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佳红
遇见︱三及第汤
三及第指的是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传说南宋末年,文天祥领着残败队伍在江西赣州山野徘徊,曾指赪桐为“状元红”。而猪肝的颜色鲜红,肖似状元红,因此用猪肝代表状元。榜眼有“眼”,民间常以猪粉肠切成小段代表榜眼。探花末字为“花”,便用猪腰切成腰花代表探花。这样一来,猪肝、猪粉肠、猪腰等熬成的汤,就称之为三及第汤。而今客家人将猪肝、猪粉肠、瘦肉,另配上枸杞叶、咸菜等辅料,便做成了味道鲜美的三及第汤。
经过一个学校,看到学校挂出来的加油口号,突然想起来,又是一年高考季到来了。高考离我已经很多年了,但作为学子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经历,是很难忘的。高考那几天,学校食堂给我们住宿的高考生,提供免费饮食。高考期间正值初夏,岭南气候炎热潮湿,汤汤水水必不可少。其中一道汤,是三及第汤,又名猪杂汤,是由猪肝、瘦肉、猪粉肠,再加枸杞叶一起制作的一道汤。考完试去食堂吃饭,食堂阿姨给每个学子的汤碗都装得满满的,就怕我们吃不饱。
这道汤的名字是有来历的。相传,广东林绍棠中状元回乡拜祖期间,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肉和猪粉肠熬汤而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绍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喝汤,御史便问他喝的是什么汤。林绍棠知道老御史盼望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灵机一动,说这汤名为及第汤。
御史喝过及第汤后,回到家便命厨子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汤给儿子吃。后来,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汤寓意好。因为在科举取士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后人就把猪肉、猪肝、猪粉肠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也由此得名,含有祝福学子们包揽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的意思,后来就被传开并延传至今。我想客家地区的学子们应该都喝过这个汤,这个汤蕴含着学校对学子的美好祝福,美味的汤温暖了莘莘学子的胃。
如今这个汤成为客家地区一道传统食物,小餐馆里随处可见,一般是三及第汤搭配腌面、腌粉食用,已经成为早餐标配。
但在外工作,这个汤却少见。那晚一轮冷空气降临,街头巷尾流淌着阵阵寒意。我加班至晚上十点多,突然接到房东通知,说是房子附近水管爆裂,当晚至次日都将无水可用。一听到这消息,我的内心不由得一阵沮丧,加班所带来的疲惫被放大到极致。
一起加班的同事听到我和房东的通话,见我心情郁闷,便邀我去她家住一晚。她很真诚地说家里就她一个人,我和她一起回去,她还能有个伴。于是我便跟着同事回去了。她的住所离公司近,我俩挽着手,被深夜的寒风一吹,哆哆嗦嗦地走着。转过几座写字楼,绕进了一条街道,有不少餐饮店的招牌还亮着,我远远看见有家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写着大大几个字:“腌粉腌面”“三及第汤”,这不是家乡的风味吗?我内心不禁有点小雀跃,可惜太晚了,走近一看,店铺已经打烊了。
我便和同事介绍了一下这食物,说到美味处,便忍不住嘴馋。同事说这简单啊,明天早上我们去菜市场买材料自己做。第二日一早,我和同事早早起来,洗漱完毕,便去了附近的菜市场买食材。在肉档口买了点新鲜瘦肉、猪肝、粉肠,老板切好洗干净递给我们。然后在青菜摊寻找枸杞叶,我们找了好久,最后还是在超市的生鲜部找到了。
回到住处,将瘦肉、猪肝、粉肠清洗一下,倒适量淀粉、料酒,切了姜丝加进去,腌制十来分钟。在这时间里将枸杞叶择好,并清洗干净。找出一个小汤锅,汤锅里装上清水,水沸腾后,将瘦肉、猪肝、粉肠放进去,大火煮开,将浮沫捞走,然后再将枸杞叶丢进汤锅,等水再次沸腾时,加适量的食盐,便可以吃了。汤清叶绿,看着很养眼,猪肝回甘,瘦肉嫩滑,粉肠韧脆。我不太爱吃内脏類的食物,但唯独这汤里的猪肝、粉肠,却是例外。再拌个面条,我们的早餐便有了。我慢慢地喝了一口汤,还是熟悉的味道,入口而来的温暖,将清晨的寒冷驱散了,温暖的不只身体,还有那颗想家的心。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饭桌中间的一碗汤是专属于家的温暖记忆。走到哪里都想要有一碗家乡的汤摆在饭桌上,这一顿饭才算是完整。回忆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其实是件难事,特别是身处异乡,你会发现,自己的口味也多元化了,并不会执着于非得吃家乡味。说着普通话,混在人群中谈笑风生,然后有一天,突然想起记忆中的那道汤,跑去菜市场买材料,做出来,喝上一口,我在他乡一切安好,请不用为我担心。
高考,是青春里最隆重的一场经历。十七八岁,校园的食堂里总在初夏高考季里出现的那碗三及第汤,温度会冷却,但味道却会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舌尖。那汤时不时冒出来,寓意深远,饱含对莘莘学子殷切的祝福和希冀的味道,散发着有关高考和青春里拼搏奋斗的香气。这香气穿越时间和空间,在异乡,在他处,在人群中,在岁月里,悠悠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