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军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加强对知识的“教”,更要以“教”促“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实施高效教学成为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双减”背景,详细论述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实施高效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以此实现让初中化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59-03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实与推进,减量、增质、提效成为如今教育教学的“风向标”,更是各学科教师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重点话题。化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与学科能力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与实践性,需要学生背诵记忆与理解大量的基础知识,并运用理科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在“双减”背景下,减少作业量是必然趋势,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着眼教学活动,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这一大主题展开,详细论述“双减”政策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影响、实施高效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受到的影响
(一)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唯分数论,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只会做题,不会应用”的现象,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这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悖。“双减”政策的落实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桎梏,真正立足于化学学科知识的本质,进行针对性、发散性的思考和全面学习。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深入思考,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与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受系统的化学学习,这一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强化的“黄金期”。想要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把握好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然而,在之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惯用题海战术,学生被沉重的题海压得“透不过气”,自然会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热忱,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在高中选科时选择化学的比例较低。在“双减”背景下,这些问题则能够迎刃而解。化学教学摆脱了“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科知识的本质上,以“教”促“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说,“双减”背景下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与具体的体现。初中化学教学要想在减压减负的同时增值提效,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改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基于此,在实施高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人翁”地位,而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创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环境,营造开明、和谐、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切实性提高。
(二)多样性原则
“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增”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成果。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基于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多样性原则,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改善化学教学程式化与死板化的问题。教学多样性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实现从“害怕学化学”到“期待学化学”的改变。不仅如此,教学多样性还能够推动教学成效的真正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针对性原则
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不同,统一的教学设计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与提升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就更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设计真正有利于整体学生发展,同时又能关注到个人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针对性原则,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具体学习情况,创设“跳一跳摘到桃”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针对性原则还要求教师细化教学设计,针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思维可能出现卡顿的地方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获得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的进步与提升,从而保障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要在“双减”大背景下实施初中化学高效教学,首先要明确当前化学教学的问题与要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似听懂了,但是面对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又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对知識的理解是一种基于知识概念的“假性理解”,并没有真正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因此很难灵活应用。初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存在一定的疏离感与陌生感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感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离自己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从熟悉的现象入手,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以“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为其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每当我们感冒时,妈妈会提醒我们不要用茶水服药,因为这样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每个学生几乎都知道这个生活小常识,但是却很少有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卖个关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等学完具体的知识点后,再引导学生在分析与思考中自主找到答案。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继续设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涉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这时,学生纷纷想起了因反酸而导致的胃痛可通过服用碱性药物来缓解;土壤过酸,可通过添草木灰等碱性物质进行改良;等等。这样的教学设问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成果。
(二)加强合作探究,实现优势互补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多为“孤军奋战”,虽然也会涉及合作,但却是少之又少。在“双减”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能通过教师的教获取知识,还能够借助其他学生的帮助,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强化学生的优势互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此教学主题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优等生大包大揽,学困生袖手旁观”的情况,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具体分工,以确保任务完成的各环节责任到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进行指点与纠正,而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行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找到答案,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仅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直观认知
化学是一门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完后学生记不住或者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一些教师较为守旧,坚持采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讲完整节课”的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抽象理解能力较差,难以对化学知识快速吸收落实,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多媒体设备与化学课堂相结合,并借助其多元优势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辅助学生的理解与认识,顺利实现高效学习。
以“原子的构成”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制作,将原子的构成清晰、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去观察与认知,加深学生的印象,优化学习成果。又如,在“水的净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水净化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对净化原理与过程的认识,细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呆板的状况,有利于引发学生更直观的思考与感受,有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生成。
(四)理论结合实验,推动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部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讲解上,却对实验环节“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对化学理念的认知流于表面,难以实现深度学习。为改善這一现象,推动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视实验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优化学习过程,用最小的课业任务换取最大的学习成果。
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在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这一主题细化实验流程。首先,准备纸张、钢丝等物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只有物品具有可燃性,才能够燃烧。其次,准备白磷与木材两种物品,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不同物品想要达到燃烧的目的所需要的燃烧条件是不相同的,并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最后,教师为学生演示“蜡烛燃烧”和“隔绝燃烧的蜡烛”两种情况,让学生了解到燃烧还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第一步,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增加实验内容的比例,以简单的实验任务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后的实验探究。
四、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以及针对性原则,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合作探究、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让初中化学课堂绽放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善于学化学、勤于学化学,最终实现乐于学化学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婕.构建“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浅谈[J].读写算,2022(9):29-31.
[2] 郑华林,李炳林,李本杰,等.线上线下混合“金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21):25-28.
[3] 王贵熙.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家长,2021(30):44-45.
[4] 彭若凡.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活动的实施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5):20-22.
[5] 沈海宁.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小学生(中旬刊),2022(4):105-106.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