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 张念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前,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临床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手段, 可有效取出结石, 改善患者腰部疼痛、 血尿等临床症状, 但受结石形状、 大小、 尿液冲刷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结石难以彻底排出体外, 从而加剧患者术后疼痛, 影响术后康复[1-2]。因此, 加强对肾结石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疼痛护理联合运动体位干预在肾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在我院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186 例肾结石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 例。 观察组男性59 例, 女性34 例; 年龄28 ~68 岁, 平均 (49.24 ± 2.34) 岁; 结石直径5 ~20 mm, 平均(13.56 ± 1.24) mm; 结石类型: 肾盂结石31 例, 肾上盏结石34 例, 肾中盏结石17 例, 肾下盏结石11 例。 对照组男性55例, 女性38 例; 年龄30 ~65 岁, 平均 (50.46 ± 2.31) 岁; 结石直径5 ~20 mm, 平均 (13.53 ± 1.21) mm; 结石类型: 肾盂结石33 例, 肾上盏结石30 例, 肾中盏结石17 例, 肾下盏结石13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外科学》[3]中肾结石诊断标准, 且经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确诊; ②发病至入院时间<3 个月; ③具备经皮肾镜碎石术适应证且接受此术式治疗;④碎石前无明显输尿管积水; ⑤认知功能良好, 具备基本沟通与交流能力。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全身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②合并重型糖尿病及高血压, 且血糖、 血压尚未纠正; ③合并恶性肿瘤; 处于妊娠期、 哺乳期及月经期; 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 ⑤合并肺部疾病; ⑥合并心、 肝、 肾功能不全; ⑦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密切观察患者尿液情况,准确记录尿液颜色、 性质、 量的变化; 维持患者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管有无血块或碎石堵塞, 若出现堵塞, 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多饮水, 保持每日饮水量2 500~3 000 mL, 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必要时可适当给予患者利尿剂, 以促进排尿。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联合运动体位干预。 (A) 疼痛护理: ①情绪护理。 向家属了解患者性格、 爱好、 欣赏水平等信息, 根据患者性格特点播放喜欢的音乐, 嘱患者在听音乐过程中放松心态, 仔细聆听;患者疼痛感较强时, 可通过与其聊天, 给予情感鼓励和支持,淡化其疼痛意识。 ②按摩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平卧位休息, 防止挤压手术切口, 帮助患者按摩放松肌肉,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③疼痛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 指导患者疼痛时可通过深呼吸放松全身, 减轻疼痛; 告知患者常用镇痛药物的作用、 安全性、 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并提醒患者疼痛感不明确时, 尽量避免使用镇痛药物。 ④换药护理。 护士在换药前以亲切、 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聊天, 缓解其紧张情绪, 换药时动作轻柔, 避免牵拉伤口引发疼痛。 ⑤引流管护理。 维持引流管通畅, 定期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 并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为患者更换引流袋, 防止感染加重患者疼痛症状。 (B) 运动体位干预: 术后3 d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对患者进行运动体位干预。 肾上盏结石、 肾盂结石、 肾中盏结石者均行跳跃运动, 取站立位, 指导患者双脚原地行跳跃运动, 落地时脚后跟先接触地面, 跳跃时间5 ~10 min/次, 10 次/d, 每次跳跃间隔1 h; 肾中盏结石者取侧卧位, 患侧向上, 护士用拳头间断叩击患侧肾区, 叩击时适当用力, 产生一定震动以促进结石排出, 叩击时间为5 min/次, 2 ~3 次/d; 肾下盏结石者在床上取俯卧位, 保持头低脚高, 适当抬高臀部, 护士用手轻拍患者腰部, 利用结石重力促进结石进入肾盂、 输尿管, 促使结石排出。 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①术后恢复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时间、 尿路感染控制时间、 血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②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 24 h、 48 h 的疼痛程度, 0 分表示无痛, 10 分表示剧痛,满分10 分,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 尿路感染控制时间、血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d)
组别 n 腹痛缓解时间 尿路感染控制时间观察组 93 2.24±0.37 1.84±0.22对照组 93 2.53±0.42 2.06±0.27 t 4.996 6.092 P 0.000 0.000血尿消失时间2.14±0.34 2.38±0.37 4.606 0.000住院时间7.86±1.34 8.69±1.55 3.907 0.000
2.2 疼痛程度术后6 h, 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术后12 h、 24 h、 48 h, 观察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术后6h 术后12h观察组 93 4.84±0.63 4.31±0.42对照组 93 4.81±0.65 4.46±0.47 t 0.320 2.295 P 0.750 0.023术后24h 3.03±0.31 3.37±0.35 7.013 0.000术后48h 1.89±0.22 2.04±0.25 4.344 0.000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目前, 临床上多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结石患者, 但手术具有创伤性, 部分患者术后疼痛剧烈, 结石难以彻底排出体外[4]。 为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 促进结石尽早排出,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意义重大。
疼痛护理是护士围绕疼痛控制目标, 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疼痛管理措施的一种护理手段, 该护理方法可明显促进患者疼痛缓解[5]。 运动体位干预是促进肾结石排出的重要方法, 护理人员根据碎石特征和所在位置, 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运动, 可达到震荡结石、 促进结石排出的目的[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 尿路感染控制时间、 血尿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且术后12 h、 24 h、 48 h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疼痛护理联合运动体位干预在减轻肾结石患者术后疼痛、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分析原因在于, 疼痛护理干预中, 护士通过实施情绪护理、 按摩护理、疼痛健康教育、 换药护理及引流管护理等一系列措施, 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情况。 运动体位干预中, 护士指导患者做跳跃运动, 可促使结石在重力作用下随尿液排出患者体外, 进而缩短血尿消失时间; 护士根据结石不同部位, 在特定位置敲击患者膀胱区, 可震荡碎石, 促进患者尿路通畅, 加速腹痛、 尿路感染、 血尿等症状缓解, 利于患者尽早出院。 疼痛护理联合运动体位干预可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 促进肾结石术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 疼痛护理联合运动体位干预可明显减轻肾结石术后疼痛,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