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Pringle 法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比较

2023-12-11 02:40崔贵医张隆陶张贻庆王劲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肝功能原发性肝癌

崔贵医, 张隆陶, 张贻庆, 王劲

(焦作市人民医院 肝胆胰疝外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部分肝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术式, 目前以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最为常见。 肝脏是一种血运丰富的器官, 控制术中出血量是肝切除术成功的关键[1]。 研究[2]表明, 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有效控制肝血流, 其中Pringle 法阻断虽操作简便, 但热缺血损害明显, 且受阻断时间限制; Glisson 蒂横断式阻断无需解剖胆管系统, 对肝胆损伤较小, 但对手术医生的要求很高。 基于此, 本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下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与Pringle 法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 组 (n =43)和B 组 (n =37)。 A 组男30 例, 女13 例; 年龄37 ~59 岁,平均 (47.83 ± 6.59) 岁; 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 A 级35 例,B 级8 例; 肿瘤直径3.25 ~6.47 cm, 平均 (4.55 ± 0.91) cm。B 组男26 例, 女11 例; 年龄37 ~60 岁, 平均 (48.11 ± 6.42)岁; 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 A 级30 例, B 级7 例; 肿瘤直径3.30 ~6.84 cm, 平均 (4.43 ± 1.02) cm。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肝癌相关诊断标准[3];首次手术, 可耐受;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放化疗史; 合并其他肝脏病变; 肝外转移; 合并心、 肺、 肾等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 气管插管全麻, 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在脐下缘作长约1 cm 弧形切口, 建立气腹, 置入腹腔镜, 探查病灶, 游离、 切断肝周韧带。 肝血流阻断时, A组解剖并游离下拉肝门板, 显露肝右前叶、 右后叶及左叶, 用直角钳从左右肝蒂分叉部向尾状叶方向环绕, 游离出相应肝蒂, 以血管夹阻断左肝的肝动脉、 门静脉; 肝脏出现明显缺血线, 以此标记切肝线, 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 取出病灶。 B 组采用乳胶管经文氏孔环绕肝十二指肠韧带, 缠绕并扎紧肝十二指肠韧带, 完全阻断肝动脉及门静脉, 单次阻断时间控制在15~20 min, 一次阻断无法切除病灶时, 开放5 min, 再次阻断,直至将肿瘤切除, 最多阻断2 次。 随后两组均电凝止血, 缝合切口, 术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及抗炎保肝。

1.4 观察指标①手术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率。 ②肝功能指标: 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7 d 时的空腹静脉血3 mL, 离心后分离血清,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白蛋白 (ALB)、 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水平。 ③术后并发症: 包括切口感染、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及胆漏等。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A 组术中出血量、 术中输血率低于B 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s, n (%)]

表1 两组的手术情况比较 [±s, n (%)]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 (mL) 术中输血A 组 43 346.63±102.47 6 (13.95)B 组37 454.27±125.78 12 (32.43)t/χ2 4.217 3.895 P 0.000 0.048

2.2 肝功能指标术前, 两组ALB、 TBIL、 ALT、 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7 d, 两组ALB 水平均降低, TBIL、 ALT、 AST 水平均升高, 但A 组ALB 水平高于B组, TBIL、 ALT、 AST 水平低于B 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s)

注: 与同组术前比较, *P <0.05。

时间 组别 n ALB (g/L) TBIL (μmol/L)术前 A 组 43 35.58±2.65 18.93±1.84 B 组 37 35.72±2.61 19.05±1.79 AST (U/L)45.69±9.52 45.28±9.65 0.191 0.849 61.44±17.36*103.85±27.42*8.381 P 0.002 0.000 0.000 0.000 ALT (U/L)51.10±12.66 50.87±12.43 t 0.237 0.295 P 0.813 0.769 0.082 0.935术后7d A 组 43 33.83±2.70* 22.15±2.52*B 组 37 31.95±2.53* 27.86±2.84*t 3.196 9.528 57.62±16.55*97.92±33.57*6.956

2.3 术后并发症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 低于B 组的35.14%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案, 但大部分肝癌由肝硬化进展而来, 进一步增加肝切除的难度。 腹腔镜下Pringle法和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术式, 但因肝血流阻断方式不同, 故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 A 组术中出血量、 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 表明与Pringle 法肝切除术相比, 腹腔镜下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更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中出血,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分析原因在于,Pringle 法完全阻断肝动脉及门静脉, 会造成肝脏缺血, 形成再灌注损伤, 且需要间歇性阻断, 开放阻断的5 min 也会增加断面出血[4]; 而Glisson 蒂横断式是持续性阻断, 仅阻断需切除病变肝叶的血管, 不影响其余肝脏组织血液循环, 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减轻肠道瘀血, 并降低输血造成的免疫抑制, 继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术后7 d, A 组的ALB 水平高于B 组, TBIL、 ALT、 AST 水平低于B组, 表明与Pringle 法肝切除术相比, 腹腔镜下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明显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损伤。 分析原因在于, Glisson 蒂横断式通过下拉肝门板分离肝右前叶、 右后叶及左叶, 横断病变肝段的肝蒂, 较Pringle 法更符合对肝脏的解剖, 对肿瘤组织进行精准切除[6], 不损伤无需切除的肝脏组织, 从而减轻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 与腹腔镜下Pringle 法肝切除术相比, 腹腔镜下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优势明显, 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减轻肝功能损伤程度, 降低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肝功能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