅”体验式教学、“数字黄河”融媒体教学等不同形式,讲活丰富的黄河故事,用好潜在的黄河文化资源,拓宽黄河文化传播路径。在大中小学、高校校际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以传承黄河文化开展交流和沟通,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思政教学的合力,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纵向贯通。坚持大中小学以黄河为主题的纵向主题教学,加强各个学校间、各门课程间的横向结构合作,实现循序渐进、功能互补,确保思政教学的政治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小学阶段可以分学段开展认识黄河观影活动、黄河文化鉴赏活动(包括诵读黄河诗词、讲好黄河故事)、“保护母亲河”主题生态实践活动,以及开展“行走黄河”研学活动等。充分利用实践育人的方式,将黄河生态文明与五育并举相结合,传承黄河文化,厚植黄河精神,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大思政课程。例如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成立于2009年,原来是泺口黄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建立以来充分利用地利,结合济南的黄河历史文化,成为宣传黄河文化的最好教育基地。中学阶段,可以结合黄河文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开展黄河文化调研活动,以及黄河主题书画展评活动。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担任现场讲解员,讲解调研活动的内容和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更深刻地了解母亲河,保护母亲河,传承黄河文化。大学阶段,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黄河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活动的具体形式上,还可以结合思政课不同教学内容专题,开展黄河文化遗产调查、节水宣传、黄河文化知识竞赛、摄影大赛、水文化类挑战杯竞赛活动、水利科技创新大赛、黄河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将优秀黄河文化资源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中,在参与中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深化、拓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思政课要善于运用融媒体教育资源形成思政教育主题,找准大中小各学段教育的侧重点,借助融媒体呈现黄河文化的魅力。例如2022年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4堂主题思政课通过6个节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以“河”“山”“树”“人”为主题,以大中小学师生的表演为载体,以学生为主角,通过黄河之畔的“大思政课”,解读了自强不息、坚强不屈的黄河精神;通过大别山麓的“大思政课”,解读大别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通过焦桐树下的“大思政课”,解读了焦裕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走进人民的“大思政课”,解读南水北调移民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这堂思政课线上观看人数超过329.3万,点赞量超过1.5亿。

3 弘扬黄河精神,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文化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把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将黄河精神中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弘扬黄河精神。

同时,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自觉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做好各学段间的教学衔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努力提升文化素养、理论视野、知识储备,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效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擔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将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

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在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通过“黄河大集”文化展示平台,打造沿黄河“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等,加大传播弘扬力度,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党的二十大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这项系统工程的同时,推进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促进立德树人的目标达成。在新时代“黄河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掘黄河文化丰富育人素材,并有效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2019318.

[2]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11):59.

[3]新华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

[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5931.htm,20201218.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一体化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