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安
李榜眼又饿醒了。他睁开双眼,屋里又湿又潮,透过茅屋顶上的破洞,他看见了弯弯的月牙,想起了生死未卜的家人——
两年前,李榜眼中了举,把家人接到了长安。托同科中举的张探花在兴化坊租了一座院子,一家人终于安顿下来。他又在中书省中书令门下做了中书舍人,俸禄优厚。人们常说“长安居,大不易”,但李榜眼一家安居乐业,也算是运气不错。他常常偷着乐,十年寒窗没有白费。
渔阳鼓动,安禄山造反了。
李榜眼和大家一样,认为叛乱很快就会被镇压,因为军队由老将哥舒翰带领,毕竟胡人们“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安禄山这个胡人一定会被哥舒翰打得落花流水,哭爹喊娘。
可没想到安禄山很快就打到了潼关,本来哥舒翰坚守不出,叛军也无可奈何,朝廷却命令哥舒翰出关决战,诏书还是李榜眼一帮子中书舍人草拟的。最终二十万大军,损兵折将,死伤无数。
潼关失守,叛军攻入长安。
玄宗出逃。
李榜眼在仓促之间也跟着中书省的人出逃。一家老小留在了城里。
流言四起。
众人纷说,叛军在城里烧杀抢掠,滥杀无辜,城里的人死伤无数。
李榜眼这才想起城里的家人,他心急如焚,心如刀绞,但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好跟大队人马逃往宝鸡。
逃亡的日子,和以前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李榜眼经常感叹和平时光的可贵。
现在,一连几个月都沒吃好,他骨瘦如柴,两眼无神。因日夜思念家人、思念故乡,他的头发都愁白了,真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啊!仿佛一夜间老了二十岁。
他每天都到街道上打听亲人的消息。
李榜眼几乎不敢相信,在这个又饿又冷的上午,居然在街上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老友还带给他一封家书。他与老友寒暄了几句,得知官兵已出动,离收复长安不远了。
李榜眼匆匆赶往住处,拆开家书,顿时泪如雨下。他知道,回乡的日子近在咫尺。他搔了搔那稀疏的鹤发,向长安的方向望去,久久不能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