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萍 袁婷 刘文军
摘 要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为避免低质量、碎片化的阅读,教师要推动阅读教学的“精致化”,促进阅读教学的长效生成,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以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的名著阅读为例,笔者探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化的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其审美鉴赏眼光,加深其对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名著阅读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语文项目化学习能通过情境化的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其审美鉴赏眼光,加深其对文化的理解。以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的名著阅读为例,笔者通过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深入且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同时,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该项目化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批改、分享等方面的合理利用,积极寻求阅读教学研究的与时俱进,以此构建名著阅读的高效教学策略。
一、学习主题的选定
《西游记》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是一种“展现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历经各种挫折、磨难,或迷茫依旧,或若有所悟,或得以顿悟的心路历程的文学样式”[1]。《西游记》全书描写了孙悟空尽情游戏、享乐天真的童年时代,否定秩序、大闹天宫的少年时代以及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成年时代,全面呈现了孙悟空的成长过程。
通过班级学情调研,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西游记》的情节有所了解。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西游记》的故事如数家珍,但对其认识仅停留于精彩的情节,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西游记》的故事更适合小学生阅读。孙悟空虽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学生对孙悟空的认识仍不够全面。而项目化学习能够基于真实情境,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的必读名著中,成长小说占比不小。除《西游记》外,七年级下册的《骆驼祥子》、八年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九年级的《简·爱》等,都可以归为成长小说。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成长小说的阅读方法,最终实现知识的再建构;同时达成深度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目标。据此,笔者选定以“大圣成长记”主题展览为核心任务,开展《西游记》项目化学习活动。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本次《西游记》项目化学习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1)基础性目标:初步掌握成长小说的阅读方法,能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小组合作整理成果。
(2)发展性目标: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当今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的成长带来的启示;举一反三,分析书中其他人物的成长史或其他同类作品。
(3)创新性目标:结合信息技术、小组合作等形式布置弹性作业,有针对性地调控不同层次學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表达多样化的阅读感受。
三、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1.激趣: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本学期,为展现全班的阅读成果,班级将举办“大圣成长记”主题展览。据班级问卷调查反馈,初步构想展品包括:大圣成长纪念册(由悟空成长卡片、成长记事、感谢词等构成)、影视配音作品、文创作品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若有新创意,经全班讨论后,可以随时纳入展品。为此,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活动筹备。
2.驱动:任务难度的梯度设计
为了推动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学习,教师需对项目做任务分解。任务难度最低为一星,最高为三星。每名学生要独立完成难度较低的基础性任务;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稍难的拓展性任务。本次活动还设置了可供选做的荣誉任务,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均可,难度为三星。
(1)基础性任务(独立完成)
①制作悟空成长卡片。以称号变化为线索,制作孙悟空的成长卡片。在卡片上梳理孙悟空每个时期的外形、装备、本领、语言、行为等(语言和行为各不少于两处),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称号变化: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设计意图:总结成长小说阅读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主角每个时期的特点(语言、行为、心理等),把握其形象的变化。
②梳理孙悟空离开、归来内容(如表2所示)。思考:孙悟空有几次离开了取经队伍?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回来的原因又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性格发生了哪些变化?孙悟空的性格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总结成长小说阅读方法之二。通过相似情节的对比,找出主角的成长变化。
③写感谢词。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炼成佛,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外,还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指点。如果你是孙悟空,你会如何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其一,为他写一段感谢词,300字左右。感谢词中要写出他如何帮助你成长,除了物质上的帮助,还有没有精神上的启发。感谢对象:菩提祖师、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唐僧、如来,等等。
设计意图:总结成长小说阅读方法之三。找出主角成长道路中的引领者,分析其影响。
(2)拓展性任务(小组合作)
为了丰富展览内容,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个性化创作。每个小组需完成的任务有:制作悟空成长记事(2~3人)、进行影视配音创作(2人)、开发文创作品(2~3人)。这种多形式、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最后全体学生对小组成果进行线上投票,每个项目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所有项目票数总数最多的小组获得最佳人气奖。
①影视配音创作(难度★)。挑选对悟空有重要意义的情节,利用配音秀APP进行配音创作;要求配音尊重原著情境,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每组提交一份视频。
设计意图:结合配音秀APP进行配音创作,难度较小。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配音活动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深对人物、情节的印象。
②悟空成长记事(难度★★)。除了悟空的三次离开,书中还有很多情节都能反映悟空的成长。请筛选出与孙悟空成长变化有关的重要事件,梳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分析该事件对孙悟空成长的意义。(形式:思维导图、表格、小作文等均可)
设计意图:帮助较为熟悉文本的学生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③开发文创作品(难度★★)。文创产品是指把某种文化主题的创意产品附着在某一个实物载体上,以个性化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好的文创需要具备审美、功能、内涵,三者缺一不可。
每组至少提交一份文创实物产品和产品简介。产品简介需包括靈感来源、设计理念、情节依据、产品亮点、宣传词等。展览当天,班级举办“拍卖会”,所有文创产品将进行现场拍卖。
设计意图:让有绘画手工等特长、创意十足或是喜欢挑战新鲜事物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表达独特的阅读感受。
(3)荣誉任务(选做,个人/小组完成均可。难度★★★)
①撰写成长史小论文。书中除了悟空以外,还有很多角色也获得了成长,请用所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完成一篇小论文写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成长小说的阅读方法,举一反三,分析书中其他人物的成长史。
②撰写收获类小论文。思考: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炼成佛,是悲剧还是喜剧?对此,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当今背景,谈谈你的看法和收获。请你自拟题目,完成一篇小论文写作。
设计意图: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当今生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的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3.交流:在探讨中走向动态生成
交流、共享阅读心得,是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项目化学习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并在学习群体中进行交流。因此,学生仅仅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需要对阅读过程进行回顾、再思考和进一步的梳理、归纳。
此次学习活动的荣誉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促进了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学生创作的小论文让人惊喜连连。对于初中生来说,撰写一篇完整的论文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如果能抓住重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或者从某个小而精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围绕驱动性问题,共同研讨,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也是一种收获。
四、活动设计的反思
此次项目化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配音秀、拍卖会、线上投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反响热烈。不少学生反映,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对书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学会了不少“新技能”,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本次活动的任务设计得有梯度,必做和选做结合,兼顾各个层级的学生。基础性任务难度较小,每位学生通过阅读都可以完成。拓展性任务通过多样的形式、不同难度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比如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配音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加深对人物、情节的印象;有绘画手工等特长、创意十足或是喜欢挑战新鲜事物的学生,通过开发文创作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表达独特的阅读感受。通过小组协作、小组PK的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提高活动参与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拓展性作业缺乏评价量表作为学习支架,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理清头绪,比较难上手,会导致部分学生作品质量不高;小组合作缺乏过程性评价。部分学生反映,个别组员不够积极,导致任务完成出现困难;部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出现相互推诿,导致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接下来笔者会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每项作业的评价量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荣誉作业涉及的小论文写作,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实施,教师前期需要做足铺垫,后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由于时间规划不足,指导不够细致,导致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还有小部分学生半途而废,较为可惜。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关注个人学习到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从阅读书本到关注多元学习资源,完成驱动性任务,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是实践者,因为期待而参与,因为兴趣而学习,因为收获而提高。基于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专业的文学涵养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支架。师生互哺共生,引发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的“革命”。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统编版初中语文写作教材学习单设计与应用研究”(编号:GDJY-2021-A-b037)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 谦.关于拒绝的成长书写:惊恐、疑虑以及童年脆弱——论《童年的故事》对成长脆弱的直面书写[J],当代小说,2009 (8):12.
[作者通联:杨鑫萍、袁 婷,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
刘文军,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燕川实验学校]
当下的语文课堂,在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背景之下,在“做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热潮之中,存在着太多浮光掠影的阅读、浅尝辄止的理解、喧宾夺主的活动,理解能力的训练被大大弱化和虚化了。当今时代,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所说的传统的“符号环境”正在消解,信息的来源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元,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把读懂一切信息文本的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凭借出色的理解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 欧阳凯,《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8日07版