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融入国际贸易实务教改思路探索

2023-12-11 03:04杨玉棋陈晓生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国际贸易实务五育并举

杨玉棋 陈晓生

摘 要:新时代高校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五育”有效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全程,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为例,探索“五育并举”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数字资源为主要知识来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感兴趣的领域,寻找新发现,创造新知识,学习终身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五育并举;教育数字化;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23

新冠疫情后,我国高校已实现线上线下“一键切换”,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校肩负新时代育人使命,积极探索如何将“五育”贯穿于各科课程体系,进而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切实提升“五育并举”育人成效。

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覆盖各层次教学资源,并持续丰富德智体美劳内容,体现“五育并举”,助力数字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赋予“教”与“学”更多的可能,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创设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体验,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虽然使高校在办学定位、运行模式、教育理念、质量评价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也为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赋能教育模式深度变革、助推产教融合中掌握改革主动权等方面带来了创新契机。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像慕课、超星、学银在线等线上教育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作为高等院校,理应抓住数字化契机,在发展中实现创新。

1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新时代,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要更高的素质,不仅要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语言能力,同时需要独立、公正、包容等基本素质。

1.1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

掌握国际贸易术语、运输保险、贸易结算等基本知识;熟悉贸易政策、法律法规、国际条约等规则,并运用这些规则帮助企业应对贸易纠纷,保障自身经济利益;掌握基本的外国语语言能力,能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语言交流。

1.2 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

尊重不同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怀,自觉维护国家外贸利益,以文化自信的形象和积极的心态与他人沟通、开展工作。

1.3 团队协作能力

要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会及时更新知识、分享知识;既能做领导,又能做队员;既能独立工作,又能参与团队合作。

1.4 社会责任担当

积极主动,乐观外向,坚守责任,敢于担当,在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踏入社会打好基础,为中国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开展国际合作,赢得更多话语权。

2 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外语应用能力较差

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了贸易法律、贸易条件、贸易程序和贸易方式等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未曾接触过的知识领域,属于知识盲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进行知识普及,并结合讨论或案例分析的方式,单向输出,教学过程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对学科失去持续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明显。

2.2 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操作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一般以合同为主线,介绍合同的条款拟订并结合案例引入,加深理解,但大部分案例更新较慢,且大部分是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真实的企业贸易案例较少,与企业工作实际脱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企业实践经验不足,授课过程中无法结合切身经历进行深入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了对贸易流程实操能力的把握,缺乏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2.3 考核方式传统,以闭卷笔试为主

课程考核方式受人才培养方案的限制,属于考试类科目,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大部分学生抱着考前复习即可通过学习心态,忽略日常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参与。

2.4 学生缺乏信心,人才供给不足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外贸操作能力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毕业后对从事外贸专业工作缺乏信心,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从事外贸相关工作,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五育”并举教学改革思路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授课对象是一群充满年轻活力的青年,当青年习惯于使用各种数字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原来的教学习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新时代,对人的全面素质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培养滿足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为基础,探索“五育并举”实施路径,具体思路如下:

3.1 德——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深化;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感。

(2)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结合专业特色,把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培养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让他们深刻理解中国的崛起以及自身担负的使命。

(3)每个学习情境,要结合时事热点,巧妙融入外贸强国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等思政元素,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贸人才。

3.2 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开设新课程,培养多元化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如增加跨境电商实务、第二外语等相关技能的课程,更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2)引进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可满足“教书”的功能,配合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目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引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可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或超星学习通平台等,引入国家一流课程数字资源。

(3)引进数字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校外的教育服务机构利用数字技术为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如一些企业或公司开发的教学软件,更能满足学习的需求,使学生真实体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4)结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认识。邀请校外合作单位的行业专家或工作人员到校授课、开讲座、指导实践教学工作,使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职业定位和就业方向有更明确的认识。

(5)线上线下混合,提高协作能力。把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室变成智慧教室、虚拟教室、小组讨论室等多样化格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使用超星平台并结合翻转课堂、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课堂教学: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超星平台自主观看微课、动画、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获取重要知识点、技能点对应的知识,并同时完成章节知识自测,教师可通过平台发布思考题、热点话题讨论等。

课中采取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超星平台的签到、互动抢答、投票、问卷等工具,让学生参与教学中来,转变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灌输的课堂形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分享知识。例如:以2~4人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设计课堂“知识共享”环节,以个人兴趣为导向,分享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新闻事件或外贸实例,扩充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及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青年群体中,大部分的人都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并喜欢实时分享结果,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认同,也给教育传播提供了便利渠道。

课后对小组各成员课堂表现进行师生、生生互评打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互评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鼓励学生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超星平台会依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情况自动分析学情。课程综合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包括课前平台的学情统计、课中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后的生生互评情况等;期末考核以开放性内容为主,结合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拟题,考查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价值判断能力,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3.3 体——秉承健康理念,提升体育素养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外贸人的故事”,领会外贸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必备的职业素质,突出“健康第一”的工作理念和“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工作目标。

(2)在课中的“知识共享”环节中,引导学生可重点关注时事或社会热点话题,如生命与健康话题、冬残奥会精神等,与专业知识融合,掌握参与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成长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展销会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各项流程的实际操作,实现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增强职业自信,切身体会到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培养拼搏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

3.4 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审美素养

(1)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体现外贸人的职业素养,揭示“心灵之美”。

(2)在课中的“知识共享”环节中,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经典的收获,如阅读中国外交系列故事,体会“学术之美”。

(3)在学生提交的作业或单证制作中,评选“书写达人”“最美单证员”,展览书写出色的作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追求美、创造美,感受“创造之美”。

3.5 劳——树立正确劳动观,勇做新时代劳动者

(1)带领学生和教师到校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操作,近距离了解岗位工作需求。选派教师和学生驻企业参与实践,加强实践能力和数字化能力的培训,教学相长,帮助师生提升技能和数字化意识,在师生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数字教育时代教师将承担更多角色,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启发者、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引导者、人际交往的参与者。

(2)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在比赛中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各自的角色里体验真实的运营场景,体会企业运作的复杂和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付出辛勤劳动,勇于创新,才能实现梦想。

4 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高校教育变革,在数字化教育的背景下构建“五育并举”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五育”实现方式,将“五育并举”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新时代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输送有道德、有理想、有能力和有担当的实力派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杨保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创新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20,(4):4555.

[2]王稼琼.扎根中国大地、培养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的路径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9,(2):810.

[3]赵丽芳.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山西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4):4749.

[4]王玉婧,龙明佳.基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国贸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21,(01):152156.

[5]邬大光.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04):16+11.

[6]劉祥玲.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电化教育,2022,(08):100105.

[7]许静,张文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2,(10):256258.

[8]郝志军,刘晓荷.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3):49+22.

[9]张青山.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5963.

猜你喜欢
教育数字化国际贸易实务五育并举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郭绍青: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
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建设教育强国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浅谈教育数字化对高校未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