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敏
摘要:教师数字素养成为教师行业的标准之一,“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信息化成了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时代背景与师生发展需要,对照《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要理解数学课程资源的外延与内涵,把握资源建设的关键要素与呈现方式,并将资源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应用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是《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突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内涵.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环节针对课程资源的内涵、呈现方式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对照标准做好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实现多种资源的融合与应用是中职学校推进“三教”改革在数学课程建设方面的落地的重要途径之一.
1课程资源开发的时代背景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改革攻坚的关键节点.数字化教育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师是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行动的关键执行者.借助数字化这一契机,教师应以“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作为重构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质量体系的重要方式,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育人模式的创新变革.这种变革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通过数字化资源承载育人内涵.教学中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教法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开发、应用好课程资源,是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是师生发展的需要,也是“职教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开发包括数字化资源在内的课程资源并开展多種资源的融合应用,恰也是从课程建设的视角呼应了“三教”改革的基本要求.
1.1改革是适应中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保证.客观来看,中职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能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足,改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等”现状,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多元特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办学要求,共同呼唤中职数学课程建设要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标.
1.2改革是推进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新课标明确: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方式,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有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建设与运用好课程资源(特别是数字化资源),是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基础.
1.3改革是促进中职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明确:教师要重视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计算工具进行数据的计算、统计和分析,绘制统计图等.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善于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中职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用好内容、模式、技术、环境等资源,在实施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
1.4改革是提高中职学校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新课标明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在线开放课程及教学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效、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价,增强教学效果.以课程资源建设与融合帮助转变中职数学课“难教、难学”的状态,努力让课堂教学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办学质量.
2课程资源的内涵要素2.1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广义的中职课程资源指中职阶段教学过程中可以被教师所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教学和为教学服务的人、财、物、信息等,涵盖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地域特色资源等教学资源.概括地说,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素材、工具、人力和环境.
2.2课程资源的关键要素素材、工具、人力、环境就是中职课程资源的关键要素.从内容视角看,素材是课程资源中的教学资料;从结构性视角看,工具和人才是教学支持系统;从关系视角看,环境指的是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
2.2.1素材资源中职数学课程资源素材主要指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地域特色资源以及专业课程中与数学学科相关的资源.
(1) 文本资源是以文本形式存在的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辅助材料等,如数学教学参考书、数学著作论文、数学报刊杂志、试题资料、学生练习资料等.其中教材是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建设)的载体.
(2) 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及应用的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课、录像、音频、视频、在线开放课程、影视作品、动画、虚拟、仿真、习题库、试题库等.其中数字化课程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资源条件之一.
(3) 区域特色资源主要指联系本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内涵建设、师生发展、素养培育,结合时政热点,融合教育需要所开发的专题、项目、案例等资源.其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
(4) 专业课程中与学科相关的资源指专业课程中与学科知识内容、思想方法等有直接对应或相关联的资源,其中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项目、案例是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开发相关资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2.2.2工具资源中职课程资源工具指基础设备设施(资源库平台、教具等)、信息技术(教学交互应用平台、教学软件等)、平台、教学模式(理念、教法等)资源.
(1) 基础设备设施: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间、环境,教学所用的教具、支持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教学平台等设备设施.
(2)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等.
(3) 平台:这里的平台主要指网络教学平台.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
(4)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称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改革的路径.
2.2.3人力资源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环节提到“鼓励学校、教科研机构、合作企业等联合开发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和地域特色资源等公共基础课程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间接指出中职课程人力资源除了教师、学生外,还包括了参与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相关企业人员.
2.2.4环境资源中职课程资源中的环境资源主要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服务于或用于教与学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学校文化、师生关系等.
(1) 时空条件包括教育政策、教学空间、学习空间、实训基地等,如:與职教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相关,或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相关的政策也属于中职课程资源;学校专用教室、实训教室、智慧教室、情境模拟实训室等空间;图书馆(含数字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学习平台、职业体验馆、育德基地等学习空间等;这里的实训基地指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专业技能的场地及处所,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2) 学校文化包括了体现于学校的建筑、环境布置等显性因素以及人文环境、心理环境等隐性因素,如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
(3) 师生关系包括了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等,如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交互活动体现出来的民主和谐等情感表现.
3数字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资源(教学内容)、平台(教学交互活动)、机制(资源应用)是数字资源开发与运用的重要要素.其建设主要从教学资料、支持系统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规划的,前者是数字资源的内容,后者是资源开发的条件.
3.1数学数字资源的内容3.1.1知识内容新课标规定的中职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一、拓展模块二这三个部分.基础模块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模块,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分别是限定性选修内容和任意选修内容,具体知识内容如下表所示:
3.1.2呈现方式中职数学课程开发的数字资源主要呈现方式有:教案、课件、习题、试题、微课、速课、教育技术素材、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数字课程等.
4数字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实践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应用”,为教学、教师、学生、考核评价、学校管理等提供保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依据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任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素、课程内容、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课程的定位要求,统整素材、工具、人力、环境各要素,将建成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1数字资源应用于“课前任务”环节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的必备教学能力.课前任务
是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初识”或“再识”,为课中展开探究或研讨奠定基础,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布置给学生,课前任务的内容可以来自教师建立的资源库,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
用于课前任务的教学资源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例如学生学习教师发布的微课、课件、视频等数字资源;二是发布问题开展学习前测,了解学生前导课程学习情况、学习基础,检测预习效果,发现学习难点,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信息,例如利用网络教学学习平台(学习小程序)发布习题、试题等数字资源;三是拓展知识面,培养数学素养,培养兴趣,例如学习发布的微课、影视、图片、电子书等数字资源.
4.2数字资源应用于“课中实施”环节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是将教学设计落实,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之中可以助推教学模式创新、优化教学实施效果.
用于课中实施的数学数字资源主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情境引入环节,引发学生思考,例如运用视频、图片、动画、模拟情境等资源;二是学生活动环节,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参与热情、提升数学能力,例如运用应用程序、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互动教学等资源;三是重难点讲解环节,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例如采用学习几何画板、GeoGebra等数学软件、视频、仿真软件等资源;四是课堂反馈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例如运用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应用小程序等资源.
4.3数字资源应用于“教学评价”环节教学评价是贯穿于教学全程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评价工具与方法,力争实现评价的多元、多维、全程性,并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教育教学策略,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
用于教学评价的数字资源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参与情况,例如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抢答、游戏等有趣的互动学习;二是分析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借助平台、应用程序、文本等资源开展检测评价活动.
4.4数字资源应用于“课后拓展”环节课后拓展学习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习能力培养的延伸. 教学资源的融合运用能够助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发挥课程资源的“助学、辅教、激能”作用.
用于课后拓展学习的数字资源是基于知识巩固的延伸,例如可以运用视频、微课等资源助力目标达成.
4.5数字资源应用于“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包括数学课程在内,教学应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应当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数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突出“德技并修”的职教特点,加强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用于数学学科课程思政的资源,除了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不朽文化、了解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事迹、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美等角度设计外,更应当结合时事、大事,在表达科学态度的同时,培育爱国情怀、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此外,还需要考虑将课程资源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融合应用,寻求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点,使数学课程不仅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工具,更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载体.
数字化教育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教育评价等都有着重要影响.以中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契机,转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力是提升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以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融合运用推动了中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内驱力”教学理念的体现,是“三教”改革在课程建设方面的落地.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數学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